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入手,結合理論聯系實踐的教學理念,對《金屬切削機床》課程的實踐性教學過程進行探索,提出了討論式教學模式、開放式期中考試及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并展望了課程的一體化教學模式。
關鍵詞:職業院校;金屬切削機床;實踐教學
職業教育發展到今天,其教育體系和教育理念已日臻成熟。大家已形成這樣的共識:職業教育的目標是為社會培養素質高、綜合能力強的高技能人才,即為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培養既有較高科學知識水平,又有較強從業能力、職業意識及專項技能的高素質勞動者。職業院校能否克服“重分析、輕綜合,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能否把“理論聯系實踐”的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學中,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至關重要。
機床課程純理論化教學帶來的問題
記得第一次講授《金屬切削機床》(簡稱“機床課”)時,筆者把這門課定位在“原理”上,從車床、銑床一直講到特種加工設備,面面俱到。當時認為相關操作知識實習教師會講,因此應側重講些與實習操作不一樣的東西,比如主運動傳動鏈、進給運動傳動鏈、機械結構及原理等等。一學期下來,學生的反映是這門課很難,也很空,不知道學了些什么,更不用談什么指導實踐了。看到自己辛苦備課,認真講授卻未收到預期的效果,我明白應該改變教學方法,重新定位。
由自己的教學經驗反映出的問題是理論與實踐脫節。傳統的學科理論學習的指導思想是學科知識論,而在學科知識論指導下的職業教育要求教學按學科的邏輯結構排列,教學內容與社會的現實需要相沖突,實踐課是理論課的演繹和附庸,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的分離甚至沖突現象比較嚴重。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方案一般將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含實習)分別安排在前期、中期和后期講授。這種安排具有明顯的“從理論到實踐”的傾向,但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先學習枯燥、抽象的理論,然后開展具體的實踐,對實踐的理論思考在前,作為思考對象的實踐在后,脫離了職業活動過程,不符合學習的一般規律。
機床課實踐性教學探索
在近兩年的教學實踐中,我著重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特別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入手,因為只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他們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中獨當一面。結合理論聯系實踐的教學理念,我嘗試了如下教學策略。
討論式教學目前,無論學生還是教師都更習慣于教師講、學生聽的單調模式。這樣一方面限制了學生主動思維,另一方面,也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惰性和依賴心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嘗試應用討論式教學模式,即講完某一章節后安排一次討論課,討論的題目是所學內容的深入與綜合,討論的題目在課本上找不到現成的答案。題目列到黑板上以后,先讓學生思考和討論。讓學生挑選一道自己準備最為充分的題目上講臺給同學講解。講完后,其他同學有不同意見的可以各抒己見,最后再由教師總結。經過這樣的討論,學生普遍反映記憶深刻,掌握較好。可見,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之一,主觀能動性一旦發揮,其效果不容小覷。
開放式期中考試期中考試作為階段性考試,其目的在于檢查學生對前一階段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利于查疑補缺,承前啟后。應根據這個目標思考可以通過哪些方式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能力。在教學中,我嘗試將期中考試的方式加以改變,由原來的閉卷考察記憶為主改為開卷考察綜合分析能力為主。試卷設計為少識記性題目、多理解性題目。在規定時間內,學生可以查閱手邊所有資料,但不允許討論、抄襲。同時,在設計考試題目時,我刻意將之與生產實習相結合,如“用CA6140型車床加工外圓時出現了一頭粗,一頭細的現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樣解決?”由于這樣的題目能很好地與生產結合起來,學生須親自尋找解決辦法,日后碰到類似問題,就不至于無從下手。在這種考試情境下,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出反映自己水平的回答,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和鍛煉。
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的延伸和擴展,是對課堂之外直接經驗的學習,其主要形式是進行社會調查、生產見習、參觀、服務活動、畢業實習以及畢業設計等。其實,這些只是實踐教學的一部分,更確切地說只是社會實踐教學。廣義的實踐教學包括理論實踐教學和社會實踐教學,而理論實踐教學就存在于學校課堂教學之中。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學生參加的社會實踐是很有限的(尤其是非專業課的社會實踐)。事實上,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把社會現實中的事例“拿”到課堂上,模擬社會實踐的情境開展實踐教學。在教學中,我盡量創造一切利于實踐的條件,例如在多媒體教室上課,采用靈活的授課方式:理論性強的內容以PPT、實物或教具等展示,理解性強或需要作圖計算的內容用黑板一步步講解,演示性的內容播放教學光盤。這樣,學生學的既有興趣,又印象深刻。多種教學手段不僅各盡其用,還可以通過形式的轉換使學生擺脫單調感,時刻都有新鮮感。通過多媒體手段進行的實踐教學讓學生思考、分析、解決模擬的問題,既是課堂教學的根本目的,又是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前期準備。
機床課一體化教學展望
其實,理論聯系實踐的教學理念的實施只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初級階段,多渠道構建一體化教學模式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機床可以與機械制圖、機械原理、機械零件、工藝等課程聯系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整個學習過程可以描述為“學習——實踐——問題——再學習——再實踐”的循環,這就是所謂的實踐性教學。在實踐教學方面應逐步形成教學、科研、生產與培訓“四位一體”的教學機制,有效促進產學研結合。對機床課一體化的設想是:
廣泛開展針對機床課的實習、教研及科研活動目前,我們的生產實習主要側重對機床的技能操作及零件加工,而對于機床結構及原理的改進設計卻涉及很少。我們可以讓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對機床的局部結構進行改造,提高機床的性能和可操作性。當然,如果作為畢業設計的課題效果會更好,可以讓學生用繪圖軟件把整個結構改進過程設計出來,使學生的機床設計水平得到鍛煉和提高。
構建一體化模擬實訓室德國的制造業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他們的教學模式就是在一間教室里讓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同步進行,學生可以把理論知識隨時轉化為實踐技能。我們可以借鑒這種方法,在模擬實訓室里完成多媒體教學、實踐操作的過程。比如,在講完車床的結構和原理后,接著讓學生觀察實物,再在實踐工作臺上親自操作,完成對車床從理論原理到實踐操作的過渡。
以上是我對機床課理論聯系實踐教學理念和開展實踐性教學的總結和體會。“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職業院校的學生只有在基礎課程學好的基礎上,構建起自己合理的知識結構和體系,鍛煉出過硬的操作技能,才有可能在將來的工作和學習中獨當一面,解決未知問題。常規教學提供了基礎知識教學的平臺,我們就更應尋找機會充分發展學生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從長遠角度看,這將是一個長期的課題,值得投入更多精力來研究解決。
參考文獻:
[1]朱愛華,徐國權,朱成九.當前我國高職教學改革趨向初探[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6,(2).
[2]周曉偉,王士南.對機類專業一體化教學改革的認識[J].職業教育研究,2005,(5).
[3]蒙雪蘭.劃分模塊教學 推進一體化教學改革[J].職業教育研究,2004,(2).
[4]劉振全.職業學校一體化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輕工教育,2002,(3).
[5]涂清林.淺議專業課一體化教學[J].中國培訓,2001,(7).
[6]鐘凱彬.理實一體化教學的誤區[J].中國培訓,2005,(5).
作者簡介:
程君業(1970—),男,山東肥礦集團技工學校一級實習指導教師,研究方向為理論教學與實習教學一體化。
(本欄責任編輯:謝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