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型社會是指一個已經建立起開放、靈活、發展、完備的終身教育體系,為社會的每一個成員、家庭、組織提供多種多次受教育的機會和多層次、多樣化的教育服務的社會。學習型社會是二十一世紀人類追求的新型社會發展模式,是繼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之后,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較高社會階段。
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要“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黨的十七大報告再次提出“發展遠程教育和繼續教育,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強調了繼續教育對于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性。而在當今時代,經濟建設作為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繼續教育為經濟建設服務的特性就顯得尤為突出。主要表現在:
一、學習型社會的發展要求繼續教育為經濟建設服務
人類社會發展經歷了三次重大變革,第一次是農業經濟時代的變革,第二次是工業經濟時代的變革,第三次是當前正在進行的知識經濟時代的變革。研究數據表明,在農業經濟時代,一個人只要在7至l4歲接受教育,就能滿足一生工作的需要;工業經濟時代,工作一生需要接受教育的年齡段為5至22歲;而在知識經濟時代,由于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社會的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知識增長和更新速度逐漸加快,人們唯有終身學習,不斷更新知識和提高技能,才能適應工作的需要,才能不斷地為社會的經濟建設服務,才能使整個社會成為學習型社會。
二、學習型社會的培訓主體要求繼續教育為經濟建設服務
在學習型社會,作為培訓主體,學校的責任和任務從其宏觀來說應當有兩個方面,一是履行高等教育的首要職責,為社會發展培養人才,即將在校的本專科生和研究生培養成才,這是學歷教育的任務;另一方面是為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服務,既包括科研成果直接或者間接轉化為生產力的專門教育,也包括在職人員的教育,即繼續教育。
在當今信息高速發達的時代,由科技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時間越來越短,而社會經濟建設的發展卻在更加迅速。這就要求我們的培訓主體,即是高等學校和各類專業學校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加大對繼續教育的投入和改革,為了我們社會的經濟建設的發展,培養出更多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過硬的高水平人才。
三、學習型社會的巨大市場需求促進繼續教育為經濟建設服務
學習型社會,是一個終身學習的社會,學習貫穿一生。有人研究認為,一個人在大學所學知識和技能只占一生所需的10% ,其余90%要通過繼續教育來獲得。繼續教育要為每個人獲得這90% 的知識和技能提供服務。同時,學習型社會又是一個全民學習的社會,每個人都要學習,繼續教育要為每個人的學習提供服務,使其都能掌握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都能提高全面素質和創造力。所以,在學習型社會,我們面臨的現實問題是如何為每個年齡段的每個人以適當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識和技能,繼續教育的市場是十分巨大的。
對繼續教育市場巨大需求的現象,用市場經濟規律的俗話來說就是“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會有經濟的發展”。同樣,在學習型社會里,隨著高科技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對知識技術的需求量進一步的加大。正是因為對科學技術的巨大需求,才構建了繼續教育市場的迅速發展,才能更進一步的推動整個社會的經濟建設的發展。
因此,學習型社會的巨大市場需求必然要求繼續教育市場為社會的經濟建設服務。
四、提高學習者學習能力的目的促使繼續教育為經濟建設服務
學習能力是各項能力的首要能力,是最有競爭力的實力基礎。在學習型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主要是學習能力的差異。《2003—2005年全國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規劃綱要》將“以能力建設為中心”作為繼續教育工作的原則之一,并將學習能力擺在重要位置,提出要注重培養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我國要將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豐富的人力資源優勢,必須全面投資人力資本,提高人的學習能力。因此,只有提高了社會成員的學習能力,才能更好的為社會的經濟建設服務。這樣,為了更進一步的提高學習成員的學習能力,就必然對繼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必然促使了繼續教育領域的主要目的是為經濟建設服務。
五、終身學習觀使人們能主動地去接受繼續教育而更能為經濟建設服務
教育是培養和提高人的素質的主要手段和途徑,學習型社會的構建,使人們逐漸領悟到社會工作和自身的多重壓力,隨之便會產生提高社會地位,改善工作環境和生存環境的愿望,萌發出不斷完善自己的內在驅動力。他們會找機會獲取參與種種競爭的基本條件與資格,繼續教育正是為這種有不同教育需求的人提供的一種選擇。又由于繼續教育具有靈活多樣、實用性強、適應性強等特點,因而會成為他們的首選教育。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新的知識、新的技術、新的理論、新的方法和新的信息不斷產生,形成一個社會成員人人學習、時時學習、處處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在此情況下,積極主動的接受繼續教育就意味著能更好的為我國的經濟建設服務。
綜上所述,在學習型社會里,為了提高社會成員的建設能力,就必然的會選擇繼續教育,就必然的會促使繼續教育為經濟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
[1] 莊毅.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立學習型社會[J].繼續教育,2002,(6)22—24.
[2] 李君如.創建學習型社會的幾點思考[N].學習時報,2002—1—14.
[3] 張舉,李淑紅.對我國建立和完善繼續教育法律、法規的思考[J].繼續教育,2004,(03):17—19.
(作者簡介:羅云峰,湖北仙桃人,武漢大學,主要從事繼續教育管理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