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兵
摘要:現代企業需要大量的具有較強軟技能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本文闡述了現代企業對軟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論述了軟技能對于高職學生發展的意義,分析了軟技能訓練在高職教育中實施的可行性,說明了軟技能訓練的實施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先進性與創造性,對于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職;素質教育;軟技能
隨著科技成果產業化速度加快,產品生產周期的縮短,現代企業對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在增加,從而給當今高等職業教育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因此,傳統的職業教育模式已不能適應這種高素質人才培養的要求。高等職業教育只有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原則,積極借鑒國際先進的職教理論,成功移植現代外資企業的軟技能訓練方案,才能為企業輸送高素質技術人才。
現代企業注重軟技能的要求
“軟技能”即英文的Soft skills,是近年來傳入我國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術語,它是相對于“硬技能”(Hard skills)而言的。硬技能是指求職者本身在某專業領域從事工作、進行研究應當具備的必要能力。比如:電子工程、計算機、土木建筑等理工科的理論和實踐能力;外語類專業的翻譯能力、口語水平等等。這些都是從事某項職業必須具備的過硬的真本領。軟技能則是除了這些專業知識和技能外,所能為企業和個人發展帶來額外附加利益的能力。這些能力主要包括時間管理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學習能力、創新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現在不少企業對于求職者的要求,比起專業知識本身,更看重應聘者的職業軟技能,也就是說,現代企業所需要的是職業化的人才。國內IT教育的實踐表明,硬技能的培養較容易,軟技能則難以短期培養形成。因此,高職教育應該從單一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硬技能培養,轉變到與軟技能并重培養的發展方向上,并相應增加職業道德、職業意識和職業習慣等方面的培養。
軟技能有助于高職學生的發展
軟技能有助于提高學生求職能力各高職院校非常注重職業技術能力的訓練,并以獲得多種證書作為評價學生就業競爭力的主要依據。而現代企業用人的標準正由單一的技能型人才向以“軟”“硬“兼施的全面型人才轉變。在企業調研中,發現許多應聘者往往是因為行為習慣差、合作能力不夠、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欠缺等原因導致不能應聘成功。因此,通過軟技能訓練模式的實施,可以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合作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從而克服畢業時的求職障礙,提高就業率。
軟技能有助于縮短學生入職的過渡期通過實施軟技能訓練,使高職教學成為融合企業文化和生產實際的教育活動。學院通過加強與企業的緊密合作,可以將企業管理中對員工的素質要求貫穿在學生平時日常活動中。比如,我院用企業化的5S管理來強化學生的職業行為養成訓練,注重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的作業養成訓練;通過各類社團活動來鍛煉學生團隊合作能力、語言表達訓練來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等。這些訓練提高了學校教育與企業生產之間的匹配能力,縮短了學生成為“企業人”的過渡期。
軟技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競爭能力通過實施軟技能訓練,可以使學生在校期間就得到職業人所具備的素質訓練,而不是單純具有專業技術的“職校型”人才。學生在高度貼近實際環境的“教學工廠”中,不但提高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同時也得到企業文化的熏陶,此外,還能使學生的協調合作、組織管理等職業能力得到明顯的提升,從而提高了高職學生在從業時的競爭能力。
在高職教育中加強
軟技能訓練具有可行性
軟技能在高職教育中實施的科學性(1)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人才需要。我國的職業技術教育是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的,其根本任務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我國加入了WTO后,對人才規格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在引進外資、引進先進生產技術和裝備、引進先進的管理經驗的發展時期,更要求高等職業教育培養適應世界經濟發展、具備與世界其他國家技術人員競爭的國際化人才。因此,高等職業教育只有培養“軟”“硬”兼具的高素質技能人才,才能適應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需要。(2)符合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學說。能力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核心內容,在馬克思看來,人的發展的實質是人的能力的發展,它既包括一個人所擁有的自然力,也包括作為主體的人在實踐活動中通過鍛煉、培養與學習而形成并積淀的知識、經驗、情感意志等精神因素。