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論述了高職院校推行院系二級管理改革的主要內容,推行二級管理改革后系部所要開展的主要工作,以及推進院系二級管理需要把握的原則。
關鍵詞:高職院校;管理;問題;研究
隨著高職院校辦學規模的擴大及管理難度的加大,為更好地調動系(部)的工作積極性,減少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益,更加機動靈活地應對市場的變化,實行院系二級管理改革,是高職院校新的發展趨勢。
院系二級管理改革的主要內容
院系二級管理改革,最主要的內容是各類權限的劃分和各類職責的重新規范,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部分管理權限下移至系(部)
應下移的權限主要有:教研室的設置權;專業帶頭人和教研室主任的聘任權;臨時用工的調配權。
對教研室的設置,系(部)應有發言權,因為系(部)更熟悉各個教研室的情況。系(部)可以科學地依據專業的發展及人員的情況,進行教研室的設置。筆者所在的經貿管理系,設有六個專業:會計電算化、物流管理、電子商務、市場營銷、物業管理、房地產經營與估價。原來的教研室設置有四個:即會計教研室,涵括會計電算化專業的教師;電子商務教研室,涵括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師;物流管理教研室,涵括物流管理和市場營銷兩個專業的教師;物業管理教研室,涵括物業管理專業和房地產經營與估價專業的教師。在實行院系二級管理后,考慮到要將會計電算化和物流專業做大做強,決定單獨成立物流教研室,而將電子商務專業與市場營銷專業的教師組合,成立電商管理教研室。這樣做的好處是使物流管理專業得到更為充分的發展,同時也考慮到電子商務專業與市場營銷專業具有一定的共通性。
對專業帶頭人與教研室主任的聘任,其權限也應下放到系(部)。因為對這類人員的選拔,系(部)更熟悉基本情況,更熟悉相關人員的專業能力、工作能力以及個性。此外,由于系(部)工作的日益繁重,僅靠一個教學秘書有時根本忙不過來,因此在不違背新的勞動法的基礎上,對內部人員進行調劑,抽調課時少的教師到系辦幫忙、助勤,以減輕系(部)工作人員的壓力,對于更好地開展系(部)各項工作是有益的。這方面,學院也應給予系(部)充分的權力。
(二)部分管理經費的包干
管理經費的包干,其主要目的是鼓勵節約、進一步分清處室與系(部)的職責,充分調動系(部)的工作積極性。經費包干,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工資總額的包干將員工的工資總額承包到系(部),系(部)保證工資總額不超標。其好處在于系(部)可以實行評聘分工,將高職低聘所節余的費用,用在低職高聘人員上。在不突破工資總額的情況下,進行二次分配,以產生好的激勵效果。
日常管理經費包干日常管理經費是指主要用于各系(部)日常管理、運轉的有關支出,包括辦公費、差旅費、維持費、實習實訓費等。
學生活動經費包干學生活動經費(含勤工儉學費)是各系用于學生活動、學生勤工儉學和各類學生獎勵的相關費用支出。根據年初教務處核定的在校生數,按一個固定的標準下撥各系(部)作為學生活動經費。其中,學生活動費用于支付系(部)學生的各類活動及學生的獎勵;勤工儉學費用于支付貧困生承擔校園環境衛生清掃或其他服務學院的勤工儉學的勞務費。
(三)部分評審、分配權力的下放
將“評聘分開”的權力下放至系(部)系(部)通過制定本部門的評聘分開辦法,依據學生評教、督導聽課、教師參與專業建設、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等因素,對教師實行“低職高聘”或“高職低聘”。對于雖然擁有較高職稱,但教學、科研水平一般的教師,可以低聘一個檔次,如副教授職稱,只給予其講師待遇。而對于積極參與專業建設、學術水平較高、教學能力突出且教學效果好的員工,可以高聘其一個檔次,如副教授可以享受教授津貼,講師可以享受副教授津貼。
將獎勵的分配權下放至系(部)對學院下發的獎勵,系(部)可以通過制定內部員工的獎勵辦法和科學規范的考核,對員工進行二次獎勵分配。
內部優秀名額的評審權如可評選內部的“科研十杰”、杰出專業帶頭人、優秀教研室主任、優秀黨務工作者及優秀員工等,以充分調動大家的工作積極性。
推行院系二級管理后
系(部)工作的“著力點”
實行院系二級管理后,系(部)的職責更大,任務更重,為實現系(部)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必須要著力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打造龍頭和精品專業,實現系(部)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擁有龍頭和精品專業,是系(部)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是事關系(部)生死存亡的大事。系(部)要從硬件投入、軟件建設、品牌知名度提升等方面,著力打造精品龍頭專業。我系在專業建設中,以硬件、軟件建設為突破口,積極打造會計電算化和物流管理專業為精品龍頭專業,其中會計電算化專業是湖南省教學改革試點專業。2007~2008年,我們更是抓住國家示范性院校建設的契機,爭取行業和學院投入92.45萬元,建成了省內一流的先進仿真企業管理綜合體驗中心,該中心包括企業管理沙盤模擬實訓室、企業管理ERP實訓室、模擬企業實訓室、物流模擬實訓室等,主要模擬企業管理、運營、加工過程,使受訓者在分析市場、制定戰略、組織生產、整體營銷和財務結算等一系列活動中,領悟科學管理規律,提高全面管理能力。我們還購置了稅務會計軟件、財務管理軟件、審計軟件3套專業實訓軟件和原有的2間手工實訓室、1間電算機房、電算會計軟件、財務會計軟件一起組成會計電算化專業和物流管理專業的校內實訓體系,為會計員、審計員、稅務申報員、財務管理人員、報關員、采購員等多個崗位提供了仿真工作環境,滿足了會計、審計、物流等實訓和工學結合項目開發的需要,實現了硬件設施的大飛躍。同時,我們大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以高職稱、高學歷、“雙師”建設為目標,進一步提升師資隊伍整體水平。如我系會計電算化專業,擁有專任教師11名,這11名專任教師中,副高以上職稱占到73%,雙師素質教師占90%,碩士學位者占到90%。
