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游專業主流教材的使用現狀
旅游業的發展給中職學校旅游相關專業帶來了發展機遇,導游服務專業是其中的重要專業之一。在主流教材的設置上,大多中職學校采用套用、組合、模仿等方法,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與專業素質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
套用中等職業教育旅游類國家規劃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系列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全面貫徹了素質教育思想,從社會發展對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需要的實際出發,注重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主要分為公共課與專業課。導游服務專業大多套用其中的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及部分公共課的課程設置。主要專業課程有《旅游政策與法規》、《旅行社業務》、《導游業務》、《導游基礎知識》等。這些專業課程較全面地介紹了導游專業的基礎知識,但是與當前國家旅游局要求的導游資格考試制度有一定差距。
組合使用旅游服務專業、飯店服務專業甚至高職高專旅游管理專業教材中職學校面臨的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就是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在提高就業率的壓力下,許多中職學校為提高畢業生就業技能,以畢業生“零距離”上崗為目標,對導游專業課程設置采取廣泛組合策略。在具體課程設置上,既開設導游專業課程,又開設飯店服務專業的課程,甚至選用部分高職高專旅游管理專業的教材,以提高畢業生的“理論層次”。這種隨機組合無疑會帶來許多問題,使得學生博而不專,不利于實用型人才的培養。
模仿同等學校的相關專業近年來,隨著旅游業的蓬勃發展,旅游從業人員的需求也迅速升溫。很多職業學校看好旅游教育市場,紛紛開設旅游專業。在教材使用方面也經常相互模仿,別人用什么教材,自己就用什么教材。這種缺乏對旅游人才需求市場的考察、缺乏因材施教、缺乏自身建設的狀況,很難保證教材使用質量、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沒有結合自身條件及特色,沒有創新,就不會有長久的生命力。
導游專業主流教材設置及使用存在的問題
通過調查發現,河北省主要中職學校的導游專業課程設置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課程設計缺乏整體性,部分內容重復課程是由學科專業決定的,某一專業設置多少門課程,哪些是核心課,哪些是外圍課,哪些是公共課,哪些是基礎課,哪些是專業課,哪些是必修課,哪些是選修課,先學什么,后學什么,每門課程的課時是多少等問題,必須在課程安排中考慮全面。過去很少有人研究導游專業的課程設置情況,所以導游專業課程相互之間的重復、脫節現象時有發生,影響了教學計劃的整體性和課程的有機聯系。
課程內容與實際應用脫節通過導游資格考試是作為導游員的基本要求,也是導游專業學生在畢業時必須達到的。國家旅游局改革導游考試制度,將導游考試中的教材、命題、考試時間等權限全部下放到各省,所以每個省市都有自己的一套導游資格考試用書。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職學校教育部規劃教材中,《導游業務》、《導游基礎知識》、《旅游政策與法規讀本》雖然內容翔實,結構合理,但是與各個省市的考試用書還是有很大出入。有很多學校教學時選用教育部規劃用書作為教材,而參加考試用本省市用書,使得學生無所適從,掌握起來難度很大。
實踐性課程嚴重不足實踐性理論課最為薄弱,有些實踐課沒有理論課作基礎,甚或壓縮與實踐技能密切相關的理論課。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即使重視,也只是口頭或形式上的重視,實踐課的地位并沒有提高,仍然是可多可少,沒有條件可以不開。二是受到學校現有條件制約,經費嚴重不足,導致一些實踐課開不出。
選修課不足目前,中職學校旅游專業課程設置基本都是必修課。公共必修課偏少,專業必修課過多,嚴重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利于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調查表明,專業人才一生所需知識只有20%~24%從學校獲得,76%~80%是離校后通過自學取得的。因此,即使三年時間都上必修課,學生也未必能獲得更多知識,反而會造成知識面狹窄、單一。
導游專業主流教材的改革
導游專業主流教材的改革目標從旅游市場需求和學校、學生自身特點出發,致力于研究導游專業主流教材使用與改革,以提高中職學校導游專業的教學質量,發揮中職學校的辦學優勢,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專業技術過硬的旅游實用人才。
