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浙江寧波的飯店業已成為商業資本、房地產、跨國飯店集團和民營投資者的投資熱點。2008年在建的豪華五星飯店達21家,投資總額117億元。洲際、凱悅、萬豪、卡爾森、雷迪森、香格里拉等國際酒店品牌均已落戶寧波,飯店業國際化水平大為提高。面對飯店業的井噴式發展,企業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質人才支持,培養與國際飯店業發展接軌的高素質國際化人才,實施人才可持續開發與發展,需要學校、飯店企業和國際品牌飯店教育機構三方聯動,共同構建高素質、國際化、可持續發展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構建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迫切性
飯店管理人才培養滯后于飯店行業發展需求在過去的20多年里,旅游院校發展迅猛,為行業培養了100多萬專業人才,為促進我國旅游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但飯店行業內專業人才卻呈現出學歷層次低、綜合素質差、可持續發展能力弱等現象。筆者就寧波地區15家星級飯店(三、四、五星級各5家)506名在崗知識型員工所做的調查研究表明:具備高職、大專、本科、研究生學歷的分別占知識型員工總數的30.63%、52.96%、15.61%和0.8%,員工以高職和大專學歷為主。現代飯店業更需要大量具有國際飯店經營管理知識、技能和經驗的可持續發展的一線服務人員和管理人才。研究表明,寧波地區7家高校及高職院校飯店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普遍存在重基礎技能與一線崗位服務能力培養,輕國際化服務意識和理念及國際飯店業操作技能和素質培養的傾向。由于飯店管理人才培養的規模、結構與飯店業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導致學校培養出來的專業人才不能適應行業需求,致使飯店人才緊缺,發展潛力受到制約。飯店業國際化發展趨勢需要大量熟悉國際飯店行規、法規、運作模式,具有較高外語應用能力,具備世界前沿飯店崗位服務技能與服務意識的知識型員工。
飯店管理專業畢業生在行業內就業率逐年下降目前,盡管旅游院校規模在擴大,層次結構不斷完善,但并沒有改變或緩解飯店業人才緊缺的現狀,制約了飯店業的發展。筆者調查的15家星級飯店,在2003~2007年間,知識型員工平均流失率為27.26%,各年流失率分別為15.02%、24.14%、35.29%、27.27%、34.62%,呈上升趨勢。為什么各星級層次的飯店均留不住知識型員工?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飯店企業未能從專業知識結構、技能水平、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方面精心培養人才,缺少戰略性人才培養計劃,大多采取實用主義的短期行為;二是學校在人才培養上缺乏對飯店業認知與行業忠誠度的培養,忽視或未能突出學生的服務特質和能力、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等方面的教育;三是飯店一線崗位的薪酬福利偏低、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缺少事業發展空間、管理者層次較低等。因此,校企緊密合作,三方聯動共同構建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是提高畢業生就業率、穩定率和成長成才率的重要手段。
三方聯動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三方聯動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不是簡單的校企合作,而是將旅游院校、飯店企業和國際飯店教育機構三方資源緊密結合,共同參與培養高素質的、具有國際化飯店實踐技能和管理經驗的、可持續發展的中高級管理人才的全過程培養模式,旨在為飯店集團提供真正的國際化復合型人才,并使之在可持續的“后續教育”和“終身教育”過程中成為飯店行業的精英和骨干。
指導思想寧波職業技術學院飯店管理專業探索的三方聯動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在原有的職業崗位能力項目化實踐教學的基礎上,引入了國際品牌飯店管理教育機構——香港理工大學飯店管理學院的教學課程設置和師資,與高端化、國際化飯店管理人才培養實行“無縫對接”,同時,與浙江省第一家五星級飯店——南苑飯店合作實施“雙軌—定向式”人才培養計劃,吸收優秀學生,培養學生樹立堅定的職業發展方向,具備飯店文化和理念,注重實踐經驗與綜合能力積累,以合作“雙贏”為目標。學校與南苑飯店集團的教育“雙軌”并舉,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并且在飯店集團定向培養的人才中挑選優秀學生,推薦進入香港理工大學飯店管理專業接受“專升本”學習,飯店集團在一定程度上給予助學金資助,香港飯店管理專業的學生將南苑飯店作為頂崗實習單位之一,優秀學生實習、畢業后直接進入南苑飯店集團的中高層人才儲備庫。這樣,三環緊扣,打造一個與國際接軌的動態發展的可持續人才培養模式,為飯店集團的發展定向輸送符合其經營與管理特點的、具備企業文化與理念的國際化高端應用型專業人才,進而使其發展成為飯店集團的高級管理人才。由此達到院校樹立教育品牌、提升競爭力,飯店集團培養人才、穩定人才,國際教育機構拓展教育市場和學生實習、就業領域的“三贏”目標。
人才培養新理念(1)動態發展觀。現代飯店管理人才的培養必須適應動態發展的飯店業對人才的需求,通過與國際國內知名飯店集團的緊密合作,構建隨國際飯店業動態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高起點、高標準地進行飯店管理人才的培養,與時俱進地發展旅游教育,促進旅游教育改革。(2)可持續發展觀。采用三方聯動,應一改過去校企合作中企業單純提供實習場所和就業機會、學校單純向企業輸送實習生和畢業生的模式,將學生作為可持續發展的行業人才培養對象,在學校教育環節中融入地區高星級飯店集團的實踐性素質培養要求,在專業層次上借助香港理工大學高端化、國際化、前沿化的教學平臺,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知識提升到國際化高度。學生進入飯店集團就業之后,仍應借助香港理工大學的學歷晉升和培訓進修平臺,構建“后續教育”和“終身教育”的良性循環機制,使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與企業鞏固提升人力資本的目標得到落實。(3)國際視角觀。