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衛(wèi)芳
摘要:本文闡述了在高職日語學習過程中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指出學生應該對日語學習持正確的態(tài)度,而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造“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環(huán)境。
關鍵詞:高職日語;日語學習;日語教學
一、高職日語學習階段學生存在的普遍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日語教育教學取得了顯著成就。但是,目前高職日語教育的狀況和時代發(fā)展的要求還存在差距。在大學校園里表現為:絕大部分學生日語語言運用能力差,花大量時間學習日語但卻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和傳統(tǒng)的教學指導思想、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不重視學生日語運用能力培養(yǎng)以及學生是否對日語學習持正確的態(tài)度有關。
學生在進大學之前學習外語完全是為了應付考試,導致學生從進人大學第一天開始就有一種錯誤:上大學,學習日語也是為了考試,拿日語等級證、畢業(yè)證。因為沒有日語等級考試的合格證,沒有畢業(yè)證,就會關系到今后的求職問題。
另外,大學生在日語學習上急于求成的心態(tài)也頗為常見。因為缺乏持久和深厚的動力,學習熱情的高漲和消退幾乎同樣迅速。在大多數情況下,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只能保持不太長的時間,有太多的人太快地知難而退。這種問題的出現和學生的依賴心理有很大關系。大部分學生把能否學好日語寄希望于高職日語課堂上有限的四十五分鐘,而忽略了自身在課后自覺主動學習日語的環(huán)節(jié),而這一環(huán)節(jié)在特定的大學學習階段里又往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課后,學生很少有機會像中學時代那樣,再得到任課老師和班主任的輔導、監(jiān)督。另一方面,高職日語的課程要求和中學相比有很大跨度。因此,學生唯有在課余時間進行大量的自主學習,才有可能在大學階段使自己的日語水平和日語應用能力有質的飛躍。
當然,學生在課后也并非完全沒有自主學習,只是方法上有些欠缺。比如,不少學生認為學日語就是背單詞、記語法。他們課后的日語自主學習往往就是從背單詞開始,形式單一。時間長了,就覺得枯燥乏味、毫無興趣。而且今天背了明天忘,毫無成就感而言。僅背單詞這一項就挫傷了一大批學生對日語學習的積極性,喪失了把握日語語言的信心,無奈地打消了把日語學好的念頭。他們的日語學習可以說剛一開始便又結束了。沉寂一段時間之后,又意識到日語是自己的專業(yè),是很重要的,不學好是不行的,于是又“重操舊業(yè)”。過不了多少時間又犯難退卻了。如此周而復始,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最后的結果就是什么也沒學好,反而使自己加重了對日語學習的負擔和壓力。
還有同學認為“我以后又不去日本留學,混個畢業(yè)證就好了,不用太費力學什么日語”,“我以后又不找日語的相關工作,所以,以后工作也用不上日語”,“周圍的人都不學,我不學也無所謂”等等,假如持這樣的態(tài)度,就不可能重視專業(yè)、重視日語,學生有了這種思想就會勉強應付學業(yè),僅僅是為了順利畢業(yè)而學習,考試結束,日語學習也隨之結束。
二、端正態(tài)度。正確對待日語學習
作為學生,端正對待日語學習的態(tài)度是調動學生學習日語積極性和主動性的一個重要因素。正確的態(tài)度會導向積極的行動。學習日語不是為了應付考試,更不是一種負擔,這不僅是國際大環(huán)境下的要求,更是提高學習者本身綜合素質的需要。我們必須承認,在科學技術和工農業(yè)生產方面,我們和發(fā)達國家還有不小的差距,要趕超世界,便要把握這些國家的先進科研成果和發(fā)展動向。外語是用以完成這一艱巨任務的重要媒介。
學習日語還可以培養(yǎng)使用工具書,閱讀和查找日語文獻資料的自學能力。以我們平時的學習為例,在來源上,它可以是書籍、報刊、雜志、網絡、電視、電影,在內容上可以是一個故事,一則新聞,一則歷史典故,天文地理、軍事外交、經濟貿易、風土人情、文化生活,無所不及。顯然,這會大大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有的學者認為,大學生在大學期間能夠把握的知識僅為10%,其余的要在走向社會,走上工作崗位后逐步積累。可見,具有外語能力,定能為日后把握更多知識預備良好條件。
三、教師應轉變觀念,以學習者為中心
作為教師,我們應更新觀念,轉變把考試看作日語教學終點的思想,創(chuàng)造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環(huán)境。
1在教學指導思想上要從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轉變到能力培養(yǎng),全面提高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素質。傳統(tǒng)的日語教學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yǎng)。教師以講為主,學生以聽為主,被動地接受語言知識,缺乏主動參與和練習,興趣不濃,積極性也不高。