當今社會,在高職生的素質培養中,也存在只注重培養專業能力,而忽視培養實踐、合作、創新、溝通、協調等能力的弊端,這必將成為制約高職教育發展的“瓶頸”。因此,作為高職教育不能只注重硬技能的學習,更應注重軟技能的訓練,以期使高職學生得到全面的可持續的發展。(3)符合了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需要。高等職業教育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而產生的,它的根本任務是為地方經濟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教育部于2005年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也明確指出,職業教育必須走以就業為導向的道路。因此,適應當今高新技術對職業人的素質要求,培養“軟”“硬”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是高職教育的目標所在。
軟技能在高職教育中實施的先進性(1)凸顯現代高職教育的時代性與適應性。現代高職教育堅持兩個基本觀念,一是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二是突出職業能力培養。在高職教育中實施軟技能訓練,改變了傳統的以硬技能訓練為中心的評價指標和教育訓練模式,它注重社會經濟發展對高職學生素質要求,注重全球先進技術對人的能力素質要求,體現了高職教育的時代性與適應性。也正由于它的時代性與適應性,從而促進了學生學習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積極性,提高了高職教育的社會影響力,促進了高職教育的發展。(2)體現了高職教育“服務客戶”的先進辦學理念。高等職業教育為地方經濟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必然加強與企業的緊密結合,實施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因此,通過實施軟技能的訓練,必將推動高職院校的“服務客戶”的先進辦學理念。通過與企業的全方位合作,促進學校對企業所需人才的了解,實施資源共享,實現與企業的共成長;通過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結合,必將推動高職校園文化的建設;通過軟技能的訓練,必將滿足學生及家長的需求,最大限度滿足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愿望,通過學生的健康成長,優質就業,實現家長的教育投資回報。
軟技能在高職教育中實施的創新性(1)軟技能訓練是高職學生素質教育觀念的創新。高職教育中學生素質研究往往偏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集中在理論層面上,局限在校園活動中。而作為“以就業為導向”的高等職業教育,如何面向企業需求及探索學生綜合素質的研究為數不多,對現代化外企員工素質的研究更少。因此,加強對外資企業從業人員素質的研究,將學生適應企業發展的能力作為一種軟技能進行培訓,這充分體現了高職教育是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的辦學理念,也是高職素質教育理念的一個創新。(2)校企共同參與軟技能訓練是高職學生素質教育方式的創新。在高職中進行軟技能訓練,較好地解決了高職教育的培養與企業需求相符合的問題。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為地方經濟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若只在校園內開展活動式的素質教育,將難以與培養目標相匹配。而軟技能訓練模式通過高職學校研究企業,引進企業的管理理念與企業文化。同樣企業為了引進高素質人才,必將參與到學校的軟技能訓練中,例如,外資企業為了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與我院共同開辦定向班,參與我院文體活動,企業總經理經常來院與學生進行面對面交流,指派企業人事經理與生產經理來校作講座。學生也經常深入企業進行調研并聯合開展各類活動等,形成校企共同參與軟技能訓練的方式。(3)將企業文化引進校園是高職學生素質訓練內容的創新。傳統的素質教育常以學生課外活動為主渠道,關注學生德、智、體、美等和諧發展的“全面教育”。而軟技能注重的是對職業人員的素質發展,有較強的針對性。因此,為了在高職校園內訓練學生的軟技能,我們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引進企業文化,將項目管理、5S管理、看板管理、團隊拓展訓練等引進軟技能的訓練方案之中。如我院每年組織學生、教師與蘇州工業園區外資企業的人事經理、技術人員進行團隊戶外拓展訓練,使教師和學生在訓練中受到企業文化理念的熏陶,提高了師生團隊合作、溝通協調等軟技能。同時,諾基亞、飛索等10家外資企業在我院設置的具有企業文化氛圍的教室,形成了真實的企業文化環境。
在高職中進行軟技能的訓練是高職教育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迫切要求,它既符合教育學的基本原理,也適應當今職業技術教育和科學技術進步的發展要求,更是人的全面發展的迫切需要,因此,是一種具有普遍借鑒意義的教育訓練模式。
參考文獻:
[1]關冬梅.高職學生軟技能的培養[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10).
[2]盧學紅.高職課程體系改革的目標與思路[J].職教論壇,2004,(1).
[3]孫少雄.如何推行5S[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0.
[4]徐耀群,鄭皓.5S管理研究[J].商業研究,2005,(13).
作者簡介:
徐兵(1966—),男,江蘇如皋人,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教學科研部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高職學生素質教育、現代裝配理論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