國際化對中國的律師事務所同樣具有誘惑力
在中國公司努力國際化的進退之中,國內律師事務所也開始思考如何追上步伐。2008年12月31日,英國《金融時報》把金杜律師事務所推到了聚光燈下:作為中國最大的律師事務所,金杜將與瑞士法隆律師事務所(SG Fafalen)合并。1月9日金杜發布聲明,只是邀請瑞士律師塞爾熱·法隆(Serge Fafalen)于近期加入其香港分所,并無與任何瑞士律師事務所合并的計劃。但塞爾熱·法隆是法隆律師事務所的創始合伙人,金杜此舉表現出的國際野心不言而喻。
截止2008年底,有177家外國律師事務所和61家香港律師事務所駐華代表機構獲準在中國境內執業。相比較而言,國內律師事務所進軍國外還困難重重。“中外律師事務所設立的法律根據不同,涉及不同司法轄區對律師執業準入的規制問題。因此從目前情況看,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中外律師事務所完全結合型合并。”北京市中咨律師事務所律師夏軍對《商務周刊》解釋到,“中國律師事務所要加大海外發展,要么是在國外設置辦事處,招聘當地律師;要么是和當地的律師事務所合作,聯合經營。”
成立于1993年的金杜是中國司法部最早批準設立的合伙制律師事務所之一。現在,打開金杜律師事務所的官方網站,首先看到的是全英文的頁面。在香港,金杜律師所與當地的夏佳理方和吳正和律師事務所結盟。在東京,通過與三宅山崎律師事務所聯營建立分支機構,這是中國律師事務所首次在日設立分支機構。2007年底,金杜與悉尼的Gilbert+Tobin律師事務所結成戰略聯盟。2008年9月,金杜律師事務所紐約分所又正式落戶曼哈頓麥迪遜大街。
事實上,中國律師事務所走出國門的探索已開始了10多年,君合律師事務所是其中的先行者。1993年,君合所的周曉琳律師獲得紐約律師執照,君合得以在紐約開設分所。到2002年,已有19家中國律所在國外設置了分支機構,但大多只能進行一些咨詢服務,而不能開展訴訟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