2在教學內容上要改變那些固定單一的資料,適時增加新鮮生動,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資料。現行高職日語教材更新快,內容豐富,與時俱進。涉及科技、文化、生活多方面多元化的內容。教師在講解中,注重力不應全部放在句法、語法上,而應根據當時所教授的課文內容,廣泛收集一些源于課文而課文中又未作具體說明的背景知識,這樣也不失為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好辦法。
3教學方式上要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這里說的以學生為中心,決不意味著否定或減弱教師的主導功能,而是強調破除“滿堂灌”的教法。整個教學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能力為目標。比如,課堂上許多學生不愿意開口說日語,怕犯錯,怕別的同學笑自己。對于這樣的問題,教師應該多加鼓勵,尤其對于平時不太開口說日語的同學。另外,教師還應注重幫助學生積累素材,讓學生“有話可說”。在這個問題上,教師可以就所學文章中出色的段落或句子要求學生課后記住,課堂背誦,這樣可以讓學生在開口說的過程中有內容可講。但同時要注意的是,教師選取的背誦材料篇幅不宜過長。因為讓學生背誦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開口說日語,而不是要增加他們的學習負擔。在內容選取上應注重選擇貼近生活,生動有趣的材料,以便于學生記憶。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外收集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如日語的諺語、笑話、繞口令等,在課堂上讓同學們把自己喜歡的內容說出來和大家分享。
4教師辛勤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在促進學生日語學習方面有非常重要的功能。這里主要指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教學上,二是和學生的交流上。在教學方面,通過教師辛勤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認真做好課前準備,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把課堂學習同課外學習密切結合起來,從小課堂走到大課堂。在和學生的相處方面,對學生要有信心和耐心,特別是對基礎較差的學生,更要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熱情。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觀念,尊重熱愛學生,對學生持肯定、接納的態(tài)度,緩解學生內心的緊張,激發(fā)他們的思維和想象力,這樣做會有效地讓學生積極配合教學,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5重視多媒體教學,豐富教學手段,加深學生對日語語言的情景感知,促進日語學習。多媒體的運用,對于日語教學,有不容忽視的提高、幫助和促進功能,它可以讓書本上沒有生命的文字變成鮮活的聲音和跳動的圖像,能形象生動地讓學生去感知、接觸日語語言。學生可以聽錄音,看日文電影,聽唱日文歌曲等,模擬日本人說話的語音語調,主動糾正自己一些不正確的發(fā)音習慣,更深刻了解某一個詞、某一句話在實際環(huán)境中的運用,提高和加強學生日語運用能力。
四、結論
高職日語教學和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不是短期內形成的,它的影響根深蒂固,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更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師和學生長期的努力和配合。對于教師,改進日語教學,與時俱進,重視培養(yǎng)學生日語語言的運用能力,將是一條成功之路。對于學生,堅持不懈,不怕困難,努力學好日語,定能在飛速發(fā)展的現代社會中為自己增加一份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高職教育教學改革》,艾昌清主編,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年5月。
[2]《教學改革需要教學研究指導》,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學會教學工作委員會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
[3]《多元化視角下的日語教學與研究》,張佩霞、王詩榮主編,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
[4]《教育教學改革與教育創(chuàng)新探索》,李進華主編,安徽大學出版社,0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