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梅娣
摘要:我們構建成立體育活動俱樂部,“我舞我快樂”排舞俱樂部就是其中之一。排舞體育活動俱樂部以興趣引路,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體育活動課的單調、乏味的形式,能使學生充分實現自己的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自覺學習的能力,建立學習自信心及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均呈現出極為理想的效果。
關鍵詞:體育活動課;排舞;俱樂部
1研究目的
體育活動課是學校體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學校的體育工作中多年必須解決而未能解決的一大難題。學校體育活動課一般是以年級為單位出現,很多學校體育活動課用上一、二個教師發一下運動器材,對學生的活動參與度、活動的質量、活動的場地、活動的效果根本不作考慮與思考。由于學生人數眾多,他們對體育項目的興趣、愛好、活動方式等的需求各有不同,再因學校運動場地器材、師資配備等原因,導致體育活動課不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特別是高中女生,如果學校不有效的組織體育活動課,體育活動課對女生來說幾乎是名存實亡狀況。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精神,保證學生每天參加一小時體育鍛煉,讓“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生活一輩子”的理念深入人心,為了課外體育活動在開展陽光體育中發揮應有的效能作用,我們構建成立體育活動俱樂部。“我舞我快樂”排舞俱樂部就是其中之一。排舞體育活動俱樂部以興趣引路,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體育活動課的單調、乏味的形式,能使學生充分實現自己的價值,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不同層次的體育運動需要。實驗證明:排舞體育活動俱樂部的活動,能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運動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陶冶美好情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建立學習自信心及有效提高學生上體育活動課的興趣,培養學生的運動表現力和創造力;實現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轉變;提高了學生的團結、協作和積極進取的精神,而且帶動了學校課外體育活動的蓬勃開展。因而在俱樂部活動效果上優于傳統活動課模式,有效地克服了傳統體育活動課的不足。
2研究對象和方法
2.1研究對象
以高一年級女生為實驗對象,學生自愿報名共114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法
通過大量查閱關于排舞、女中學生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相關書籍和文獻資料,獲取本論文相關信息。
2.2.2問卷法向實驗學生發放問卷114份,回收114份,回收有效率達到100%。通過問卷調查,對實驗學生參加體育活動興趣、自覺性、自信心等作了全面的了解,為本實驗的研究分析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2.2.3實驗法
實驗時間: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
對排舞俱樂部114名學生進行為期一學年,一學期18周,每周一次,每次45分鐘排舞練習。
運動內容安排上:第一學期俱樂部學習的排舞有:(1)與我共舞;(2)歡樂一起;(3)狂熱的曼波;(4)紙玫瑰;(5)蠢蠢的愛;(6)天使華爾茲這六首曲。
第二學期俱樂部學習的排舞有:(1)響指牛仔;(2)櫻桃樹下;(3)搖擺時鐘;(4)破碎的心這四個舞曲;另加自選一個舞曲進行學習后,自由組合、自編隊形進行表演。
3結果與分析
我們對114位學生從教學過程中相關調查的結果上看到,實驗前后的學生參加體育活動興趣、主動性、自覺性、自信心等的5級程度問卷調查發現均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體育活動中排舞運動的實施對提高學生在學習動機、自信心和學習的興趣等等方面也具有獨特的效果。剛開始可能不是最感興趣來參加,但我們在活動中,讓每一個學生嘗試成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個人的能力、個人的價值得以充分體現,實驗證明學生在排舞活動過程中,能夠較容易地實現排舞的視屏觀摩和自學、教學過程的認知過程和情感過程的統一,并且體現出對個人學習能力、學習投入的肯定與回報,因而學生的學習行為得到不斷的激勵得以強化,學習的興趣與效果都有了較大的提高。通過興趣問卷調查,其結果顯示,實驗前后的學習的興趣按5級標準劃分,實驗后她們一般可達4.37,與實驗前3.85比較,呈非常顯著性差異。

3.2有益于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它表現為學習的意向、愿望或興趣等形式,對學習起著推動作用。本實驗活動過程,淡化“教”突出“學”,把教學過程變為“培養學習者”的過程,使教師自身由知識傳遞者變為學習的促進者,營造民主氛圍,使全體學生全身心地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真正“動”起來,讓學生看到所學舞步的集體效果,體會成功的歡樂,產生威就感引起學生對學習的直接興趣,強化其學習動機,激發他們更大的學習熱情。
