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彥
【摘要】 目的 了解住院麻疹患者的臨床特點,探討現階段麻疹的預防策略。方法 對218例住院麻疹患者的臨床資料做回顧性分析。結果 在218例住院麻疹患者中,男115例,女103例,城郊結合部暫住人口151例(69.27%);嬰幼兒及學齡前兒童為192例(88.07%)。未接種麻疹疫苗者204例(93.58%),有明確麻疹患者接觸史者40例(18.35%),確診為麻疹者160例(73.39%)。結論 住院麻疹患者以暫住人口為主,主要集中在未接種麻疹疫苗的嬰幼兒及學齡前兒童。建議加強暫住人口中適齡兒童麻疹疫苗接種的管理和宣教,要重視兒科門診及留觀室內麻疹的傳播。
【關鍵詞】麻疹;麻疹病毒;預防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而致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強,易感者感染后發病率高,主要發生在嬰幼兒及學齡前兒童。近十余年我國實行計劃免疫以來,郴州地區麻疹的發病率大幅度下降,但隨著大量農村人口向城區遷移,麻疹的發病率有所增加。為了解目前麻疹的流行病學特征,改進現有的防范措施,本研究對郴州市第二人民醫院2006年度218例住院麻疹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2006年2~12月本院共收治麻疹患者218例,均符合麻疹的診斷標準[1]。其中男115例,女103例;年齡20 d~42歲,平均10個月;病程3~15 d,平均病程5 d。根據不同年齡段分為5組,分別為嬰兒組(<1歲)107例(49.08%)、幼兒組(1~3歲)58例(26.61%)、學齡前組(4~6歲)27例(12.38%)、學齡組(7~13歲)15例(6.88%)、青少年組(14~18歲)8例(3.67%)、成年組(>18歲)3例(1.38%)。常住人口67例(30.73%)、暫住人口151例(69.27%)。2~12月的患者數分別為16、17、41、45、54、18、8、3、2、1、3例,發病主要集中在2~7月份(1月份有部分住院病例沒有進行麻疹病毒IgM抗體測定,故未進行統計)。
1.2 流行病學
1.2.1 預防接種史 218例患者中年齡在8個月以上的易感兒童168例,已接種麻疹疫苗的21例(9.63%),全部為常住人口;未接種麻疹疫苗或者不能確定是否接種過麻疹疫苗的有197例(90.37%),其中常住人口61例(27.98%),暫住人口157例(72.02%)。39例嬰兒因年齡<8個月的未種麻疹疫苗,青少年組和成年組共11例均無法提供預防接種資料。
1.2.2 麻疹患者接觸史 40例(18.35%)患者有明確的麻疹接觸史,接觸后在潛伏期內發病,其中13例患者家屬中的其他成員患麻疹,16例學齡前組和學齡組患兒的同學患病,6例嬰兒與母親同時患病,5例患兒曾在同一門診留觀室治療。86例(39.45%)因發熱、咳嗽曾多次到醫院就診,出疹后才明確診斷轉我院住院治療。11例(5.05%)無明確的接觸史和醫院就診史。
1.3 臨床表現
1.3.1 臨床癥狀和體征 218例均有發熱、咳嗽和充血性皮疹,其中29例(13.30%)體溫38℃~39℃;180例(82.57%)體溫39℃~40℃,9例(4.13%)體溫>40℃。83例伴腹瀉;177例(81.19%)雙眼結膜充血;97例(44.49%)聲音嘶啞;58例(26.61%)見口腔麻疹黏膜斑。
1.3.2 輔助檢查 218例血清麻疹病毒特異性IgM抗體均為陽性;74例(33.94%)心肌酶譜增高;29例(13.30%)ALT增高;7例(3.21%)低鉀或低鈉。
1.4 并發癥 185例(84.86%)有不同程度的并發癥,其中178例(81.65%)并發結膜炎;112例(51.38%)并發支氣管肺炎;91例(41.74%)并發喉炎;18例(8.26%)并發心肌炎;4例(1.83%)并心力衰竭;1例并發腦炎。
2 結果
治療及轉歸:患者入院后均按呼吸道傳染病隔離致疹后7 d,以支持對癥等綜合治療及并發癥的治療為主,合并細菌感染者給予抗生素治療。鼓勵患者多飲水,注意補充維生素C族、B族;并發支氣管肺炎痰多粘稠者予沐舒坦霧化吸入;并發心肌炎者予極化液營養保護心肌;并心力衰竭者予西地蘭強心,酚妥拉明擴張血管、呋塞米利尿減輕心臟前后負荷;并發腦炎者予甘露醇脫水控制腦水腫。除1例新生兒死于嚴重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外,余217例全部治愈。住院時間4~22 d,平均住院時間8 d,平均住院費用869.36元。
3 討論
本研究218例麻疹住院患者較2004(86例)、2005(73例)年明顯增加,除本市規范了傳染病的診治,外院轉入的病例較往年增多外,與發病率增高也有很大的關系。學齡前及嬰幼兒占88.19%、暫住人口151例占(69.27%),218例中152(69.72%)未接種麻疹疫苗,表明住院麻疹患者以外來未接種麻疹疫苗的兒童為主,與文獻報道相同[2-3],提示外來兒童是接種麻疹疫苗的重點人群。另外有一定數量的學齡兒童、青少年和成年患者,提示患者體內抗體水平下降,有加強免疫的必要。臨床表現除發熱、充血性皮疹外,84.86%(185例)的患者有并發癥,以眼結膜炎、支氣管肺炎、喉炎為主;20例患者并發心肌炎,其中有4例并發心力衰竭;1例并發腦炎。
接種麻疹減毒活疫苗是預防麻疹流行有效和經濟的方法。我國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接種麻疹減毒活疫苗,現在的育齡婦女的麻疹免疫力主要來自接種疫苗后的人工自動免疫,隨時間推移,母體內的抗體水平不斷下降,通過胎盤傳給嬰兒的麻疹抗體較少。我國計劃免疫規定嬰兒8個月齡接種麻疹疫苗,相當數量小于8個月齡的嬰兒不能從母體獲得足夠的抗體,可能是導致這部分嬰兒發病增多的原因[4]。因此建議采取有效措施加強育齡婦女的強化免疫,使新生兒和小于8個月齡嬰兒獲得足夠的被動免疫;對流動人口中的嬰兒和兒童應該及時建立接種計劃,強化查漏和補種,以預防麻疹的大范圍流行。另一方面,只要易感患兒進入含活麻疹病毒氣溶膠的場所即可感染,提示在流行季節應加強兒科候診室、就診室、留院觀察室、病房等單元的隔離、消毒和通風等管理,避免其他就診兒童被感染。
參考文獻
[1] 譚德明.傳染病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5-88.
[2] 史麗娟,孟慶生,王英超.小兒麻疹發病與疫苗接種情況分析.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6,21(5):605.
[3] 楊松,李建菊,曾躍萍,等.258例住院兒童麻疹臨床分析.新醫學,2007,38(1):30-31.
[4] 王聯君,孫麗英,姜忠林,等.小月齡嬰兒麻疹發病控制對策探討.中華流行病雜志,2001,22(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