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前3個季度,我國冶金、有色、建材、機械、輕工、紡織、煙草、商貿8個行業的安全生產狀況保持了總體穩定的發展態勢,1~9月,8個行業共發生傷亡事故1161起,死亡1191人,同比分別下降19.5%、12.7%。但進入四季度后,隨著企業“超能力、超強度、超定員”生產的沖動強勁,趕任務、趕產量的現象增多,事故出現明顯反彈。2009年10月17日,貴州省遵義仁懷市糧油收儲有限公司在收購高粱過程中,糧倉墻體爆裂發生垮塌,造成10人死亡,9人受傷。10月19日,浙江省紹興咸亨酒業有限公司發生中毒窒息事故,造成4人死亡。
這2起事故的接連發生,再次給安全生產工作敲響警鐘。為總結和吸取事故教訓,預防事故發生,2009年10月21~22日,全國冶金、機械等行業典型事故分析會在四川省成都市召開。
較大事故的4個特點
國家安監總局四司在典型事故分析會上通報了2009年1~9月冶金、機械等8個行業的事故情況。據初步統計,8個行業的總死亡人數約占整個工礦商貿死亡總人數的16%,僅次于煤礦和建筑施工企業的死亡人數。從較大事故看,截至2009年9月底,全國冶金、機械等行業共發生較大以上事故21起,共死亡88人,其中冶金行業10起,死亡41人;機械行業1起,死亡3人;建材行業3起,死亡11人;輕工行業3起,死亡19人;商貿行業4起,死亡14人。
從國家安監總局的統計分析中,可以看出,這21起較大事故具有4個特點:一是事故多發在私營企業。私營企業發生事故16起,占到事故總起數的76.2%,死亡67人,占總死亡人數76.1%。二是事故多由違章操作造成。違章操作造成的9起,占到事故總起數的42.9%,死亡35人,占總死亡人數39.8%。三是同行業相同事故重復發生,建材行業的水泥制造企業在清庫過程中發生坍塌,造成2起較大以上事故;冶金企業在煤氣作業中發生煤氣泄漏,造成3起較大以上事故。四是外包工程事故多發。一些企業對外包工程施工建設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不到位,與企業自有員工的安全管理存在一些差別,缺乏統一的管理。
事故發生的3個重要原因
這21起較大事故主要分為灼燙事故、中毒窒息事故、爆炸事故、坍塌事故、高空墜落事故以及物體打擊事故。從原因的調查分析中可以看到,當前部分企業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共性問題,如企業安全管理不到位、混亂,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流于形式,政府及相關工作部門監管力度不夠等原因。
企業安全管理存在缺陷。部分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不落實,基礎管理薄弱,技術水平低,并且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技術規范、操作規程不完善,工人不嚴格按照操作規程作業。如在2009年3月27日5時30分,新疆鄯善縣金匯鑄造有限公司3號爐機修車間發生的一起煤氣中毒、造成3人死亡的事故,就是由于工人安全意識不強,違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私自將煤氣接入機修值班室燃燒取暖,發生煤氣泄漏,才導致了事故的發生。而金匯鑄造有限公司對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責任制不落實,未層層簽訂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對禁止使用的爐心、橡膠管等設備未進行嚴格管理,對職工違規使用明令禁止的取暖行為處理不嚴等。8月14日17時20分左右,吉林省東遼縣眾志紙業有限公司發生一起硫化氫中毒事故,造成6人中毒窒息死亡。這起事故同樣也存在管理混亂的問題。眾志紙業有限公司沒有按規定制定并貫徹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關鍵崗位操作規程,廢水沉淀池等危險崗位沒有明顯提示標識和注意事項及操作程序要求。同時企業沒有制定明確的操作規程,在生產工作中工人只憑經驗和靠老師傅傳帶,違規現象普遍并形成自然,這都是致使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
