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金生 曾姮艷
摘要:深化教學改革,培養創新人才已成為高等學校教學工作的當務之急。南昌大學積極進行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采取多種舉措,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關鍵詞:拔尖人才 創新能力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5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09)18-
“中國教育既面臨提高全民族素質的挑戰,同時也面臨應對新科技的挑戰。目前我國一般性人才短缺的狀況已得到有效緩解,但高層次人才仍然十分缺乏。人才的數量、質量、結構和作用的發揮,直接關系到國家、地區和企事業的興衰,培養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拔尖人才,是具有戰略意義和關鍵作用的抓手。”高等學校作為知識傳播和知識創新的重要場所,肩負著知識創新和高層次創造性人才培養的神圣使命。如何實施創新教育,培養高素質拔尖人才,是擺在高校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在此背景下,南昌大學不斷探索培養具有開拓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現代科技人才的有效途徑,積極進行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積累經驗,以期對創新人才的培養起到良好的推動和示范作用。
一、綜合性大學人才培養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拔尖創新人才的教育是各國教育和科研機構積極探索的重要議題之一。國內外大學都依據本國的實際和環境探索了不同的人才培養模式。普林斯頓大學高等研究院的成功揭示出由一批在科學研究上突出的教師構筑的良好學術環境和交流氛圍是培養具有創新性、拔尖人才的沃土。法國精英人才培養模式顯示出個性化課程體系對人才培養起著重要支持作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清華大學數理基科班的辦學經驗以及教學成果充分體現出數理基礎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和創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在當前科學技術的發展呈現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以高度綜合為主的趨勢,這種趨勢要求綜合性大學不僅要培養大批具有自主學習能力、掌握批判性思維方法、養成創造性工作習慣的高素質人才,更要培養出具有扎實專業基礎和跨學科背景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反思和革新傳統的教育思想、培養模式、教學方法和內容,進行創新拔尖人才培養探索成為高等教育發展路上的必然選擇。
綜合分析國內外著名大學的辦學實踐,我們認為,地方綜合性大學的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更應強調精英教育,在全校范圍內選拔優秀學生,著力培養其創新型思維和創造能力;強調跨學科教學,集中具有突出科研成果的教師為學生授課,營造多學科交叉融合、創新自由的學術環境和氛圍;強調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的有機銜接,利用本碩貫通的教學體系,通過完善的教學課程,實施數理基礎扎實、多學科知識并舉、學科方向突出的人才培養;強調和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打破傳統的單一化、標準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引進創新教學元素,為每位學生制定有針對性、個性化的培養方案,形成多學科、重交叉的有利于拔尖人才培養的教學平臺。
二、構建地方綜合性大學拔尖人才創新實驗區的構想
在構建地方綜合性大學拔尖人才創新實驗區進程中,應充分發揮綜合性大學學科交叉、人才匯聚的優勢,對優秀學生實行因材施教、重點培養,讓他們在更好的學習環境中打下扎實的專業基礎,提高創新能力,使他們將來能夠脫穎而出,成為科學技術發展中的領軍人才。
第一,堅持“精英教育、理工結合”的指導思想。精英教育是一種高水平的教育過程,強調以一流的教師、一流的學科、一流的科學研究和管理.讓全體學生在學習的全過程中接受到高水平的全面教育和個性培養,使學生真正具備成為國家棟梁和社會精英的潛質。這就要求高校應進一步完善本科人才培養質量標準,落實各教學環節質量要求.改革教與學的評價方式,建立自我完善、自我約束的質量保障體系,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創業能力、交流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理工結合”是一種辦學理念,是在辦學過程中貫穿的指導思想,就像很多學院在形式上有是理科和工科的不同專業,但是在辦學理念上必須是“理工結合”。杜善義院士認為:“只走理科的路子,完全脫離工科不見得能培養出好的科學家;光按照工科的路子,完全脫離理科也不見得培養出好的工程師。”
第二,突出拔尖人才創新的培養目標,構建科學培養體系。在地方綜合性大學拔尖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堅持以培養理工科拔尖創新人才為目標,采取精英式培養模式,緊跟學科發展前沿,結合科學技術現代化與社會綜合素質人才的需求,使學生在基礎理論知識方面更加扎實,在知識結構方面有交叉學科的最新專業知識。采用現代教育理念,注重學生的探索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注重高層次人文素質和高水平科學研究能力的培養。培養出具有開拓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優秀現代科技人才。
面向優秀學生實施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在建立共有的寬厚數理基礎上,設置不同的學科核心模塊;在扎實掌握相關學科基礎知識的同時,提倡、鼓勵學生跨學科修讀課程,完善知識結構;構建融合通識課、學科基礎課、專業模塊課及個性化課程為一體的課程平臺,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將傳統標準化、單一化的培養方式與因材施教、個性化培養結合起來,對教學過程進行科學管理。一方面,利用嚴格的教學流程對教學過程進行標準化、程式化管理,另一方面,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和學生個性化的區別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黃文.站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最前沿——超長教育30年探索不輟.中國教育報.2008-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