教學與科研同步發展,提升系(部)的核心競爭力系(部)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內涵的競爭,是專業、師資、科研水平的競爭。實行院系二級管理后,系(部)應將科研工作放在更為突出的位置上。我系在發展中,提出了“教學與科研并重”的方針,通過系(部)領導隨機隨堂聽課,加強教學常規管理;舉行說課與公開課比賽等活動,著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同時在制定年度工作目標時,提出了“1234工程”,“1”就是申報成功一門省級精品課程、“2”就是力爭申報成功兩項省市級課題,“3”就是申報成功院級教學成果、院級課題至少三項,“4”就是鼓勵教師編寫公開出版教材或校本教材至少4種。這些計劃,通過全體員工的努力,已全部完成:2008年共申報成功湖南省精品課程1門;申報成功省級課題1項,市級課題1項;共獲得院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立項院級課題共4項,學生立項院級科技創新基金項目11項;公開出版教材2種,編寫、修訂校本教材(實訓教材)14種。
規范相關制度,理順內部管理理順內部管理體制,是減少內耗,提升系(部)管理水平與辦學效益的重要內容。我們在工作中,將建章立制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出臺了《系部領導與教研室“一對一”管理制度》、《經貿管理系培訓項目收入分配管理辦法》、《關于在評優評先活動中進一步規范“講評制”的通知》、《教師教學工作質量考核標準》等內部規章制度。這些制度,經過系(部)學術委員會和系務公開會議,經教研室主任與專業帶頭人共同討論同意再在全體教師中實施,從而能較為充分地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使之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這些管理制度的出臺,進一步規范了系領導與各教研室主任的工作職責,減少了工作中的交易成本。
推行院系二級管理改革需把握的原則
推行院系二級管理,一是牽涉到管理體制的調整,二是牽涉到思想觀念的轉變,三是涉及學院今后的發展。如果進行得好,將大大提升高職院校的管理效益,減少管理成本,增加應對市場變化的靈活性。如果貿然推行,其弊端也有很多。在推行院系二級管理改革時,應把握好以下幾個原則。
詳細調研、充分論證原則可以召開專題研討會,就系(部)需要哪些權力,學院可以下放哪些權力進行研討,切實將改革的進度、員工可承受的程度、改革的可控程度三者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穩步推進這一重大改革,否則一個方案不太成熟就貿然推行,其后患無窮。
權責對等原則在部分管理權限下放后,對系主任提出的要求也會更高,系主任的管理權限有所擴大,但身上的擔子也會更重。權責對等可以適當提升系主任的待遇,這樣才會形成合力共同搞好相關工作。院系二級管理改革,對學校而言,不是將一些難辦的事情或矛盾下放到系(部),對系(部)而言,也不是將一些本來是系(部)職責范圍內的事情,無條件地向上推。這兩種思想對高職院校的發展均不利。在權責對等的范圍內,合理劃定學院與系(部)的職責,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獨立運作與協調一致相統一原則推行院系二級管理改革后,系(部)的獨立運作與學院的統一協調管理結合起來非常重要,這樣就會調動學院和系(部)兩個層面的積極性。對于課題申報、招生與就業工作,在學院層面統一協調效果會更好些,而對于專業的改革、師資隊伍建設、精品課程申報等工作,則由系(部)自主進行效果會更好。
管理幅度相適宜原則推行院系二級管理改革后,把握好管理的幅度非常重要,今后處(室)的職能應更多地體現在宏觀協調上,而系(部)作為一級辦學實體,應更獨立自主地開展一些具體工作,這樣才能提高管理效益,達到高效指揮與得力運作的相統一。
參考文獻:
[1]吳靜.高校二級管理模式下宏觀調控實現方式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05,(5).
[2]居麗英.高職院校二級管理中系部管理及改革探析[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5).
[3]劉鎖娣.淺談如何構建高職院校的二級管理體制[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3).
[4]陳珊.二級管理體制下系(部)教學秘書工作的探討[J].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3).
[5]葛軍.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加強系部管理科學化[J].金陵職業大學學報,1999,(3).
作者簡介:
李忠華(1974—),男,貴州大學管理學院(MBA)2006級碩士研究生,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經貿管理系主任,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