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著斌
摘 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關于互聯網的理論主要由現代化挑戰應對理論、先進文化傳播渠道理論、同敵對勢力陣地爭奪理論、網絡管理理論、思想政治教育加強與改進理論等組成??茖W發展觀在繼承“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有關對互聯網理論認識的基礎上,有所發展有所創新,堅持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并重的方針原則,互聯網在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凸顯,互聯網在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戰略地位得到強調,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的指導思想得以明確,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的工作要求得以具體化。這標志中國共產黨對互聯網的認識進一步深化。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 文化建設 網絡文化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02-011-02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加強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1}這是我黨在總結、繼承“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互聯網認識結論的基礎上提出的,是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我黨對互聯網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重要作用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大舉措,是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的重要內容,是今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著力點之一。
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互聯網的認識
1993年互聯網向公眾開放,之后特別是世紀之交以來,中國共產黨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就重視互聯網的作用?!叭齻€代表”重要思想中關于互聯網的理論主要由現代化挑戰應對理論、先進文化傳播渠道理論、同敵對勢力陣地爭奪理論、網絡管理理論、思想政治教育加強與改進理論等組成。先來縱觀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核心的相關論述:
2000年3月3日,江澤民指出,“信息網絡化還為各種思想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我們也應高度重視信息網絡化帶來的嚴峻挑戰。我們可以利用它來為我們的改革和發展服務,為傳播我們的思想文化服務”,“由于信息網絡化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個新的思想文化陣地和思想政治斗爭陣地”,“必須加緊學習網絡化知識,高度重視網上斗爭的問題”,“總之,對信息網絡化問題,我們的基本方針是積極發展,加強管理,趨利避害,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網絡化的發展中占據主動地位”。{2}
2000年6月28日,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江澤民指出,“信息技術特別是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為我們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現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間和渠道。要重視和充分運用信息網絡技術,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時效性,擴大覆蓋面,增強影響力?;ヂ摼W是開放的,信息龐雜多樣,既有大量進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動、迷信、黃色的內容?;ヂ摼W已經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新的重要陣地。國內外的敵對勢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們黨和政府爭奪群眾、爭奪青年,我們要研究其特點,采取有力措施應對這種挑戰。要主動出擊,增強我們在網上的正面宣傳和影響力。各級領導干部要密切關注和研究信息網絡發展的新動向,抓緊學習網絡知識,善于利用網絡開展工作,努力掌握網上斗爭的主動權”。{3}
2001年7月11日,中共中央舉辦法制講座,江澤民強調指出,“對信息網絡化問題,我們的基本方針是積極發展,加強管理,趨利避害,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網絡化的發展中占據主動地位。我們要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我國的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并在經濟、社會、科技、國防、教育、文化、法律等方面積極加以運用。同時,要高度重視信息網絡化代帶來的挑戰。各地各部門的領導干部,必須加緊學習網絡化知識。黨的建設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組織工作、宣傳工作、群眾工作,也都應適應信息網絡化的特點。既要積極推進信息網絡基礎設施的發展,又要大力加強管理方面的建設。”{4}
200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發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要求積極營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設的社會氛圍。特別強調“計算機互聯網作為開放式信息傳播和交流工具,是思想道德建設的新陣地。要加大網上正面宣傳和管理工作的力度,鼓勵發布進步、健康、有益的信息,防止反動、迷信、淫穢、庸俗等不良內容通過網絡傳播。要引導網絡機構和廣大網民增強網絡道德意識,共同建設網絡文明?!眥5}
2003年6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綱要》中對此進行總結,就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建設中,“按照積極發展、加強管理、趨利避害、為我所用的方針,加強互聯網上的宣傳,使之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陣地,對外宣傳的新渠道。”{6}
從這些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關于互聯網的理論主要由下列理論組成:
1.現代化挑戰應對理論?;ヂ摼W自1982年正式誕生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與確立,不過20年的時間,但其發展勢頭之猛,令世人感到驚奇?;ヂ摼W對國人而言確實是新鮮事物,我們看到了互聯網在短時間所帶來的國家和社會各方面的巨大變化,在推進國家現代化的進程中,對于互聯網這個外來新鮮事物,我們沿襲百年來對待同樣事物的模式,也就是“挑戰——應對——適應”的模式。在此思維方式指導下,我們加強對互聯網這個新鮮事物的學習,強調互聯網對傳統工作的挑戰,要應對這種挑戰,強調黨的各項工作都應適應互聯網的特點。但這種應對和適應開始無疑是被動的,然后慢慢轉變為主動應對、主動出擊。
2.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傳播渠道理論?;ヂ摼W為各種思想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我們可以利用它來為我們的改革和發展服務,為傳播我們的思想文化服務,互聯網要成為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
3.同敵對勢力陣地爭奪理論。由于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已經形成了一個新的思想文化陣地和思想政治斗爭陣地,已經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新的重要陣地,國內外的敵對勢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們黨和政府爭奪群眾、爭奪青年,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網上斗爭的問題,努力在全球信息網絡化的發展中占據主動地位。
4.網絡管理理論?;ヂ摼W是開放的,信息龐雜多樣,既有大量進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動、迷信、黃色的內容。因特網可以迅速、廣泛地傳播大量有用的信息,但也存在大量信息垃圾和虛假信息。面對鋪天蓋地的互聯網信息,我們有一種信息“焦慮癥”,因此,增強網絡道德意識,共同建設網絡文明,制定國際因特網公約,加強信息安全管理,成為我們的主張與方針。
5.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理論。互聯網為我們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現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間和渠道。要重視和運用信息網絡技術,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時效性,擴大覆蓋面,增強影響力。
上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于互聯網的理論五個組成部分,是辯證統一的。挑戰應對理論是理論背景,傳播渠道理論是地位作用,陣地爭奪理論是理論基礎,網絡管理理論是基本方針,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理論是工作指導思想。從總的方面看,這些理論以及這一時期的工作實踐主要立足點是加強互聯網的管理。
二、科學發展觀對互聯網的認識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不斷進行理論創新,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與時俱進,對互聯網的認識達到新的高度。這標志中國共產黨對互聯網的認識進一步深化。
在2003年12月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胡錦濤指出:“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互聯網新聞宣傳工作,努力掌握網上輿論引導的主動權,使互聯網站成為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眥7}
