軼 聞

與全球汽車資本市場景況一樣,中國汽車資本市場去年也進入金融風暴中的寒冬,由牛市急轉為熊市。眼下對車企來說是個坎——資產重組屢屢受阻,整體上市未能如愿,已上市的股價大跌,利潤紛紛跳水。展望2009年,中國汽車資本市場將何去何從?
汽車股票:2008跑輸大盤
2009迎來機會
據了解,根據2008上市公司年報披露顯示,截止到1月9日,在已對全年業績做出預告的586家公司調查中,汽車類公司只有一家(海馬股份)為預虧。在早已披露的2008年三季報的17家汽車上市公司中,合計實現凈利潤7.47億元,同比減少62.46%,成為近三年來最黯淡的利潤報表,也將汽車業在2008年第三季度遭受的重創顯露無遺。
三大汽車上市公司──上海汽車、一汽轎車以及東風汽車第三季度的凈利潤全部出現同比下滑,其中,上海汽車同比凈利潤降幅為77.65%;一汽轎車銷量凈利潤同比減少3.87%;東風汽車凈利潤同比減少38%。
與2007年相比,七成車企在2008年7至9月的凈利潤是下降的。長安福特凈利潤同比降幅為256%;而自主品牌方面,快速擴張的海馬汽車也在第三季遭遇滑鐵盧,同比降幅達到142.89%;此外,江鈴、江淮、福田等也都出現兩位數的凈利潤下滑。
統計顯示,汽車股前期與A股市場一起步入深幅回調中,不少汽車股的跌幅超過70%,與年初的股價相比,被“腰斬”的汽車股已超過50家,其中包括一汽夏利、*ST昌河、江淮汽車等企業。這主要由于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大盤趨勢的因素;另一方面也與汽車行業的銷售勢頭回落有較大的關聯。
不過,相關信息還顯示,汽車股09年或將迎來一定的投資機會,浮現三大動力:
一是燃油稅的預期。汽車股的上漲主要是受燃油稅政策消息的刺激,從目前行業分析師的研究報告來看,燃油稅征收后,對小排量汽車或將有較大的影響,這就預示著汽車股在短期或將迎來銷售熱點。
二是汽車股盈利能力復蘇也面臨著一個新的刺激力。近期,鋼材價格大幅走低,這有利于汽車行業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盈利能力。與此同時,塑料、輪胎等主要原料也有繼續下降的趨勢,這有利于汽車股盈利能力的復蘇,從而提振各路資金對汽車股的投資興趣。
三是“汽車產業振興規劃”已初步完成并將逐步實施。該目標之一是中國汽車銷量在2009年仍能保持增幅,不會出現外界預計負增長的狀況。特別是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后,相當于汽車業增加了10%的利潤,這預計將為汽車股盈利能力注入強大動力。
整體上市:2008全軍覆滅
2009不容樂觀
08年初,業內人士曾紛紛預言;2008年將成為車企整體上市的“爆炸年”。然而,誰也沒有料到,剛剛過去的08年,車企整體上市不僅“全軍覆滅”,原定的車企上市計劃也無一實現。
08年初,有關部門曾發布促進汽車工業結構調整和鼓勵整體上市的通知文件,在政策面的大力扶持下,國內尚未上市的幾家大型汽車企業集團吹響上市集結號,同時汽車板塊也將迎來類似于上海汽車的資產注入整合潮。
然而,隨著股市的持續低迷,再加上前兩年高速增長的汽車行業在國內外不利因素的重重拖累下出現拐點,整體上市攻壘者紛紛落馬。包括一汽集團、廣汽集團、北汽集團醞釀已久的整體上市計劃都放慢了腳步。
“大勢不太好,股市低迷,這時候我們怎么去湊熱鬧?!北逼瘓F董事長徐和誼日前對媒體表示。另外一些在港上市的企業回歸A股的進程也變得前途叵測,在08年車市增速放緩的過程中,自主品牌車企所受沖擊最大。奇瑞與華晨的上市計劃暫時擱置,長城回歸A股的計劃也未獲批準。
2009年,車企還將一如既往邁開整體上市的步伐。其背景是;近來國資委和發改委陸續發布了一系列文件來規范和促進汽車行業產業結構調整,鼓勵有條件有能力的汽車集團做大做強。因此,09年車企整體上市勢在必行。
