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哲學難懂、哲學抽象,所以哲學應該寫得通俗一點,寫得那么難懂,是因為你自己沒弄懂,真正通透了,寫出來的就明白曉暢。本文無意總結過去那些探索,而是想通過自己的英語專業學習,來闡述學習中發現的英語語言中的哲學。
一、川流不息的長河——英語的與時俱進
索緒爾在《普通語言學教程》第三編第一章寫道,語言是一條川流不息的長河。他說“如果語言的演化都可以歸結為語音的演化,那么語言學的兩個部分各自應該研究什么就非常明白了。”這句話很顯然的說出了英語語音在不斷的演化。其實,隨著時間的變化的不僅是語音,詞的意義、語法形式也改變著。
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整個世界是一個無限變化和永恒發展著的物質世界。發展就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即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的過程。
由此,語言是一個不但演化發展的過程,也不足為奇。在中古英語時期,英語歷經了劇烈變化。隨著眾多的法語借詞被吸收進英語,一些法語和拉丁語的詞綴也被英語化了。如前綴dis-, en-, inter-, mal-, non-,后綴如-able, -acy, -age, -al。正如索緒爾所說“語言好像一件袍子,縫滿了補丁,補丁所用的布是從衣服本身剪下來的”,不斷演化的語言,如何比作一件滿是補丁的舊大褂呢?許國璋便補充道“語言的演化,也有借助外來的詞語和外來的手段,歷史上不乏這樣子的例子,即使把這種演化比作打補丁,所用之布也未必都取自褂子的襟里。” 不管如何,英語總是以一個謙虛的姿態,與時代同步發展著。
正是英語這種與時俱進的發展,我們才看見這種語言以絕對優勢風靡全球。所以,我們學習英語,要注意不斷更新自己的英語知識。
二、軍官士兵的統一 ——理論和實踐的結合
外語學習的本質是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學習英語八年,我發現英語學習的理論和實踐就像是軍官和士兵:實踐應用就像是士兵,而理論就是軍官。戰場上軍官指導正確有力,士兵打仗才會贏。
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認為,實踐決定理論,理論依賴于實踐。理論的基礎是實踐,又轉過來為實踐服務。所以仗打得好壞最終決定于士兵真槍實彈的戰場發揮,而軍官的命令則是給士兵指引方向。
在英語學習這一社會活動中,實踐就是進行聽、說、讀、寫的活動;而理論則是語法、語音、閱讀和詞匯知識的掌握。知識的掌握來源于語言活動的實踐,但它繼而又發揮其對進一步實踐的指導作用,使實踐達到更高一個層次。如此循環往復,直到我們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達到一個更高的境界。
大學一二年級的外教課,讓我體會到“軍官”和“士兵”真正的統一。課堂上,你完全是交流的主角,就如戰場上的戰士。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在練習Group exercises and games的課,外教要我們五六個人圍成一圈,練習分為三個階段:
(一)從組中一人開始,說出自己的英文名和對自己的評價,比如我當時說I am an optimistic girl,聽到的第二個人要同樣說出自己的英文名和對自己的評價,但是還要重復上一個同學說過的話。以此類推,到最后一個,就要說出全組人的英文名和自我評價。
(二)從一個人開始,站在圈子中間,坐著的其他人要說一句對站著人的評價;乍看簡單卻很有效,每個階段每個人都必須加入,整個環節才可以進行,而且是個完全交流的過程,通過對話交流學到新的單詞語句,比如我就記得一個男生說,他是一個run-forever (永遠奔跑)的人,一個女孩希望自己變成vulture(禿鷹),我就很深地記得run-forever和vulture,自己在以后交流中也可運用。
由此可見,英語學習中的理論結合實際,不亞于戰場上軍官士兵很好的配合作戰。
三、簡單變化帶來的——質量互變規律
質量互變規律是一切事物、現象發展過程中量變和質變的內在聯系及其相互轉化。量變引起質變,質變又引起新的量變,循環往復以至無窮,構成了事物無限發展的過程。
量變與質變的關系,與英語單詞的變化非常符合。
舉兩個常見的例子
ring(環)girn (咆哮,吼叫)
bed (床)deb (初上舞臺的人, 初進社交界的女孩)
這種情況就是事物在排列次序上的不同導致的性質的改變。雖然是很簡單的變化,卻帶來意義上完全不同的兩個個體。這就是哲學,思辯中的快樂。
語言中并不缺少哲學,就看你有沒有一顆發現其中奧妙的心。叔本華說,世界上每一朵玫瑰花都有刺,如果因為怕扎手,就此舍之,那么你永遠得不到玫瑰的芬芳。就好像哲學,不要讓表面的刺成為你的借口,要想得到那份芳香,就努力大膽地去采摘吧!
參考文獻:
[1]A.P.馬蒂尼奇.語言哲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1998.
[2]許國璋.許國璋論語言[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1.
[3]王曉升.走出語言的迷宮—后期維特根斯坦哲學概述[M].1999.
[4]約奇姆.伊斯雷爾.辯證法的語言和語言的辯證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0.
[5]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
(作者簡介:張瑞華(1986—)女,漢族,河北省衡水市人,英語語言文化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