3.3不斷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信任每一名學生,相信學生都具有一定的自治能力與自學能力。從而在排舞俱樂部活動中,一方面我們放手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做一切活動的主人;另一方面我們打破傳統,敢于突破,改變和提高要求,讓學生們面臨新的挑戰,在不斷戰勝挑戰的過程中樹立起自信心。每一個新舞曲自學后的展示,對學生來講就是一次挑戰;每戰勝一次挑戰,學生們就獲得一次成功的體驗。從成功中學生們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從而對自己有了信心,通過不斷的積累,最終樹立起自信心。通過興趣問卷調查,其結果顯示,實驗前后的學生自信心按5級標準劃分,實驗后她們一般可達4.11,與實驗前3.20比較,呈非常顯著性差異。
3.4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
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與個性的發展,是在運動生理負荷和心理負荷同時作用下得以實現,兩者同時發生不可分割,它們共同促進學生身心協調發展。排舞作為一項有氧運動,其特點是強度低、密度大,有效消耗了女生體內多余的脂肪,改善了她們的身體形態和身體成分,幫助她們保持健美的體型和健康的體質,增強了她們的精力,提高其自信心;另一方面學生們在歡樂的氣氛中進行鍛煉,不僅心情愉快,能很快忘卻煩惱,身心得到全面調節,而且精神面貌和氣質修養都會有所改善和提高,使學生在掌握體育知識、技術、技能、增強體質的同時,也取得良好的育心效果。
3.5充分發展學生的團體意識和協作精神
團體凝聚力是個體之間心理結合的總體,團結、協作對個體具有極強的吸力,所以能夠使得個體積極地參與到團體活動中去。本俱樂部設計了自選一個舞曲、自由組合、自編隊形進行表演展示,通過組織練習組,互相督促,共同提高,極大的增強了學生們的團結、協作精神。因為有展示的舞臺,能極大的激勵學生們克服自身的弱點,實現自我超越,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不怕困難、勇于進取的良好作風和集體主義精神。為了更好的展示自我,學生的練習更認真、更自覺、更努力,并使之這種努力向課外延續,形成課內外結合的勢態,這對學生日后終身
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4結論
本文在體育活動課中進行排舞俱樂部活動的嘗試,實驗表明:俱樂部的實施在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自覺學習的能力,建立學習自信心及有效提高學生上體育活動課的興趣,均呈現出極為理想的效果;排舞俱樂部活動注重網絡個人學習為主,淡化“教”突出“學”,構建了豐富多彩的體育課程新體念,建立了新型的教與學的綜合形式,有效地克服了傳統體育活動課的不足;俱樂部強調的團結、協作和積極精神,不僅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而且帶動了學校體育活動的蓬勃開展;體育俱樂部活動模式,以興趣引路,以學生健身活動為主體,體現學生自我比較和發展,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有利于學生活潑、健康的協調發展;俱樂部活動學生積極參與和主動配合,師生互動、合作,增強了對俱樂部教學模式的信心,有利于中學體育教學的進一步深化和完善。
5建議
中學體育課程教學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把學生從傳統的體育課模式帶人了充滿活力和激情的新的教學模式中來了,體育活動課內容也需要增加一些能符合中學生心理發展需要又能激發學生運動熱情、陶冶情操的活動項目;課外體育活動應以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個體需要為出發點,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愛好,學校組織學生體育活動時,應考慮學生的特點和學校的實際去選擇和開展學生所喜愛的體育活動內容,使體育活動即滿足教育教養的需要,又滿足學生個體的需要,養成鍛煉的習慣,為終身體育打基礎;搞好各種形式的校內體育活動,保證~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
參考文獻:
[1]馬啟偉,等,體育運動心理學[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季瀏,等,體育社會心理學[M],上海:華東理科大學出版社,1996。
[3]曲宗湖,等,學校體育教學探索[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4]曲宗湖,等,現代社會與學校體育[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2000。
[5]胡增犖,新課示·新理念·新教學[J],體育教學,2004(1)。
[6]陳斌,中學體育新課程標準出現的不適應及對策研究[J],體育科學研究,2006(9)。
[7]方程,新課程標準下中學體育教師能力拓展的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