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川


2002年5月1日實施的《職業病防治法》,以及于2009年7月1日由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頒布、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的《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在生產經營單位加強作業場所的職業危害防治工作,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工作環境和條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從業人員的職業健康等方面,均作出了明確規定。因此,如何科學選取職業危害控制措施,是企業安技部門在職業衛生管理工作中面臨的重要問題。本文作為“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2008JBKY)”的研究成果,希望能為廣大企業安技人員的職業衛生管理工作提供參考。
常見的職業危害控制措施
對不同的職業危害因素來說,其對應的控制措施有較大的差異,尤其是工程技術措施。下面分別以我國作業場所常見的生產性粉塵、毒物、高溫三類職業危害因素為例,介紹職業危害因素的主要技術性控制措施。
生產性粉塵是最為普遍的職業危害因素,通常采用的控制措施包括:改革工藝過程、革新生產裝備,如使用遙控操縱、計算機控制、隔室監控等方法;濕式作業,通風除塵,有效降低粉塵濃度;密閉操作、抽風除塵,個體防護來避免作業人員接觸粉塵。
圖1 職業危害控制措施的分類
圖2職業危害控制措施的層次
對作業場所有毒物質的防范與控制,則通常采用全面通風,工程控制與凈化,密閉操作,個體防護等方式。
作業場所高溫包括自然環境的高溫和工業環境的高溫,高溫危害的行業分布廣泛,其控制措施包括廠房的合理設計、工藝流程的優化布局、加強通風、配備必要的制冷設備等。
除以上技術性控制措施外,職業危害的控制還包括相關的管理措施,如危害因素的監測、作業人員的健康監護、職業危害的宣傳教育、設備的維修等。
職業危害控制措施的分類
通常的職業危害控制措施分類都是針對某一類危害因素進行的,實際上,從職業危害控制的宏觀角度來看,任何一種控制措施,不管其針對何種危害因素,均是試圖在作業人員接觸和吸收職業危害因素的過程中設置某種障礙,從而降低職業危害風險。
那么,根據控制措施對職業危害風險控制的實現方式,可以把職業危害控制措施分為4大類,如圖1所示。
第1類控制措施是消除。即通過各種手段直接消除職業危害因素的產生源,如設備與物料的更新、使用無害物料代替有害物料、革新工藝流程、更換生產設備等方法均屬于此類。這類控制措施旨在從根本上消除危害源,是最為直接和最為有效的方式。
第2類控制措施是隔離。這類控制措施并不以消除危害因素為主要目的,生產過程中危害因素依然存在,但通過各種工程技術手段使得危害因素與人隔離,盡量消除或減少危害因素在作業環境暴露的可能性。以上提到的密閉化、自動化、通風及濕式作業、工藝改進等方法,均屬此類。
第3類控制措施是避免。主要通過切斷作業人員與危害因素的接觸途徑來達到目的。具體方法是加強生產活動、操作流程的組織與管理,重視設備的維護。
第4類控制措施是個體防護。即在作業人員的身體上建立一道屏障,使得職業危害因素無法進入人體內部產生健康危害。各類防塵、防毒口罩,隔絕式呼吸器、全身或局部防護服裝,均是個體防護的重要工具。
以上的分類方法既能涵蓋所有的職業危害控制措施,同時也體現了職業危害控制與防護時的各種思路,可作為職業危害控制決策的重要參考。
職業危害控制措施的層次
根據以上對職業危害控制措施的分類方法,考慮每類措施的理想的運行效果,可把職業危害的控制措施分為3個層次,從高到低分別為消除危害、減小危害、輔助控制,如圖2所示。
層次一:消除危害。該層次代表最為直接,最為有效的控制措施,即通過徹底消除職業危害因素的產生源,使得作業場所不再存在職業危害因素,主要的措施包括工藝革新、有毒有害原料的替代、設備更新等手段。
層次二:減小危害。這一層次主要包括以下4類措施:
替代危險:用危害更小,更安全的物質或設備替代現有的危害物質與設備。
改進設計:改進工廠、設備及生產工藝的設計,使得危害物質在作業場所的強度減小或使得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隔離危險:隔離產生危害因素的設備、物料等,使得作業人員與危害因素之間形成物理上的分離。
工程手段:運用各種工程技術手段降低有毒有害因素在作業場所的暴露強度,降低職業危害風險。
層次三:輔助控制。該層次即為職業危害控制的一些輔助性措施,主要分為管理控制和個體防護兩大類。
管理控制:通過加強職業衛生管理來提高職業安全水平,如做好設備的維護維修管理、職業安全的培訓,開展職業安全生產實踐活動等;利用完善的管理制度及有效措施的實施來避免職業危害的發生。
個體防護:利用防護設備使得作業人員在生產中避免接觸和吸收職業危害因素,常用的個體防護分為面部防護、呼吸道防護、肢體防護等。
從以上層次分析來看,不同層次的措施有不同的控制效果,從層次一到層次三,其控制效果是逐漸降低的。對于企業來說,在選擇職業危害控制策略時,應綜合考慮自身的危害程度、控制成本及可操作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合理選擇控制措施的層次及類別,以保證控制措施的高效、經濟與可靠。
編輯邊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