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茂華
一、我國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特點
目前,我國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有3.67億,占到了全國總人口的1/4。近年來,我國的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不僅在數量上呈逐年上升趨勢,而且其性質及惡性程度不斷升級,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已經成為一個十分嚴峻的社會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一)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數量持續增長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是許多國家普遍存在的一種社會現象,也是當今世界十分關注的復雜社會問題。美國司法部的統計數字指出,在1984年到1993年不到十年的時間里。未成年人犯罪上升了68%;美國暴力研究與預防中心的統計數字預測,到2010年未成年人暴力型犯罪率將是現在的兩倍。二十世紀90年代,我國的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呈逐年上升趨勢。據公安部門統計,1985—1995年,全國公安機關查獲的各種刑事作案人員1100多萬人,其中未成年人占全部刑事案件的14.62%。之后略有下降,但2002年,未成年作案成員占全部作案成員的比例,又從1998年的12.7%上升到13.4%。到2005年,公安機關抓獲的18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人員占到了刑事犯罪人員總數的13.6%。未成年犯罪占刑事犯罪比率呈上升趨勢,全國判處未成年人犯罪占刑事犯罪比率由1998年的6.3%上升到2003年7.93%。從全世界到全國到省到市,大量的數據和事實讓我們可以看到,未成年人犯罪問題已是全球范圍很普遍的社會問題,未成年人犯罪的形勢是非常嚴峻的,呈現出犯罪數量不斷擴大,犯罪率逐年遞增的趨勢。
(二)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惡性程度加劇
二十世紀80年代初期,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多表現為小偷小摸、流氓滋擾、打架斗毆等輕微違法犯罪行為,動機亦表現出明顯的單一性和偶發性。進入二十世紀90年代以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向搶、奸、殺方面發展的跡象日趨突出,殺人放火、搶劫投毒等惡性案件不斷發生。據有關統計,在2000-2004年間,在全國法院已經判決生效的未成年犯中,被判5年以上刑期(重罪)的未成年人增加了7.68%,而截止到2005年7月,這個數字同比增長了15.94%。
(三)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類型多樣化
調查分析顯示,二十世紀90年代以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類型呈多樣化發展趨勢。據有關部門統計,以全國未成年人犯罪罪名來看,已經由1998年的98個發展到2003年的120個,增幅達22%。與以往相比,未成年人犯罪涉足的類型越來越廣,除盜竊、搶劫、傷害等傳統型犯罪外,對一些新類型案件,如綁架勒索、搶劫汽車、吸毒販毒、涉槍、賣淫嫖娼和拐賣人口等犯罪日益增多。
(四)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中暴力型犯罪和財產型犯罪突出
近年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中,以盜竊、搶劫、敲詐勒索、涉毒、網絡、傷害、強奸、綁架、殺人犯罪等財產型、暴力型犯罪最為突出,而且呈逐年上升趨勢。未成年人年齡偏輕,模仿性較強,犯罪時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不顧一切,不計后果,僅憑一時沖動實施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縱火等暴力型犯罪。
二、我國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特有原因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原因是復雜的,筆者認為,未成年人犯罪產生的特有原因主要有:(1)身心因素。未成年人正處在生長期,無論從生理還是心理上,都經歷著一場劇變。生長期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人生之路,未成年人身心特點本身不是犯罪發生的原因。但是,這一特定年齡階段身心發育的不成熟,極易在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下接受錯誤、消極的東西,因而實施犯罪行為的可能性比成年人更大。(2)家庭因素。對未成年人來說,家庭教育比起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更具有特殊作用。如果家庭正常功能遭到破壞,就可能使未成年人的個性發展受到阻礙,進而增加其犯罪傾向。家庭教育的偏差表現為:過分嬌寵,溺愛;缺乏道德教育;欠缺情感交流,忽視孩子心理素質的培養;家庭環境不良(家庭不和睦、家庭不完善、父母的不良言行)。(3)學校因素。有些中小學辦學指導思想過分向智育教育傾斜,對學生實行區別對待,分優劣等級,忽視道德培養;缺少法制觀念的灌輸,造成學生不懂法、不畏法;心理素質教育不夠,學生心理承受能力低;個別教師素質差,不能勝任自身工作;農村學校的課余生活單調、陳舊和缺乏生機也是造成農村中小學生犯罪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4)社會環境因素。未成年人由于身心不成熟,對環境因素的被動接受遠遠大于其對環境的能動選擇,社會環境中的消極因素導致未成年人消極個性的滋生和惡性發展,進而誘發犯罪。社會環境中對未成年人犯罪影響較大的消極因素主要有:病態的社會風氣;多渠道的“文化”污染;未成年人保護、約束機制的弱化,表現為對未成年人的社會管理失控,對未成年人的無序流動管理不夠,對問題少年的矯正乏力。社會勞動力市場混亂、求學難、就業難、對違法犯罪的社會丑惡勢力打擊力度不夠等都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上述因素互相影響、共同作用,導致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存在和上升。
總之,我國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特點表現為: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數量持續增長,違法犯罪惡性程度加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類型多樣化,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中暴力型犯罪和財產型犯罪突出。另外,從主體特征看,表現為:女性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呈上升趨勢;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呈低齡化趨勢;在校學生作案逐年遞增;犯罪者文化程度以初中、小學居多;初犯、偶犯較多。從犯罪性質來看,惡性案件日益增多。從犯罪類型上看:侵財型犯罪占首位:尋釁滋事、擾亂公共秩序犯罪突出;暴力案件時有發生,搶劫案件增勢明顯;黃、賭、毒案件逐年增加。作案手段表現為日趨暴力化,成人化和智力化。從作案方式看,流竄作案日益突出:從犯罪組織形式看。共同作案,團伙作案增多。而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特有原因主要有身心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和社會環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