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平
摘要:隨著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提高和產業結構調整,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是適應當前經濟發展的迫切需求,但是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發展過程中受到很多問題的困擾。本文對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發展中面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問題;對策
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職院發展中的定位偏差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只有短短的二十幾年歷史,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借鑒,高職學院在自身發展中往往依照普通大學來設置課程,大都使用本科教材,過分的向本科靠攏。另外,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出現了職業性過分彰顯的定位偏差,專業化成為高職教育的主導模式。一些高職院校過分的追求職業性,把“職業導向”作為辦學目標,產品帶專業,專業數量增多,專業面變窄。
(二)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經費不足
我國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大多是1999年“三改一補”政策下由中專升格建設而成,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大都存在經費先天不足,辦學規模小,基礎設施較為薄弱的情況。而在后天的發展中又存在發展時間短,規模擴張過快的問題,資金短缺成為高職院校發展中的瓶頸問題。
(三)辦學過程中生源不足
由于政策的限制及其它種種原因報考率不高,錄取率較低,其招生人數低于招生計劃。通過高考招生是當今高職學院的主要途徑,但大部分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報名人數低于招生人數,雖經過多次補招,全國仍有不少高職學院沒有完成招生任務,即使招到學生也并不意味著學生報到,新生退學現象時有發生。
(四)生源質量逐年下降
對于接受了幾年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對口招生的生源來說,其專業基礎理論的學習和專業技能的掌握相對較好,但基礎理論知識水平差。而從普高入學的生源質量來看,由于不是和其它普通高校同批次錄取,是最后一批錄取的考分最低的上榜生。最后批次錄取大大降低考生報考的熱情,錄取分數越低,高職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也就越低,如此形成惡性循環,導致生源質量的進一步惡化。
(五)學生知識結構的不完善
現階段高職教育過分偏向職業崗位的主導性,許多高職學院把實用、夠用作為培養人才的知識標準,設置的專業過于細化,開設的課程突出實用性。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廣泛的專業基礎,學生就業面低,就業轉向困難。另外,以科技教育基本取代人文教育,以現代文化教育取代傳統文化教育,以單一專業教育基本取代人格整體教育,學生雖然掌握了大量的知識,但其知識卻未能從根本上改變他們的知識結構,特別是沒有成為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改變的動力。
(六)教師結構不合理
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教師隊伍整體水平不高,大多數教師畢業后直接到學校從事教學工作,專業師資主要來自普通高校和職業學院,他們在校期間就缺乏實踐操作訓練和必需的專業技能,教師的知識結構與教育改革發展需要很不適應。另外,教師的學歷層次不高,由于很多高職院校由中專升格而來,專業教師學歷層次較低,大多是本科學歷,甚至是??茖W歷,無論是教學能力、職務結構,或是科研水平,新建高職學院與國家要求和高職專業技能教育要求相比都存在著較大差距。
二、新形勢下促進高職院校發展的對策
(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準確定位
1.認識觀念定位
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時代感要加強,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產業觀、市場觀念要提升,要使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過程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要充分認識到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它不是“劣等教育”、不是“末流學?!?,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不再僅僅滿足于學生接受職業教育,還要樹立終身教育思想,以適應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2.辦學方向定位
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在辦學方面上應把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作為辦學前提,突破傳統辦學模式,以專業教學為切入點,按就業需要來設置專業,組織教學。堅持面向市場,面向崗位,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向,在縱深體系構建上變縱向為橫向。在辦學模式上,堅持學教結合,校企聯合的方向,要與行業和企業緊密結合。要充分利用企業的設備優勢、資金優勢、人才優勢和技術優勢,實現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良性發展。
(二)提高高職院校的辦學經費
1.加大政府對高職教育投入力度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作為準公共物品,具有內部和外部兩方面的經濟效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不僅具有特定的經濟功能與價值,同時也具有十分廣泛的社會政治,文化功能和價值,它能夠培養出社會急需的大量技術應用型人才,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能夠增強就業者的就業本領,延長就業年齡,推遲就業年限,減輕對政府的就業壓力,維護社會的穩定。因此,政府應加大對高職教育的投入力度,適當增加高等院校的教育經費,讓職業院校的發展無后顧之憂。
2.引導企業對高職教育的投入
企業是市場經濟中最重要的主體,企業投資于教育,除了要滿足利潤最大化的目的外,還可獲得社會效益。當前,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和國際經濟產業結構分工的重新調整,企業間的競爭不斷加劇,而擁有高素質的、高技能的員工隊伍己成為企業核心競爭的關鍵。我國出臺的《民辦教育促進法》為實現以集團投資、連鎖辦學、滾動發展、產業經營的高職教育新體系奠定了法律基礎,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要盡可能地引進企業的資本,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校企聯合。
(三)擴大高職院校的生源
1.提升學校的形象,努力實現公平
第一,構建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相互銜接的體系,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中兩個不同類型的教育,兩者可以通過政府的客觀調控,相互銜節,相互溝通,相互促進。由教育部制定和組織評選,讓夠條件的高職院校試辦四年制高職本科專業。第二,高職教育和普通教育招生分離,同時考試,高職要單獨命題,單獨考試,單獨錄取,自成體系,增強獨立色彩,擺脫過同時考試,最后一批錄取而形成的末類高校的公式化概念。這有助于廣大人民群眾對高職形象的重新定位,增加高職對公眾的吸引力。
2.抓好就業工作,以就業來促進招生
抓好畢業生的就業工作的基礎和核心是就業指導,通過就業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引導學生開拓思路,提高認識,掌握可行的求職方法,擺正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正視就業現實,克服好高鶩遠、急功近利的思想,實現順利就業。從長遠看,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只有提高自己的辦學質量,管理水平,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能夠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高質量的職業技術人才,才能使學生在就業市場走俏,學校就業率高,招生才能有保障。
(四)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必須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大力推行素質教育,高職院校加強素質教育必須改變教育認識上的誤區,認識到高職教育不僅是傳播實用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和怎樣做人,充分發揮學生受教育過程中的主體作用。高職教師應從教師講授為重點轉變為以學生學習為重點的觀點,喚醒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教會學生學習。要廣泛運用學術報告、宣傳欄、互聯網等平臺,大力宣傳素質教育的目的和內容,強調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要加強高職學生創新能力,要著重加強對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
(五)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
一方面,要重視加強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另一方面要注重教師專業素質和技能的提高。推進繼續教育,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學歷層次,社會的發展、科技的日新月異、觀念的不斷更新在客觀上要求高職院校的教師通過繼續教育學習掌握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與時俱進,以學促教,促進知識更新和能力提高;大力發展技術研修和培訓,充分利用校內的設施和師資,加強在職教師的培訓,發揮名師及學科帶頭人的作用,職業學院要積極創造重點保護,制定激勵政策,鼓勵教師進行高層次的學位研修,鼓勵中青年教師進修第二學位,鼓勵管理人員到其它高校學習管理規范,提高管理服務能力;鼓勵專業教師到企業鍛煉和學習,提高技術應用能力和專業水平,有條件的學校應選拔學科帶頭人到國外學習進修,主要是到德國、日本等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學習。
參考文獻:
[1]崔葆芬,突破綜合性高等職業學院發展中的瓶頸,教育與職業,2008年第23期
[2]李友瑛,高等職業學院數學課程改革若干問題的思考,當代教育論壇,2007年第10期
[3]陳淑范,高等職業學院教學改革初探,農業與技術,2007年第4期
[4]袁益強,高等職業學院教師素質要素探索,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第2期
[5]殷熠華,高等職業學院教務管理的探索與思考,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第2期
(作者單位:婁底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