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鋒
一是無錢。跟城里學校相比,農村學校基本沒有任何創收,望天吃飯,維持學校日常基本運轉尚且困難,哪有獎金福利刺激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在當今市場經濟的沖擊下,一切向錢看的觀念影響,校長難當啊!加之在“普九”驗收校園建設中欠下的沉重債務,各路債主逼得校長焦頭爛額,無處藏身。再說,校長的勞動價值也沒有真正得到體現,校長職務津貼從來都難于兌現,在學校經費困難的情況下,一些開支還得由校長自掏腰包,讓人心寒!
二是無權。校長對教師只有管理使用權,沒有人事調動權,“好的教師進不來,差的教師出不去!”是好是孬將就用,在分配工作時教師和您討價還價,挑三撿四,不愿意多出力,不愿意多干事。在安排工作時往往是教師們挑剩的班級校長揀,大家不愿上的課校長上。很大一部分教師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思想混日子,缺乏危機感,反正“鐵飯碗”摔不破!大家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一個樣,領的工資沒有明顯區別,學校內沒有教師工資二次分配的權力,校長沒有權力扣發我一分工資,校長您拿我奈何?
三是責任重大。有些地方的校長負責制,說到底,其實是校長責任制!安全是校長腦神經中繃得最緊的弦,校長必須負總責。哪怕是在學校外發生的交通事故或是季節傳染病,統統都會與您扯上關系。學生一聲輕微的呻吟,校園的一聲驚叫,都會令校長不自覺地打個寒戰!此外的“兩基”責任狀、“普九”責任狀、衛生責任狀……每個“狀”都會撞得校長頭暈眼花,甚至頭破血流!今天這樣驗收,明天那樣評估,后天一個檢查,讓校長實在招架不住;不是這個匯報,就是那個材料,或者什么表格……讓校長忙得不亦樂乎!為了保證在教學上的發言權,還得在紛繁復雜的管理中,深入一線,親自任課。一個電話,兩個通知,三個會議……經常打斷校長講課的思路,扔下課本撇下學生匆忙而去。
四是升遷調動困難。一旦擔任了校長職務,原本優秀的教師,現在連書也教得不好了!成為城里學校選拔教師的排外對象。如果實在找不到人接你的班,這校長你還得繼續頂兩年,以后工作調動才考慮你,為組織分憂嘛。一晃黃金歲月不在,加入了年老體弱的行列!
凡此種種,導致很多校長要求辭職,要改變這一現狀,各級黨委、政府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必須堅決貫徹執行《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和《教師法》,改革中小學用人制度,使學校管理真正實行校長負責制和教職工全員聘任制,打破“鐵飯碗”制度,還權力于校長,激活學校內部的工資結構分配和人事調動權力。
第一,改革校長的選拔任用制度。采用群眾推薦、公開招考、組織考核的方式選拔出優秀的校長。明確規定校長的貴、權、利,根據各學校的實際情況。提出校長的義務和任期目標,根據任期目標定期對校長進行考核,并且將考核結果作為校長今后是否續聘或升遷的重要依據,以達到對校長的監督管理以及獎懲,進而調動校長工作的積極性。
第二,校長提名本校干部人選,給校長自主組閣的權力。由校長提名副校長人選,再共同推薦中層干部,由教育主管部門協同組織人事部門考核后聘任的辦法組建學校領導班子,逐層簽訂任期目標責任狀。從而建立起以校長為首的、真正支持校長工作的、全心為校長服務的一個領導集體。這樣的班子才有凝集力和戰斗力,才不會起內訌和爭權奪利,才不會使校長陷入學校的內戰而大傷腦筋。
第三,真正放手讓學校實行教職工全員聘任制。按照“優化勞動組合,提高工作效率,人盡其才,各盡所能,德才兼備,擇優聘任”的原則,實行“三定一聘”的教師聘任制(即定編、定崗、定責、聘任)。定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根據編制標準,核定學校的教職工編制總數。按編制數實行單位經費總額包干制。定崗,學校根據學科、班級和工作需要在核定的編制總數內確定各種工作崗位,根據崗位進行校內結構工資二次調整。定責,由學校依據各崗位工作的特點制訂具體可量化考評的崗位目標責任制。聘任,就是以校長為核心的校委會聘任教職工。教職工也可以根據學校公布的編制數及崗位設置,參照各崗位的目標責任制和受聘條件,在考試、考核的基礎上實行學校和教師的雙向選擇。對落聘的人員可以實行順向流動,初中流到小學,縣直流到鄉鎮,鄉鎮流到村小,強校流到弱校。對年老體弱者,實行內退。不愿意流動者,停薪留職,自謀出路。對既不另謀他業,又不服從組織安排者,讓其待崗,六個月后停發基本生活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