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凱
當今,競技體育的高度發展與激烈競爭,對每一個運動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們不僅要具備高級的全面身體訓練水平,而且心理水平的高低已成為優秀運動員能否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勝的重要條件之一。心理訓練與身體訓練、技術訓練、戰術訓練共同構成運動訓練的四維體系,心理訓練在該體系中成為日益重要的組成部分。所謂心理訓練,是指通過各種手段有意識地對運動員的心理過程和個性特征施加影響,使運動員學會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的各種方法,為更好地參加運動訓練和爭取優異成績做好各種心理準備的訓練過程。在比賽中,有些技術水平高的運動員敗給技術水平低的運動員,其原因往往是心理素質欠佳所致。運動員沒有良好的心理準備狀態,就不能順利地完成運動訓練任務,更難在比賽中奪取優異成績。我們從國內外一些重大比賽中經常看到,在雙方身體、技術、戰術訓練水平實力相當的情況下,心理因素往往對比賽的勝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一、想象訓練的概念
想象訓練是指有意識地、積極地利用自己頭腦中已經形成的運動表象進行回顧、重復、修改、發展和創造動作的技巧。
二、想象訓練的方法
想象訓練必須在身體肌肉全部放松的條件下進行,并與技術訓練相結合。即在理想地完成某種動作之后,閉眼,在頭腦中回顧并重復這一動作。或者先在頭腦中回顧某一動作過程,然后實際地做動作,每次想象訓練的時間不易過長(一般以2分鐘為宜)。重復想象的次數也不宜太多(以3—4次為宜)。但每次想象訓練要做到:不僅生動逼真地“看到”這個動作,而且要把做這個動作時所使的力、所花的時間及速度和幅度,甚至在什么地點、使用什么器械、穿什么服裝等都想得十分清楚、準確。即要想得足以激起身體相應的反應,使視覺表象與動作表象相結合起來,并能想象出做這個動作的情感和姿態。想象訓練時,可進行整體練習,也可進行部分練習。通過想象中做動作,不僅能達到鞏固成套動作之前的記憶和改進動作的目的,且可減少做動作之前的緊張焦慮,有助于培養運動員的心理堅定性和樹立必勝的信心。
三、賽前狀態
賽前狀態指運動員在比賽前的心理準備狀態,包括動機的狀態、情緒的狀態和戰術戰略的準備狀態等。其中又以情緒的狀態尤為突出。運動員賽前狀態對其完成比賽任務和運動成績的高低起著重要的作用。一般地說,理想的賽前情緒狀態是一種斗志昂揚的情緒狀態。在這種狀態下,運動員感到參加比賽是愉快的,情緒是飽滿的,對自身的力量充滿信心,渴望參加比賽,堅信自己能獲得勝利,并有最適宜的情緒興奮程度。這種賽前情緒狀態,有利于充分發揮自己的水平,勇敢果斷、全力以赴地爭取勝利。另外還有兩種不利于比賽的表現:第一種是賽前過分激動狀態;第二種是賽前冷漠狀態。前者表現為極度地興奮和焦慮不安,致使動作忙亂,失去自控力,這多半發生在訓練程度低和比賽經驗少的新運動員身上或發生在首次參加重大比賽的老運動員身上。后者表現為心境不佳,情緒低落,缺乏信心。或者根本不想參加比賽,致使動作緩慢,思維遲鈍,體力和精力顯著下降,不能順利的完成比賽任務,這多半發生在賽前訓練過度的運動員身上。對于這兩種運動員應加強賽前的心理訓練。
四、賽前心理訓練
賽前心理訓練指在比賽前20分鐘根據運動員項目的要求和針對運動員的心理準備狀態進行的心理訓練。訓練時間可根據各人的具體情況而定(3—20分鐘)。所做的方法:第一步放慢呼吸(做腹式呼吸)。第二步自我暗示與放松肌肉,其方法是自我暗示:(1)“我非常安靜”;(2)“我的左(右)手或腳感到很暖和”;(3)“我的心跳得很平穩、有力”;(4)“呼吸非常輕松”。第三步閉眼,想象要做的成功的動作,把動作的各個環節從頭到尾的想一遍。第四步實際的做動作。這種訓練有利于運動員在比賽時穩定情緒,沉著應戰,發揮出最佳的技能水平。
五、心理訓練的方法
(一)認知訓練
教練員通過講解戰術理論,使運動員對訓練的目的、任務和方法有明確的認識,產生訓練的自覺性,進而自覺地接受教練員的科學訓練程序和合理要求,使意識和表象更有效地統一起來。實踐中要根據不同訓練階段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認知訓練。針對少年運動員興趣性強、注意力差的特點,誘導其對訓練產生和建立正確的動機。針對中等水平運動員上進心強、注意力差的特點,鼓勵其不怕困難,努力提高技術的信心。針對優秀運動員進取心強、自制力強的特點,啟發其不斷努力攀登技術高峰的信念。
(二)念動訓練(下轉200頁)(上接192頁)
教練要求運動員通過自我默念,有意識地想某一技術動作,使頭腦中出現該動作的表象,并使頭腦來實現這一動作,實踐中要注意不同訓練階段的神經機制特點。如:低水平運動員興奮過程易擴散,內抑制差,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定;中等水平運動員內抑制強,表現為注意力相對集中、情緒相對穩定;高水平運動員興奮過程中,內抑制強、情緒穩定。調節控制運動員良好的情緒狀態,有助于提高念動訓練的效果。
(三)意志訓練
教練員通過啟發和講解,使運動員明確訓練和比賽的目的,使之完成訓練和比賽任務。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激勵其以頑強的精神克服困難,以超人的自制力控制情緒。教練員要從難、從嚴、從實出發進行訓練,有意識增加訓練難度,增加負荷量,提高訓練質量標準。在訓練比賽中,可設計些瞬息變化的復雜條件,要求運動員當機立斷地采取果敢行動,解決突然出現的問題,不斷地鍛煉其心志。
運動競賽不僅是體力的技術的競爭,而且也是心理較量。為了取得比賽的勝利,在比賽前使運動員具有良好的心理狀態,并能夠從容地應付比賽中遇到的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馬啟偉.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丁雪琴.幾種心理訓練方法應用效果及其綜合評價手段的研究[J].體育科學,1998.
[3]李建周.心理訓練[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4]馬啟偉.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李薇主編.體育心理學[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6]祝蓓里主編.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張凱(1987—)男,湖北荊州人,華中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專業本科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