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菊芳在《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5期撰文指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與農業生產各部門緊密聯系,為從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后的全過程綜合配套服務的機制。其實質是農戶小規模分散經營在市場機制引導下,把一部分不適合自己完成的生產環節交給專門的服務組織或個人去完成,以提高運營效率和經濟效益,增強整體競爭力。當前我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已基本建立和初具規模,但還不夠完善,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主要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頭重腳輕,在鄉村一級形成斷層;2.農業比較利益低,農民對農業社會化服務需求乏力;3.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沒有與農民之間形成利益共同體,服務內容與需求脫節;4.財政支持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資金不足,管理體制不順。而發達國家政府在建設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方面有以下幾方面的經驗:政府職能明確;法律法規體系健全;組織形式多樣化與一體化并存。作者認為,我們需要從我國國情出發,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采取以下對策完善我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1.轉變政府職能,優化外部環境;2.采用多元化的組織形式,培育和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3.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益,吸引和刺激服務需求;4.加大財政支持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資金投入;5.健全服務組織的內部運行機制,實現優質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