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勁
摘要:網絡閱讀中的不良行為己經對當代高校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大學生在網上閱讀的心理特點呈現為復雜性和多層次性。針對當前高校大學生在網絡閱讀中存在的不良行為和現象,高校圖書館應加強對大學生網絡閱讀的指導,讓讀者真正形成良好的網絡閱讀行為規范。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閱讀;探析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09)32-0223-02
閱讀是一種從書面語言和符號中獲得意義的社會行為、實踐活動和心理過程。 21世紀的社會變革、高新技術的崛起,尤其是網絡技術的發展,產生了網絡閱讀,它影響并逐漸改變著人們的閱讀習慣。網絡閱讀是一種由文本變化帶來的新的閱讀方式,專指網絡文化語境中的閱讀活動。目前,網絡閱讀在中國己形成一定規模。面對科技的飛速發展、知識信息量的迅猛增加,及時、豐富、快捷的網絡信息使大學生獲取所需的各種知識更加便捷,但是部分讀者卻存在形式多樣、嚴重程度不一的不良網絡閱讀行為,這勢必會阻礙其身心的健康發展,造成不良后果。
一、高校大學生網絡閱讀的心理特點
大學生是介于青年與成年人之間的一種特殊群體。典型的心理表現是內心矛盾,抱負水平不確定和易采取極端立場,在網上閱讀的心理特點呈現為復雜性和多層次性。主要表現為:
1.獲取知識和信息型:這類讀者的閱讀目的是為了獲得系統的知識。在大學階段,許多大學生把學習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渴望通過網絡信息增強自己的專業知識,以便更好地承擔社會角色。
2.應付各種考試型:這類讀者借閱文獻的目的非常明確,上網搜集信息是以應付考試為第一需要,只要是與學科考試有關的信息都是他們點擊的重點。這些學生希望用好的成績來證明自己,讓社會、老師和親友認同自己,同時好的成績也可以為以后的求職鋪好第一塊磚。
3.消遣娛樂型:這類學生主要在網上搜尋娛樂新聞。目的是為了獲得美的享受和藝術熏陶,豐富業余文化生活。在緊張的學習之余,他們喜歡閱讀內容廣泛的報紙和期刊,喜歡上網瀏覽新聞及感興趣的信息。
4.網上聊天型:由于性意識的迅速發展,促進了大學生對異性意識的改變和增強,網上聊天成了許多大學生的日常必需課。
5.惟我需求型:這類讀者在圖書館借閱過程中,主張以我的需要為中心,通過圖書館借閱來滿足自己的希望心理、好奇心理、甚至占有心理。
二、當前高校大學生網絡閱讀中存在的負面影響
讀者不良網絡閱讀行為是指那些影響讀者正常上網學習、收集利用信息,阻礙其身心健康的發展,甚至違法犯罪的行為,同時給其他讀者正常的閱讀行為帶來不良影響,包括瀏覽頹廢信息、煽動性政治宣傳信息,色情網站、網絡謠言等。如果讀者自控能力差,信息評價鑒別能力弱,或是出于好奇不自覺地獵取了這些內容,就會對讀者的心靈健康成長造成威脅,導致心理扭曲,甚至誘發犯罪。
1.在虛幻和自由的世界里造成學生“網上瀟灑、網下木訥”的負面效應。一方面,網絡的虛幻性造成學生不敢積極面對現實生活的困難和挫折。部分學生沉迷其中,總希望在虛幻的世界里尋求完美的人生,逃避現實問題。
2.網絡的虛擬性造成學生人際關系的淡漠。沉迷于網絡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用“人機交往”代替了“人際交往”。使大學生忽視了身邊的親情和友情,忽視了近距離的面對面的溝通和交流。長此以往,必將導致人際關系的冷漠。
3.網絡的傳播性造成信息泛濫,弱化了學生的道德素質和法律意識。網絡的傳播性造成信息泛濫,特別是黑客知識的傳播,使得只會簡單操作的人也可以非常容易地攻擊他人。大學生可以在虛擬的世界里入侵他人、竊取他人隱私。黃色垃圾的泛濫勢必會弱化青年學生的道德意識,惡意病毒的攻擊也會弱化學生的法律意識。造成大學生道德人格的喪失。
4.網絡使不同文化產生沖突,造成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產生傾斜。大學生缺少理論根基與人生閱歷,造成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還不成熟,而我國正處于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時期,社會的價值觀念也難以保持統一,以至在社會生活中出現雙重或多元價值標準。
三、當前高校大學生網絡閱讀中存在的不良行為和現象
網絡閱讀是當今大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重要渠道。然而,受個人專業愛好、興趣以及各種社會潮流和活動的影響,當前在網絡閱讀中存在著不良行為和現象,主要包括有逆反閱讀、盲目閱讀、獵奇閱讀、戀網閱讀、惡意閱讀等。
1.逆反閱讀:社會的每個時期,由于受一些宣揚封建迷信、反科學、偽科學的命相、術數、風水方面的迷信讀物和一些粗俗黃色的信息資源的影響,總有一部分大學生對報刊點名批評的事件,傳聞有問題的網頁等,問題越大,爭議越多,讀者的閱讀興趣就越濃,這種逆反現象在一些大學生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2.盲目閱讀:據調查,在網絡閱讀中一半以上的人員缺乏選擇最佳信息資源的能力。讀者在網絡上“漫游”,有時并無目的,只是一種下意識的行為。對閱讀對象價值的判斷力不夠,不能敏銳、準確地把有價值的信息資源從海量的數據庫中挑選出來,這是當前大學生在網絡閱讀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3.獵奇閱讀:由于網絡資源無窮大、無限多且具有虛擬性和隱蔽性,使一些大學生對那些傳奇、兇殺、武打、色情甚至一些低級趣味的網絡資源情有獨鐘,進而激發起讀者的好奇心,形成探奇心理。
4.網戀閱讀:網絡信息資源豐富、快捷,上網又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導致一部分大學生認為任何信息資源都可以通過網絡查找到。因此,一有時間就沉湎于網上,甚至通宵達旦迷戀于網絡游戲。長此以往,嚴重影響了身心健康。