導游專業主流教材改革的內容在導游專業主流教材的建設上,應從專業方向人才所必須具備的知識、技術和能力角度出發,以此為核心設置一套完整的主流教材體系。在進行具體課程建設時,應摒棄傳統的以專業學科為中心的做法,代之以培養目標應用為中心,根據學科與學科之間的聯系,進行科學的課程整合與組合。(1)確定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課程的比例。在課程內容組織上,理論知識以“必需、夠用”為度,實踐知識以“實際、實用、實踐”為原則,結合當地旅游市場需求及導游資格考試的變化,適時調整理論課與實踐課、選修課與必修課的比例及授課區間,逐步構建符合自身特色的理論、實踐和考核為一體的課程體系目標。(2)遵循導游資格考試的國家規定,實行“雙證書制”教學。《導游人員管理條例》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導游活動,必須取得導游證。為此,在教學上要實行“雙證書制”教學,抓好專業文化課、專業技能課。在資格考試方面,應選用與本省導游考試要求相一致的教材,參加本省統一的國家導游職業資格考試。(3)構建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模塊式旅游課程體系,注重產學結合。根據本專業實踐性強的特點,我校將課程分為四大模塊:基礎類課程、旅游專業課程、綜合技能課程、公共必修課程。在實踐教學的設置和安排上,應堅持學校與社會相結合、定點與流動相結合、定期與機動相結合、長期與短期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觀摩與頂崗相結合。通過一系列特色鮮明的教學和實訓活動,培養學生熟練的業務操作能力,縮短學生將來就業的磨合期,使學生順利地適應和創造性地開展將來的工作。
以培養綜合能力為原則設置主流教材以培養導游職業綜合能力為主線,建立“124”教學內容體系。“124”是指一條主線、兩大基礎、四大關鍵能力,即以培養導游職業綜合能力為主線,使學生掌握兩大基礎——旅行社的業務基礎和導游服務基礎;培養學生具備四大關鍵能力:旅行社業務能力、導游服務程序與規范的運用能力、導游帶團、講解及心理服務能力和特殊問題處理及應變能力。所以,中職學校導游專業主流教材必須以全國導游資格考試為核心進行課程改革與建設,從教學方法改革、教師隊伍建設、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創新,對學生進行導游能力培養。(1)以導游資格考試為中心,使用本省市導游資格考試用書作為教材。自從確定全國統一的導游人員資格考試制度以來,導游考試教材的選用逐步過渡到由各省市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確定,但基本科目應包括《導游基礎》、《導游業務》、《政策法規》等課程。所以,這部分內容應該選用本省市的導游資格考試用書,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也能兼顧提高學生的考試通過率。(2)增加模擬導游課程,提高學生導游講解能力。現在中專導游專業大部分只開設《導游業務》這門課。一本書既講理論又訓練導游講解能力,課時相對較少,應該增加《模擬導游》這門課程。結合校內模擬實訓和校外導游服務見習,讓學生熟悉帶旅行團的整個程序,掌握每個環節的具體要求,并加以模擬操練,加深學生對導游人員帶團技巧、講解能力和心理服務能力的理解與運用。(3)增加選修課程,培養高素質導游人才。現在,中專導游專業的課程都是必修課程,可以在第三學年課程相對較少的情況下,開設一些有益的選修課程,例如藝術欣賞、表演藝術與實踐、旅游攝影、演講藝術等。這樣,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知識,對于學生將來從事導游工作也是非常有益的。(4)編寫本地旅游教材,以適應市場需要。在各省的導游資格考試用書《導游基礎知識》中,雖然涉及本省的一些重要景點及旅游常識,但相對各個地市的導游員,如果作為地陪,掌握的知識距離實際需要還相差很遠。比如,河北承德是重要的旅游接待地,但是從導游專業畢業的學生做地陪為游客講解承德,還是非常困難的,需要經過長期的實踐總結。所以,各地市中專學校的導游專業教師,可以組織編寫本地旅游用書,作為校本教材,如《承德導游》、《秦皇島導游》等。同時,在實習課上進行導游訓練,使學生畢業后,能很快適應崗位及市場的需要。
當然,導游專業主流教材的改革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既需要教材本身的選用,也需要學校配套的師資及設施,更要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自覺性、創新精神及創業能力。對于一些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可以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等靈活的授課形式,使學生的學習與行業發展同步,與社會發展同步。
參考文獻:
[1]姜向東.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與課程建設及考核評估實務手冊[M].石家莊:河北音像出版社,2004.
[2]郭建閩,林筱華,章穎.關于高等職業院校旅游專業建設的幾點看法[J].閩西職業大學學報,2003,5(4).
[3]黃克孝,嚴雪怡.職教課程改革研究[M].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97.
作者簡介:
楊鳳霞(1970—),女,河北廊坊人,碩士,廊坊市電子信息工程學校旅游專業教師,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