現代飯店業的經營管理越來越趨向于國際化,旅游院校不能再閉門造車,必須引進國際化專業教育機構的教學模式,根據國際飯店企業的人才需求,重新構建適應國際化飯店業發展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4)飯店服務特質觀。飯店業需要具有飯店服務特質的人才,即具備良好行業綜合素質的人才(包括心態、性格、溝通、知識、技術、協作、應變、能力等)。因此,中高級飯店管理人才的培養對象必須具備飯店服務特質,熱愛飯店業并忠誠于飯店企業文化。必須使行業特性與企業文化在學校教育階段深度融合,不斷強化,從而培養出具有高度行業認同感和忠誠度的專業人才。(5)理論與實踐結合觀。要打破傳統的重理論、輕實踐或重實踐、輕理論的人才培養思維,打造新型的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三軌制”教育模式,在注重學校教育的同時,加強專業實踐教育,注重實踐訓練,為學生提供繼續深造的機會和發展空間,為飯店集團定向輸送具備寬厚的理論知識、前沿專業技能、優良飯店特質、豐富國際高星級飯店實踐經驗的一線技能型人才和經營管理型人才。
三方聯動教育模式的實施
校企結合,樹立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院校在學生進校之初就要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不僅在教學上要引進行業標準和規范,而且要在辦學理念、始業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學校環境(教風、學風、校風建設)、言談舉止、禮節禮貌等方面,時時處處體現行業要求。由飯店各部門經理、職業培訓師擔任兼職教師,定期到學校開設講座,使飯店從業人員素質培養通過各種活動深入到學生中,提高學生對飯店行業的認識水平,培養職業認同感和職業熱情,增強職業忠誠度和職業道德,讓學生明確職業發展目標,為培養優秀的、具有職業道德情操的、具備國際性飯店發展戰略眼光的人才打下基礎。
工學結合,實施“實境耦合式”人才培養模式院校應根據國際飯店企業人才需求信息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實施教學、實習計劃。企業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應主動為學校提供周期性參觀、專業技能課程授課、短期融入式學習、假期帶薪實習、頂崗實習及畢業實習方案,使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與企業實踐操作密切結合。可將專業課程設置于飯店各部門,進行現場教授,與現代高星級飯店運作模式接軌,在學生中樹立企業文化意識、飯店服務意識和職業道德觀念,為學生就業奠定基礎。頂崗、畢業實習可采用輪崗制,進一步提升學生基礎崗位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為飯店人才儲備做好前期工作。學校可以承擔飯店基層和中層管理人員、飯店內部培訓師的培訓工作,為飯店知識型人才的再學習服務,從而確保知識型人才“后續教育”的開展。
借助國際教育機構平臺,提升院校專業教學的國際化水平我院在與香港理工大學飯店管理專業的合作中,要引進國際先進飯店管理教學理念和課程設置及優秀的師資力量,加強學生的國際化飯店服務意識、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專業知識水平和技術操作能力,為寧波乃至省外、國外培養個人修養好、綜合素質高、服務意識強、外語溝通能力強、熟悉國際飯店業的行規法規及操作模式、具有國際性服務能力及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應用型服務人才和管理人才。
借助國際教育機構平臺,制定企業知識型人才可持續發展方案企業應通過資助定向培養優秀學生進入香港理工大學飯店管理專業接受“專升本”學習或短期業務培訓進修,為企業人力資本的可持續發展和儲備奠定基礎,增強企業對知識型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香港理工大學學生的頂崗實習也可為飯店企業人力資本注入活力。企業借助國際教育機構平臺,不僅可以穩定、提高飯店知識型人才儲備,而且也可以從根本上提升飯店的人力資本水平,進而提升行業競爭力。
三方聯動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意義
三方聯動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是一個圍繞現代飯店業人才需求變化的動態培養系統,是校企有效緊密合作、理論與實踐對接、引進國際先進飯店管理理念和經驗、定向培養可持續發展的高端國際化服務人才和管理人才的良性循環的人才培養模式。浙江寧波職業技術學院飯店管理專業與南苑飯店、香港理工大學三方聯動,不僅使高星級飯店管理集團與國際飯店教育機構共同參與學校的招生和人才培養,為學校提供認識實踐、專業實習、國際化前沿知識技能學習,為學生提供就業崗位與可持續發展機會,為學院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也為飯店建立穩定的高端人才儲備基地,為知識型員工的知識技能更新與創新提供長期有效的發展機制,為打造華東地區飯店人才高地、營造人才集聚和交流的中心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因此,三方聯動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的國際化飯店新型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它所帶來的不僅是三方“共贏”,更是地區性飯店管理和接待能力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艷華.旅游高等院校飯店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以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為例[J].旅游學刊,2004,(S1).
[2]張建業,朱水根.論飯店管理人才培養的新型模式——“雙軌制—定向式”組合模式[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16(5).
[3]朱慶章,姜紅.高職飯店管理專業產教結合“三步走”改革之路[J].上海商學院學報,2005,6(2).
[4]馮偉國.高職院校“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06,(23).
作者簡介:
徐春紅(1978—),女,浙江紹興人,碩士,寧波職業技術學院旅游專業講師,研究方向為飯店管理、旅游經濟。
(本文責任編輯: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