5.惡意閱讀:部分讀者由于違反行為規范制度受到批評或處罰心里極不平衡,對電子閱覽室管理產生抵觸情緒,故意磨壞、污損、劃傷光盤等電子讀物;還有的在閱讀過程中故意攻擊圖書館或他人網站,甚至故意與工作人員作對產生報復心理,惡意違反行為規范,給圖書館和他人造成極大危害。
四、高校圖書館應加強對大學生網絡閱讀的指導
1.加強網絡道德建設,自覺維護網絡秩序,提高大學生網絡道德水平。讀者是最基本的網絡主體,既是網絡道德規范的制定者,又是網絡道德規范的實踐者。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意識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大學生在網上的道德行為,因此對大學生的自主道德意識的培養就成為最具有決定意義的部分。目前大學生在自由、開放的網絡環境中必然會遇到前所未有的道德沖突,如果大學生有強烈的道德修養愿望時,就能自覺抵制非法與不健康的網絡信息,樹立正確的網絡閱讀觀,懂得如何科學地利用網絡為社會服務,慎獨自律,做一名文明的網絡讀者,實現網絡人格與現實人格的一致性?,F在很多高校都掀起提倡加強“自律”的口號,復旦大學就率先向該校大學生發出倡議,希望每一個大學生爭做網絡道德人。大學生既要做網絡道德的提倡者,更要做網絡道德的遵守者。
2.加強網絡導讀,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網絡導航員”隊伍,為大學生指引閱讀方向。網絡導讀不僅可以使我們的網絡閱讀得到健康的發展,而且可以使研究人員及普通網民等在浩如煙海的信息里,用較短的時間找到健康有用的信息。面對海量存貯的網絡信息資源,圖書館要當好信息導航員,通過站點導航和搜索引擎的雙重功能對網絡學術信息進行整理和序化。從而引導和培養大學生掌握鑒別信息精華與信息糟粕的標準與方法。圖書館要向大學生宣傳、介紹、推薦優秀網站,用網站導航服務來教育大學生如何正確有效地閱讀網絡資源。這就需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圖書館館員隊伍,以提高網絡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因此,圖書館館員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汲取新知識和掌握新技能。
3.開展網絡教育服務,提高網絡閱讀素養,增強大學生對網絡資源的選擇、整合能力及對網絡不良信息的免疫力。處于現實社會和虛擬社會轉型中的大學生容易將虛擬的網絡世界等同于現實世界。針對這一現象,圖書館要加強大學生網絡教育服務,讓網絡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發揮創造性的工具,而不要成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障礙。在服務方式上,可采用開講座、辦班等形式,通過口傳、網絡互動、創新探究、研討等來進行施教。在網絡信息素養教育方面,要培養大學生養成熟練準確地、有效地獲取信息的能力,有目的、正確地評價信息的能力,精確地、創造性地使用信息的能力。在安全上網教育、網絡免疫教育、網絡公德與自律教育方面,教育大學生正確認識與網絡技術相關的倫理、文化和社會問題,樹立正確的網絡倫理觀,善于學習網絡基礎知識與應用技術,不瀏覽不良信息,加強網絡閱讀意識的培養,采取必要的網絡安全防范措施,多方面提高網絡閱讀能力,不沉溺網絡。
4.加強對上網學生的心理指導,開展網上心理咨詢服務,完善讀者人格。網絡時代,大學生中出現了“網絡心理障礙”、“網絡成癮”癥,他們無節制地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互聯網上漫游、聊天、游戲,耽誤學習,損害身體,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心理異常,針對這些現象,一方面圖書館可利用網絡多媒體化界面,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普及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大學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學會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自測。另一方面,圖書館可通過網上聊天對話、專家咨詢、心理輔導自助軟件等交互方式,為大學生開展網上心理測量、心理咨詢、心理輔導、心理診治等一系列個性化、多元化服務。此外,學校還可以開設針對性的心理指導課,讓大學生及時了解“網絡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對己出現不同程度的“網絡心理障礙”的學生及時做好咨詢、調適和治療工作,使網絡時代的大學生健康地成長,重新回歸正常的學習生活。
總之,在電子技術日漸普及的今天,網絡閱讀己獲得越來越多的讀者尤其是年輕大學生的青睞。它最大的吸引力在于突破了傳統的閱讀習慣,同時能夠滿足人們交流溝通的需求。但如何利用網絡進行更理性、更高效的閱讀就顯得尤為重要。高校圖書館要利用自身豐富的書刊資源,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以貼近學生、貼近讀者的天然優勢,開展各種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項目和活動,來提高大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起大學生的閱讀熱情,以真正推動高校的網絡閱讀發展,使讀者能夠真正地從內心世界形成良好的網絡閱讀行為規范。
參考文獻:
[1]張蓮,肖海鷗.網絡用戶分類及閱讀心理特點探討[J].現代情報,2003,(12).
[2]馬洋,曹陽,趙惠軍.網絡閱讀探微[J].情報雜志,2005,(4).
[3]熊俊超.網絡時代的閱讀與導讀[J].圖書館論壇,2003,(1).
[4]王莉.高校圖書館學生讀者閱讀心理研究[N].安微科技學院報,2006,(4).
[5]張俊.閱讀不可替代[J].上海教育,2005,(3).
[6]余訓培.網絡閱讀指導研究[J].圖書情報知識,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