但是,由于當前股市的疾患并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股市上漲缺乏內在動力。因此大幅震蕩還需持續一段時間。有觀察人士認為,如此震蕩的行情造成股民對于股市和上市公司的信任度下降,對于意在通過二級市場融資的汽車企業來說,無疑增加了不確定性。
汽車產業的黃金增長時期已經過去,而市場對整體上市的炒作也逐漸從狂熱變為冷靜。2009年股市能否沖高難以預料,但車市面臨的壓力可能進一步加大。隨著整體上市的炒作變冷,車企也該靜下心來好好謀劃如何應對可能出現的不利局面。
因此,即便2009年有的車企要上市,也不應一擁而上,因為2009年車企整體上市前景依然不容樂觀。
資產重組:2008遇“滑鐵盧”
2009卷土重來
自上南合作之后,2008年關于車企資產重組的緋聞不斷傳出。一汽欲接盤金杯汽車甚至收購整個華晨集團,東風意欲控股哈飛,北汽或將牽手福田,長豐有可能成為北汽、廣汽所青睞的整合對象以及長安或北汽重組昌河汽車……國內主流車企及大型集團幾乎都被卷入其中。
但事實證明,這些重組傳聞,或是媒體捕風捉影,或是企業一廂情愿,并無任何敲定的實質內容,2008年車企資產重組遭遇“滑鐵盧”。

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是,中國汽車工業很可能因為新一輪的兼并重組浪潮步入到寡頭壟斷時代,未來真正主導中國汽車市場的或許將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家大型汽車集團。但是,相比于國外企業,這樣的方式在中國特有的環境下推行,存在著太多的困難。在很大程度上,障礙來自地方政府和企業自身兩方面。
目前的中國車市,仍然是一個高利潤和高回報的市場,這樣一片“沃土”為眾多實力不一、發展模式各異的汽車制造商提供了足夠的市場空間,有誰愿意被人輕易“吞”掉呢?車企兼并重組,僅有鼓勵政策并不能使之順利開展起來。這就是中國汽車業的實情,重組說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
然而2009年,能有所突破么?
根據中央精神,將進一步推進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加大企業重組調整力度,支持、鼓勵與中央企業的聯合重組、跨區域的聯合重組,發展壯大一批對當地經濟發展有重大帶動作用的大企業大集團。
業界普遍認為,在中央既定改變汽車業分散格局的政策背景下,國內汽車業資產重組的“第三次浪潮”必將再度泛起,整合汽車業的步伐顯然不會就此而停止。
尤其是在當前形勢下,資金鏈緊張已經成了影響國內不少車企能否生存下去的最大問題。在這輪洗牌中,汽車消費超前與汽車市場繁榮中出現的投資過剩和泡沫等問題一一暴露,車企要想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去,資產重組不可避免。
如果都能夠放下暫時性的利益得失,更多地從優勢互補、資源積聚、可持續發展等高度去溝通協商,將有可能更多地實現“上南合作”之類的成功先例,最終結果會形成幾家汽車航母。
從歷史經驗看,資產重組將是一種最便捷的方式,扶大削小后,競爭將變得有序。汽車產業在歷經“政府主導”、“市場驅進”兩輪兼并重組之后,“政府牽頭的市場化方式”已經成為新一輪產業重組呈現出來的典型特征。
這場資產重組浪潮不僅僅是企業因為競爭壓力和市場需求而自發的內部變革,更重要的,它是政府從機制上引導、從方向上控制、從力度上促進的大手筆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