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黎明 張 展 張 展
2009年10月8日9時10分,湖南省冷水江市錫礦山閃星銻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閃星公司”)南礦2號直井2部載有31名礦工的罐籠,在運行中突然墜落至井下,造成19人當場死亡,7人在醫院中經搶救無效死亡,另有5人身受重傷。
這起事故是目前為止中外礦山提升系統中造成傷亡人數最多的一起事故。事故發生后,國務院領導高度重視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救治傷員,妥善做好各項善后工作;認真查明事故原因,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同時要督促各地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
為了了解這起事故的原因,吸取事故教訓,事發當晚,記者趕往了冷水江。
罐籠如斷線風箏般直墜地面
記者趕到事故現場時,井口及廣場還停放著部分遇難礦工的遺體,旁邊有遇難者的親人還在悲痛地抽泣。
冷水江市錫礦山中心醫院,幸存者陸雄向記者描述了那天的生死歷險。
上午9時,31歲的陸雄就來到2直井口排隊,準備跟工友一起下井。陸雄是技術組的井下測量員,已經在冷水江市錫礦山閃星銻業有限責任公司南礦工作了7年。熟悉的工友們紛紛與陸雄打招呼,大家依次上了罐籠。
2號直井的罐籠有左右兩個,一上一下,每個罐籠又分上下兩層,每層限乘14人。陸雄所在的罐籠一直往下,在15中段暫停,其間有4人因出班,上了另一個罐籠。打點工發信號一切如常,9時10分,罐籠開始向陸雄及其他工友的目的地——21中段徐徐下降,中途,罐籠突然加速,一條鋼繩上的2個罐籠如同斷線的風箏一般,直墜向25中段的地面。從15中段到25中段,墜落距離170m高。
陸雄的同事曾文軍告訴記者:“他(陸雄)右手的一個手指因工傷被切斷,在家休息了3個月,事故發生時還是第一天上班。”
44歲的唐海雄是傷員中狀態較好的,頭腦還較為清醒:“當時沒有感覺到明顯的震動,只是落得太快,就5到7秒的樣子,我們就掉下去了。”“只聽到兩聲巨響,然后灰塵彌漫。我當時人并沒有昏過去,只是不能動,響聲驚動了25中段的工友,很多人都跑過來救人。”唐海雄斜躺在床上,雙手比劃著說,“我們那一層當場死亡的有三四人,還有人當時向救援的工友要水喝,但喝完水后就不行了!”
“從15、17、19、21、23再到25中段,一共5個中段,每個中段近36m,總共大概有170m,他又在最下一層,那一層就只有他一個人得救!”一旁的工友告訴記者。
事故發生后,當地政府組織了700多人搶救受傷人員,清理事故現場。據介紹,傷員以骨折為主,還有部分傷員內臟破裂。截至10月12日10時,4名傷員傷情比較穩定,其中2人已脫離生命危險。事故發生后,應傷者家屬要求,5名重傷人員已全部轉移至長沙湘雅附三醫院。
10月11日,26名死者家屬已全部與閃星公司達成賠償協議,每名死者可獲得33萬元的補償金,另加2萬元火化費。
既已多次檢查 為何防護失靈
閃星公司宣傳部部長楊異倫介紹,發生事故的南礦2號直井,始建于20世紀50年代,礦井深506~532m。南礦2號直井的提升設備是1985年引進的,經過幾次改造,每兩年由長沙礦山設計研究院進行一次徹底檢查,今年7月已進行過安全檢查。
“我們10月1日-5日放假,出事的工人大部分是8日才上班的。”閃星公司安環科負責人介紹,“我們有專門的部門對機械進行檢修,每兩周一次,節前也對機械進行了一次大的檢查,并且在復工前用設備進行了幾十次試車,這樣的事故是建礦百年以來的第一次。”
在南礦工作15年并負責過礦山設備維護的1名技術工人告訴記者:“2號直井罐籠有3套防護機制,除在正常情況下可以斷電暫停外,還有2套應急措施:一是在非常狀態下,罐籠能自動斷電,并采用機械卡剎車;二是在鋼絲繩斷裂的情況下,會有兩個安全爪伸出并抓住罐籠兩邊的木頭,強制剎車。”
現場的工人告訴記者:“罐籠和鋼繩全部掉下去了。”在事故現場,記者看到2號直井井口前方載人的2個罐籠及鋼繩已經不見了,只有后方運輸礦石及貨物的罐籠及鋼繩還在。現場沒有任何安全標示牌。
對于2個罐籠及鋼繩全部掉下去的原因,該工人分析說:“按常理不該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卷輪機第一層有20多個卡子,將鋼繩牢牢卡住,第二層的鋼繩最多只能放1/3,無論如何鋼繩是不會掉下去的,除非鋼繩斷裂或者工人在檢修時沒有將第一層的卡子卡牢,導致鋼繩從卷輪機上脫落。”對于這個說法,記者無法驗證,因為控制礦井運輸罐籠的機房在事發當日已被冷水江市公安局貼上了封條。
事故發生后,國家安監總局派出的協助調查人員當日晚即抵達冷水江市,協助對這起礦山罐籠墜落事故展開調查。湖南省安監局也委托中國礦業大學的3名教授、長沙礦山研究院的2名高工,組成事故調查專家組,對事故礦相關設備及設備維護情況進行調查。
