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妍 牛紅玉
【摘要】 目的 研究心理護理在胃癌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方法 對40例胃癌圍手術期進行心理護理。結果 全部病例順利渡過安全期。結論 合理有效的整體化護理干預可以改善患者情緒有利于疾病的治療與恢復,提高臨床療效。
【關鍵詞】心理護理;胃癌;圍手術期
胃癌是消化系統常見腫瘤之一,患者往往有嚴重的心理負擔。手術前后均有各方面的焦慮與恐懼,而合理有效的整體化心理護理干預可以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早日康復。
1 臨床資料
2008年1月至2008年4月,胃癌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齡31~82歲,平均57歲,極度恐慌6例,中度恐慌28例,輕度恐慌14例,表情淡漠2例。手術療效滿意,護理效果滿意,無死亡病例,治愈出院35例轉腫瘤科5例。
2 護理體會
2.1 術前心理護理
2.1.1 及早熟悉環境 患者入院后一般都有對疾病的恐懼感,加上軀體上的疼痛,及對醫院環境的陌生,很容易產生恐懼、焦慮心理,這就要求護理人員態度和藹熱情主動向患者初步講解病區的基本布局并介紹主治醫師責任護士,病區情況及住院規則,減輕患者的恐懼與抵觸情緒,增加醫患護患之間的信任,及早適應患者角色,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1.2 術前營養支持 胃癌患者往往有食欲減退、上腹部隱痛不適、消瘦乏力、體重減輕,晚期可呈惡病質。護理人員應當根據飲食習慣制定合理的食譜,耐心細致講授進食技巧與方法,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患者有貧血,術前可適當補充全血、血漿、白蛋白,提高患者抵抗力與耐受力為手術做好充分準備。
2.1.3 術前指導患者 患者最恐懼的是手術疼痛及手術是否成功。護士在術前向患者及家屬說明手術的必要性、可能取得的效果及手術的危險,特別是可能出現的術后并發癥,向患者講解手術過程、麻醉方法及術后的正常反應,指導患者戒煙酒,教會其深呼吸、有效咳嗽,使患者對防止術后肺部并發癥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同時向患者介紹手術前常規留置胃管的必要性與不適,使患者以平和的心態來配合術前準備。
2.2 術后心理護理
2.2.1 疼痛 術后麻醉消失后會產生疼痛,此時應詳細向患者解釋術后疼痛是必然的,鼓勵患者提高自我控制,采取合理舒適的體位來減輕疼痛,并通過心理疏導來分散對疼痛的注意力,提高對疼痛的耐受力,必要時可給予藥物鎮痛。
2.2.2 各種管道 術后患者醒來易對胃管、導尿管、引流管產生恐懼,特別是發現胃液及腹腔、胸腔引流液為血性,會認為病情非常嚴重,針對這些應向患者解釋各種管道的必要性與主要作用及拔除這些導管的條件與時間,鼓勵其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及早創造拔管條件。
2.2.3 術后營養支持 術后應用靜脈高營養液,補充適量的脂肪乳和氨基酸,配合輸入人血白蛋白或血液制品。患者腸蠕動恢復后可拔除胃管逐步進食,多數患者因害怕殘胃承受力差而抵制進食,護理人員要告訴患者已針對個體情況制定詳細合理的進食計劃,并將具體計劃詳細講解,由水到半量流食、全量流食、半流食軟食、普食這一循序漸進的過程并采取少量多餐的方法來適應身體需求,達到早日康復的目的。
3 出院前心理護理指導
患者在痊愈出院時容易產生的顧慮是,一旦離開醫院,再有病情變化不知如何處理,此時應向患者講解有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及其表現,在飲食治療方面的注意事項并留下詳細的聯系方式使其安心出院。
4 結論
心理護理是護理系統化整體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研究表明心理護理在提高胃癌患者護理質量,防止術后并發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增加護患關系的同時改善患者情緒使其能積極配合治療,取得臨床治療的最佳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應當把心理護理應用到各個領域,達到更好的護理效果。
參 考 文 獻
[1] 申曉紅.心理干預在胃癌護理中的作用.現代護理,2007,13(36):3542-3543.
[2] 陳永茹.腹部手術后病人辯證配膳的臨床研究.中華護理雜志,2003,38(4):25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