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靜



坐落在廣東省惠州市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中海殼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海殼牌”)是目前我國最大的一家中外合資企業之一。由荷蘭皇家殼牌集團下屬的殼牌南海私有有限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和廣東廣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投資41億美元,于2006年1月建成投產。它通過國際招標引進了13項專利技術,大多數生產裝置具有世界級規模。
中海殼牌從整個項目設計、施工建設到生產運營階段,采用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工藝技術及與國際接軌的管理模式,在投產4年來的發展階段,更是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在安全管理方面創出自己的特色。
2009年10月下旬,本刊記者來到中海殼牌,近距離感受一個現代化企業對于安全管理的重視。
“HSE在我的心中就是10分”
一個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能否做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一把手對于安全工作的認識。作為中海殼牌的總經理,盧炳光說:“從我第一天來這里上班起,就給員工說了一個比喻,如果把各項工作按照0~10分排分,HSE在我的心中就是10分。”
從籌建這個企業開始,公司就把健康、安全和環保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從2003年年底開始動工到2005年底項目完工,工程總的投資是238億人民幣,其中有36億用做安全方面的投資,與國內其他企業來比是一個較高的投入。
中海殼牌的安全會議上經常強調的一個觀念是,“任何一起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公司就是要建立一個比較完善的安全管理體系,一個明確的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是誰來抓安全生產。”
盧炳光介紹說:“安全生產在這個企業是從管理層開始的,從我和公司的管理層各位成員開始要做一個榜樣,然后是到每個員工,人人都要有各自的安全生產責任。 所以我們整個管理層定期到裝置進行安全檢查,對員工來說也是證明:重視安全生產不是僅在口頭上說說,而是通過行動來體現的。我們也通過不斷的培訓、學習,提高員工對安全的認識。在我們公司,每個員工都有干預不安全的行為的職責,無論你是操作工也好,是承包商也好,看到不安全的行為,不安全的狀態,你就可以提出來。”
安全管理的4個板塊
在中海殼牌,安全管理分為4個板塊。第一個板塊是個人安全,個人安全的理念就是希望做到每個員工、每個承包商可以安安全全上班,平平安安回家;第二個板塊是工藝安全,根據化工行業高溫、高壓、危險的特點,重視強化工藝安全;第三個板塊是產品的運輸安全。中海殼牌副總經理朱明才介紹說:“很多生產企業產品運輸出廠后就不管了,但是我們考慮到產品的特殊情況,有些是危險品,要給我們的承包商提供一套很好的產品運輸安全系統,從中海殼牌廠區送到客戶的門口,都要確保是安全的。”最后一個板塊是應急響應,中海殼牌有一套比較完善的應急響應系統,一旦事故發生,會立即啟動應急響應系統,來應對不同的事故。
到2009年10月份,中海殼牌已保持連續1000多天安全生產紀錄,超過了2400萬多工時無損失工時事故。這個記錄不僅是針對中海殼牌自己的員工,還包括所有在廠內工作的施工人員、承包商等等,以及參與運輸的承包人員。中海殼牌每年產品運輸的里程數是1200萬km,運輸產品93萬t,目前也已經實現了連續行駛3900萬km無死亡事故。
安全檢查和“安全屏障”思考法
化工企業保持良好的安全生產紀錄,是需要一套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作支撐。中海殼牌生產經理丁萬林向記者詳細介紹了他們在安全管理方面2個比較有效的做法。
