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田勇 陸 洋
不僅要考慮借款人的償債能力,還要了解被并購對象的盈利能力
2008年12月9日,銀監會發布了《商業銀行并購貸款風險管理指引》,允許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開辦并購貸款業務,以滿足企業合理的并購融資需求。
“開閘”帶來多重利好
并購貸款是商業銀行向并購方企業或并購方控股子公司發放的,用于支付并購股權對價款項的本外幣貸款。并購貸款通常以所并購的股權或資產作為抵押,以收購項目的利潤作為還本付息的資金來源。為了保障貸款的安全性,《貸款通則》規定,商業銀行不許提供并購貸款。
該《指引》引導信貸資金合理進入并購市場,以市場化方式為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和行業整合提供良好的信貸支持;也為國內企業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落實“走出去”戰略,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對銀行業來講,拓寬了貸款業務的范圍,為利息收入的增長拓寬了空間;原本僅局限于銀行間市場債券承銷的投資銀行功能將得到大大提升,對于未來綜合經營平臺的形成有直接利好,也利于提高大客戶的忠誠度。
相關規定仍需完善
然而,并購貸款業務的風險也不容忽視:并購貸款涉及兼并雙方企業,包括行業、適用法律、股權結構、或有債務、資產價格認定等多方面問題,其風險明顯高于一般貸款。并購貸款的項目投向,并購是否順利完成,以及并購完成后經營情況等都可能危及貸款安全。
出于防范風險考慮,銀監會對于并購貸款所占比例、并購貸款期限、開辦并購貸款業務的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貸款損失專項準備充足率都做了具體要求。此外還要求開辦銀行具有良好的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機制,有并購貸款盡職調查和風險評估的專業團隊。
當然,目前相關的法規還有不夠詳盡之處,例如,如何防范企業將并購貸款資金用作二級市場炒股資金?假若出現不良貸款,銀行如何對擔保物進行處理?因此,監管當局應進一步完善相關規定,才能引導和促進并購貸款業務規范健康發展。
加強監控穩扎穩打
并購貸款業務嚴格意義上屬于投行業務,專業人才和經驗的缺乏是國內商業銀行開展此項業務的短板。因此,銀行需要從并購貸款業務的受理、風險評估、貸款方法、貸后管理等方面做詳細的準備,穩扎穩打,步步為營。
并購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并購后的整合,銀行應優先選擇有能力從事長遠產業發展的企業與企業家;就行業而言,商業銀行可選擇熟悉的傳統行業作為當前并購貸款業務突破口。
此外,銀行在提供大量資金的同時,具有對信貸資產的控制影響力,對企業的運作擔負有一定的監管職能;應該直接監督與指導企業的貸款運用和資產運作,以防范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