2009年10月11日,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通報指出:據初步了解,該礦2號井在運送人員上下井過程中(下降罐籠乘員27人,上升罐籠乘員4人),因帶動上升罐籠的滾筒上的調繩離合器脫離,使該滾筒處于自由狀態,上升罐籠高速帶繩下墜,下降罐籠失去平衡也高速帶繩下墜,提升機司機立即采取制動措施,但制動系統制動力嚴重不足,未能有效制動,造成一對罐籠相繼墜入井底,并將鋼絲繩全部拽脫,也墜入井底。
而根據湖南省政府反饋的初步調查信息,事故原因除設備本身存在一定局限性外,主要是企業安全生產措施不落實,技術管理、現場管理不嚴格、不到位。事故原因基本清晰,事故發生前調繩離合器處于不正常嚙合狀態、聯鎖閥活塞銷不在正常閉鎖位置、聯鎖閥活塞銷無法實現閉鎖功能、調繩離合器在運行過程中脫離、事故狀態下制動器所產生的力矩不足以制動超速下行的卷筒,再加上罐籠超載,造成事故擴大。
不敢直面責任 談何吸取教訓
10月10日,湖南省政府辦公廳在下發的《關于國慶期間兩起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的通報》中指出:“經初查,閃星銻業有限責任公司‘10·8重大罐籠墩罐事故存在企業違法組織生產且安全隱患排查不仔細、不深入,設備檢查和維護不嚴格……”
記者在現場采訪得知,該礦安全管理人員也明顯不足。當記者詢問南礦有多少名專職安全員時,南礦安環科負責人很驚訝地反問記者:“什么是專職安全員?我們這里礦長、書記、區隊班組的負責人都要管安全的。”聽了記者解釋過后,他告訴記者:“哦,南礦有1400人,專職安全員就我一個。”
事故發生后,事故礦主管單位——湖南有色控股集團,董事長何仁春被省政府責令向全省作出檢討。10月20日湖南省全省緊急電視電話會議上,何仁春表達了對事故所導致的遇難人員的深切哀悼,同時表示了堅決吸取事故教訓、進一步做好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心。
但就在10月21日,閃星公司向前往湖南督查安全生產工作的國家安監總局副局長王德學匯報的時候,記者看到,該公司草草5頁紙的匯報中,大篇幅地介紹了事故發生后救援的得力、公司卷揚機設備改造工作之細、安全管理體制機制之健全,而對于事故后吸取教訓、改進工作,只有短短4行字,其主要意思是建議“有關部門督促卷揚機設計制造企業進一步提高卷揚機安全運行保障等級……”把死亡26人的事故責任完全推給了一個不會說話的機械設備。那臺從1985年就開始在礦井服役的卷揚機,24年的辛勤付出還是逃不過“卸磨殺驢”的悲慘結局。
對這樣的事故匯報,王德學十分憤怒。匯報會上,王德學指出:“10·8”事故是目前為止中外礦山提升系統事故中造成傷亡人數最多的一起事故,損失慘重、影響惡劣。事故反映出該礦安全管理和現場管理混亂,存在著嚴重的失職瀆職現象。董事長都在全省的大會上做了檢討,發生事故的責任公司卻在拼命的推卸責任。
不能正視事故責任,事故教訓如何吸取?
屬地監管為何不順
閃星公司是一家以銻采選冶為主,集鋅冶煉、化工為一體的大型有色金屬聯合企業。公司擁有南北2個礦山選場、3個冶煉廠、1個化工廠,以及研發、計檢、動力、運輸、機械5個輔助生產單位,礦區面積22.5km2。
錫礦山的銻礦發現于1541年,當時人們將銻誤認為錫,錫礦山由此得名。1897年,錫礦山的銻礦被正式開采,錫礦山也因銻儲量之富、質量之優、產量之高,稱雄世界,在一個多世紀前就享有“世界銻都”之稱。
目前,閃星公司已形成年采選55萬t礦石、4萬t銻品、4萬t精鋅、10萬t化工產品的生產能力,是我國銻品深加工的主要生產基地和科研基地,也是全球最大的銻品生產商和供應商。
據了解,閃星公司為湖南省直屬國有企業,平時,公司安全生產工作由企業自查自糾,必要時由湖南省有色金屬控股集團對其進行例行檢查。
記者電話采訪了湖南省有色金屬控股集團及湖南有色工業總公司相關負責人,得知閃星公司主要由湖南省有色金屬控股集團進行監管,由湖南有色工業總公司進行業務指導。這兩家單位每年多次以明查暗訪、隨機抽查等方式,與湖南省安監局、省國資委等部門一道,對閃星公司進行聯合檢查。
“閃星公司是省直屬國有企業,市縣安監部門無權監管。”冷水江市安監局相關負責人無奈地告訴記者,“我們去得很少,不是不想去,而是去不了、不能去。我們的執法隊員一般是股長,人家一個副廳級單位,隨便一個人就是處長、科長。我們去檢查,人家根本就不理睬。”
這位負責人介紹,“前幾年冷水江市的另一家國有企業發生事故,當時安監局接到報告后,立即組織人員趕到現場,卻被企業組織的幾十名保安攔在門外。后來我們干脆把大門堵住,既然不能進去也不能讓他們出來。”
“這樣的事情很普遍。”知情者向記者透露,“雖說是屬地監管,但企業所在地的安監人員往往無權監管,導致監管出現真空地帶。”
王德學在現場督查時一再指出,一定要加強安全生產監管監察工作,不能對省直企業降低監管力度,甚至放棄監管。
編輯余茂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