2004年2月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要求積極營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社會氛圍,“各類互聯網站都要充分認識所肩負的社會責任,積極傳播先進文化,倡導文明健康的網絡風氣”,“要遵循網絡特點和網上信息傳播規律,充分考慮未成年人的興趣愛好,加強網上正面宣傳,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為廣大未成年人創造良好的網絡文化氛圍。”{8}
2004年9月在《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中,要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不斷提高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要牢牢把握輿論導向,正確引導社會輿論,要“高度重視互聯網等新型傳媒對社會輿論的影響,加快建立法律規范、行政監管、行業自律、技術保障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加強互聯網宣傳隊伍建設,形成網上正面輿論的強勢?!眥9}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建設和諧文化、鞏固社會和諧的思想道德基礎,要“加強對互聯網等的應用和管理,理順管理體制,倡導文明辦網、文明上網,使各類新興媒體成為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陣地。”{10}
2007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世界網絡技術發展和中國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問題進行集體學習。胡錦濤在主持學習時指出,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充分發揮互聯網在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有利于擴大宣傳思想工作的陣地,有利于擴大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輻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增強我國的軟實力。我們必須以積極的態度、創新的精神,大力發展和傳播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切實把互聯網建設好、利用好、管理好。能否積極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聯網,能否真正使互聯網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新途徑、公共文化服務的新平臺、人們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間,關系到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關系到國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國家長治久安,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11}
2007年10月15日,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指出:“全面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營造良好網絡環境”。{12}
2008年6月20日,胡錦濤在視察人民日報社時,通過人民網“強國論壇”與網友在線交流,這是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直面公眾的提問,通過與代表中國民間“草根”力量的兩億多網民互動,彰顯最高領導層對網絡強大影響力的首肯,同時顯示官方對網絡這“陣地”的重視與管理進入到新階段。{13}
科學發展觀戰略思想在繼承“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有關對互聯網理論認識的基礎上,有所發展有所創新,主要體現在:堅持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并重的方針原則,互聯網在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凸顯,互聯網在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戰略地位得到強調,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的指導思想更加明確,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的工作要求得以具體化。
1.網絡文化建設與管理并重的方針原則。網絡文化建設更多的是從教育的角度出發,堅持教育與管理相結合是思想政治工作、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正確方針原則。過去對于網絡管理從制度層面上看多是限制性的,注重監管和清污除垢,認為它是另類的、非主流的、邊緣的、防范的,更多的依靠傳統媒體表達主流聲音,現在我們對網絡管理的思想發生重大改變,這表明我們對網絡作為一個主流媒體、主渠道的肯定。
2.互聯網在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我國網絡文化的快速發展,為傳播信息、學習知識、宣傳黨的理論和方針政策發揮了積極作用。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充分發揮互聯網在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有利于擴大宣傳思想工作的陣地,有利于擴大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輻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增強我國的軟實力。我們必須以積極的態度、創新的精神,大力發展和傳播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切實把互聯網建設好、利用好、管理好。
3.互聯網在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戰略地位。能否積極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聯網,能否真正使互聯網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新途徑、公共文化服務的新平臺、人們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間,關系到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關系到國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國家長治久安,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
4.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的指導思想。加強我國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必須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文化發展戰略出發,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要求,堅持積極利用、大力發展、科學管理,以先進技術傳播先進文化,促進和諧文化建設,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證和輿論支持。
5.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的工作要求。一是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唱響網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努力宣傳科學真理、傳播先進文化、倡導科學精神、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二是要提高網絡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提高網絡文化產業的規?;?、專業化水平,把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作為網絡文化的重要源泉,推動我國優秀文化產品的數字化、網絡化,加強高品位文化信息的傳播,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網絡文化品牌,推動網絡文化發揮滋潤心靈、陶冶情操、愉悅身心的作用。三是要加強網上思想輿論陣地建設,掌握網上輿論主導權,提高網上引導水平,講求引導藝術,積極運用新技術,加大正面宣傳力度,形成積極向上的主流輿論。四是要倡導文明辦網、文明上網,凈化網絡環境,努力營造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氛圍,營造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園。五是要堅持依法管理、科學管理、有效管理,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思想教育、行業自律等手段,加快形成依法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規范有序的互聯網信息傳播秩序,切實維護國家文化信息安全。
注釋:
{1}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07:35
{2}江澤民.論科學技術.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180——181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412——413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414
{5}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人民出版社,2001:13
{6}中共中央宣傳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綱要.學習出版社,2003:70-71
{7}參見《人民日報》,2003年12月8日,第1版
{8}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人民出版社,2004:16——17
{9}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人民出版社,2004:22
{10}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人民出版社,2006:24
{11}參見《人民日報》,2007年1月24日,第1版
{12}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07:35
{13}參見《南方周末》,2008年6月26日,B9版
(作者單位:江漢大學校長辦公室 湖北武漢 430056)
(責編:紀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