企業安全教育不到位。主要表現在沒有按要求進行企業三級教育和培訓考核,關鍵崗位操作人員沒有進行專門培訓,缺乏應有的專業知識。同時違章作業、不按規定配備和佩戴勞動保護用品等違規現象普遍存在。企業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及工人對作業場所危險危害因素認識不足,發生事故后盲目施救,從而導致事故擴大。2009年6月11日16時40分,成都市青羊區巨龍食品有限公司發生泡菜池內中毒窒息事故,致使4人死亡,2人受傷。身為巨龍公司調味品車間主任的魏某安全意識淡薄,未嚴格按照公司《清洗泡菜池前操作程序》的規定,在不具備安全作業的條件下,違規安排工人下池作業,在發生事故后,未采取任何安全防護措施下,安排另2名工人及自己先后下池進行施救,成為導致此次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
政府及相關工作部門的監管不力。部分基層監管隊伍人員配備不足,監管力度不夠。如山東青島市華冶鑄鋼有限公司“1·17”鋼水噴爐灼燙事故,導致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山東省膠州市馬店鎮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管人員配備不足,管理制度不完善;對園區內企業安全檢查不嚴格,在招商引資過程中,沒有正確認識和處理安全生產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同時沒有嚴格執行安全生產的有關規定,對企業存在的安全隱患未及時督促整改,青島華冶鑄鋼有限公司投入生產后,安監中隊2次到該企業檢查安全生產情況,發現該企業未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規章制度,操作規程不完善,沒有制定事故應急預案等方面的問題,雖重復下達了《責令改正指令書》,但企業沒有及時整改,直至事故發生 。
查漏補缺 提前謀劃
針對2009年進入四季度后連續發生的較大以上事故,國家安監總局要求冶金、機械行業的企業及相關各級監管部門在安全生產工作中應全面的查漏補缺,并積極謀劃2010年的工作。
對于企業,應排查安全管理上存在的死角和漏洞。加大對員工的安全教育的力度,特別是加強對員工的安全教育與搶險救援培訓,提高員工安全素質,增強在危險作業時員工自我保護意識及自救互救能力。同時要加強對農民工、臨時工的教育,將嚴格遵守安全生產操作規程貫徹落實到每個人、每道工序。對違章指揮、違章操作行為要進行嚴厲打擊。加強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加強施工作業現場的監督檢查,發現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立即整改,確保生產作業過程中各個環節的安全生產。
應加大安全監管力度。完善安全生產執法委托制度,加大鄉鎮安監機構安全生產工作的指導和監督,增加人員、配備相關的設備,建立健全安全隱患上報制度,明確各級部門的職責,確保發現的安全隱患能及時上報并能得到徹底整改。同時國家安監總局要求各地做好2009年以來冶金、機械等行業發生的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調查處理工作。對沒有結案的事故及時督導,及時反饋結案情況,做到按時結案,嚴肅處理;上一級安全監管部門要根據事故的性質和影響,及時對事故調查處理工作進行指導、跟蹤和督辦,下一級安全監管部門要按照有關規定將事故調查處理結果報上級備案。
2010年是實現全國安全生產形勢明顯好轉目標任務的最后一年,為使冶金、機械等行業的安全生產工作有特點、有新意、有水平、有成效,國家安監總局安全監管四司司長楊富結合冶金、機械等行業的特點和工作發現的問題,提出了2010年安全生產工作思路。一是加強安全監管隊伍建設,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和完善與本地區冶金、機械等行業相適應的安全監管體系及相應的安全監管機構,推動地方安全監管部門加強對口業務機構建設,尤其是要加強基層監管隊伍的建設,實現冶金、機械等行業安全監管工作的良好運轉。二是全面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活動,繼續把安全生產標準化當成冶金、機械等行業安全監管的重要抓手。三是推動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工作。四是繼續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工作。五是加強安全法規標準體系建設。加強調研工作,開展冶金、機械等行業立法規劃研究,對冶金、機械等行業相關法規標準進行系統的梳理和研究,提出各相關行業的法規標準體系建議,以及法規標準的起草規劃,指導法規標準體系建設。 編輯呂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