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衛紅
【關鍵詞】心律平;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心律失常
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PSVT)是急診最常見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心率在150~250次/min,以突發、突止為特點的一種快速性心律失常,急診比較常見。發作時間持續不等,患者有心悸、胸悶不適,可發生在有器質性心臟病患者,也可發生在健康人。臨床治療以藥物終止其發作為主。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本院采用以普羅帕酮為首選藥物急診轉復PSVT 100例,獲得良好療效,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男70例,女30例;年齡15~67歲,平均36歲,無器質性心臟病79例,預激綜合征3例,冠心病5例,高血壓病2例。發作時心電圖表現均符合PSVT診斷標準,發作至就診時間20 min~1 h,除12例為初發外,其余均為復發。
1.2 用藥方法 在心電監護下,將普羅帕酮針35~70 mg加入鹽水5~10 ml中靜脈推注,5~10 min內注射完畢。自注射開始即觀察療效,轉律后馬上停止注射,注射結束后再觀察30 min,無效在10~20 min后再次應用普羅帕酮35~70 mg加入生理鹽水5~10 ml中靜脈推注,推注完畢繼續觀察60 min。
1.3 心律轉復標準[1]顯效:自覺癥狀消失,心電圖顯示竇性心律,心率<100次/min,經觀察后2 h無反應;有效:自覺癥狀減輕,心電圖顯示為竇性心律,心率<120次/min,觀察2 h無反應;無效:用藥60 min后癥狀無改善,心電圖仍為PSVT致心律失常。
2 結果
100例PSVT患者在10 min內轉為竇性心律78例,10 min以上復律10例,其中顯效76例(76%),有效12例(12%),本組總有效率為88%,無效12例(12%)。本組病例發生嚴重不良反應6例(6%),表現為血壓下降,心動過緩,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經對癥處理后癥狀改善。
3 討論
PSVT 是內科常見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診轉復為其治療目的。包括房室結內雙徑路折返,房室間折返,折返性心動過速的持續有賴于折返環路各部分組織傳導時間的總和長于組織的有效不應期(ERP),而任何一部分組織的ERP長于傳導時間的總和或某部分組織發生阻滯時均可終止折反的發作。普羅帕酮屬于Ic類廣譜抗心律失常藥物,是一種鈉通道阻滯劑,同時具有輕度β受體阻滯劑和微弱的鈣通道阻滯作用。臨床上可用于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尤其對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有極高的轉律作用,常被作為PSVT轉律的首選藥物,但該藥除在治療作用以外還具有竇房結抑制,房室阻滯和使QRS波增寬,延長QTC間期作用,從而導致新發心律失常,尤其在老年患者和有基礎心臟病患者中更容易發生。故臨床使用時應掌握個體化差異及適應證。筆者認為:①單次首劑最好35~70 mg,無效時,觀察10~20 min再重復使用,應避免一次性使用過大劑量;②靜脈推注藥物一定要在心電監護下進行,一旦轉復立即停止推注;③靜脈推注的速度一定要適中,至少5~15 min;④無效患者可以選擇應用胺碘酮0.3加液體中持續靜脈滴注。
本組病例總有效率達85%,說明對終止PSVT發作的療效確切、快速。在臨床上已得到廣泛應用,普羅帕酮雖然安全有效靜推時也會產生嚴重甚至威脅生命的毒副作用。據報道其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7%[2],應引起臨床高度重視。本組為6%。綜合文獻及資料發現,靜脈用藥可產生以下毒副作用: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一過性低血壓,嚴重的竇性心動過緩,竇性靜止,竇房阻滯,心臟停搏,室性心動過速。
與普羅帕酮毒副作用有關的因素有:年齡,多55歲以上老年患者,這與其心臟尤其是竇房結等發生退行性變化,肝腎功能減退有關;患器質性心臟病,尤其是左室功能不良者;藥物劑量,用藥劑量加大,反應增多,靜推速度越快反應就越大。總之,心律平是終止PSVT發作的一種有效藥物,其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但是對有基礎性心臟病,年老體弱,心功能不全患者應慎用。采用心律平轉律時一定要進行心電監護,避免快速推注,并準備好搶救儀器和藥品,以防嚴重的不良反應發生。
參考文獻
[1] 黃德貴.心律平治療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20例報告.中國急救醫學,1996,5(1):37-38.
[2] 諸駿仁,李志善,陶萍,等.普羅帕酮、莫雷西嗪、美西律的療效和安全性再評價.中華心血管雜志,1998,26(3):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