“一個就是安全檢查。安全檢查具體來講,一是采用一套非常具體、細致的程序,上到管理層,下到普通的員工,每天都要堅持進行安全檢查。我們公司的每位領導都有一個計劃表,各級部門、各個裝置也有詳細的檢查計劃表。 中海殼牌每月安全檢查次數超過250次,通常是300次,而且檢查發現的問題都有記錄、有跟蹤、有整改、有回顧。二是對員工的行為安全檢查,行為安全檢查是多方位多角度,全員參加的檢查,每個月行為安全檢查的次數都超過300次,像9月份就達到370次。行為安全檢查有三個特點,第一點是人人都有干預不安全行為和不安全狀況的權力,第二點主要是關注人的觀念和行為,關注個人的安全,關注不安全行為、不安全的狀況,第三點是安全觀察明細表,檢查中發現的安全問題,我們都有具體的明細表用于跟蹤、檢查、整改、回顧,這個非常有效,而且責任落實到具體單位的領導和個人。”
丁萬林特別抽出上一周的行為安全檢查的結果圖進行分析,全部檢查90%達到要求,還有10%有待提高,“有了這個結果,我們就要進一步分析具體的10%是什么,怎樣去改進。行為安全檢查在中海殼牌是一個非常好的安全管理工具,可以確保生產現場最安全的狀態,以及怎樣減少不安全的行為、不安全的條件。”
在中海殼牌,另外一個工具叫做安全屏障的思考方法。丁萬林解釋說:“就是我們做事情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都會有一些風險,所以我們要識別風險,還要對這個風險加以控制。我們的做法就是在這個風險和可能產生后果之間設置安全的屏障,這里邊有詳細的工具和方法來使用和保證。”
丁萬林舉例說:“比如說我們在高處作業就可能有墜落的風險,知道風險了,那怎么樣控制它,就要求使用安全網、安全帶等等,這就是設定安全的屏障,這些屏障到位了,墜落就不會穿越這個屏障,產生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結果。因此,安全屏障的做法就是在行動前要清楚5個問題:需要哪些安全屏障來控制具體威脅;所需的安全屏障是否已經到位并保持著;當一個安全屏障有缺失時,應采取什么措施以提供相當等級的保護;當出現錯誤時,需在哪里進行干預;個人在維護安全屏障中的具體職責是什么”。
如何發揮安全屏障的效果,丁萬林總結說,“最重要的是要發揮每個員工、每個承包商的安全責任心,要保證每個人做事安全,同時大家都有權利、有義務監督其他人的工作。”
安全教育隨處可見
在中海殼牌2.6km2的廠區內,布滿了大型化工生產裝置和蒸汽、發電等公用工程設施,其中一套可年產80萬t乙烯和43萬t丙烯的乙烯裂解裝置吸引著所有來訪者的眼球。在十幾套現代化生產裝置中,記者注意到一塊醒目的安全牌,上面寫著“保護我們的雙手”。丁經理介紹說,“工人進入廠區后,在劃定的安全路帶上行駛,就會看到屬于我們專門設計的安全牌,它的內容常常都在變化,都是反映我們不同時期安全工作的重點,提醒員工加強安全意識,做好防護措施。這期的內容之所以是保護我們的雙手,因為根據今年我們的統計,全公司發生了5次小傷,其中4次是跟手有關的,或者是手被夾了一下,或者是手被壓了一下等等,所以公司決定針對手的安全進行一次宣傳。
除了有針對性的開展安全宣傳活動外,中海殼牌還在2009年7月建立了專門的安全培訓中心。投入使用僅僅3個月,就對公司目前在現場的承包商進行了一次輪訓,近300人通過了考核。
走進安全培訓中心,可以看到中海殼牌16個模擬現場工作場景的和安全防護要求,如噪聲環境的聽力保護、人工搬運的技巧、吊裝作業的安全防護、挖掘作業的護欄支撐、現場動火作業的防火毯應用、受限空間的安全條件、高處作業腳手架的應用、防火防爆器材的選擇、化學品作業區域眼睛的防護、現場廢棄物的處理、高壓清洗的防護、機械工具和電動工具的安全使用等等。每一個場景模擬的非常逼真,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全面掌握16個工作的場景的安全防護是中海殼牌對所有現場承包商的強制性的培訓要求。每個工人來到安全培訓中心后,先聽取現場老師講解,再觀看短片,共需接受3個半小時的培訓。最后還要通過培訓中心評估系統的培訓評估,即隨機抽取一套考題,選擇答題后由評估系統現場評判,指出學員哪一道題做錯了,讓學員再返回去找到正確答案,直至全部掌握16項作業的安全要求。
在中海殼牌,已經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體系和明確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全公司領導層堅持執行安全第一的原則和定期參加現場安全檢查,豐富的安全培訓教育活動大大提高員工們的安全意識。在中海殼牌,安全已不單單是管理人員的責任,也不只是安全環保健康質量部的責任,而是每個員工的責任,是每個在現場工作的,包括不同施工單位人員的責任。
“零事故就是我們的目標和追求。”盧炳光總經理非常有信心地說。
編輯林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