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迎秋

美國當地時間1月11日,第101屆北美百年國際車展在底特律市中心的Cobo會展中心拉開了帷幕。就在前一天,一場大雪侵襲了底特律,刺骨的寒風和肆虐的金融危機構成了一種奇妙的類比,使得底特律的天氣顯得格外的冷,但在這冰天雪地中我們卻看到了一絲“綠色”。
的確,本屆北美國際車展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在這個特殊的時期,綠色、環保、小型化是全球汽車工業醞釀中的新生,并逐漸成為當今汽車業的主流發展趨勢。
不過,北美國際車展確實已經輝煌不再:保時捷、法拉利、陸虎、勞斯萊斯、日產、英菲尼迪、三菱、鈴木等全球重要汽車制造商缺席;即便參展的汽車制造商也盡量一切從簡,能省則省。
北美國際車展的“低調”正是全球汽車工業的真實寫照,但是并不能掩蓋其發展趨勢。全球汽車業將向更加節能、更加環保大步前進。
1月10日,北美車展開幕前一天,底特律的雪飄起來了。坐在車上,漫天的雪花讓能見度變得很差。底特律中華商會的會長譚明安對我說,這場雪是今年比較大的,“積雪有6口寸厚”,但相對于“最大的12口寸厚的又是小的”。
用它來形容美國汽車城底特律當前的氛圍可能比較恰當。由于美國三大汽車企業陷入困境,給這個據說超過50%的百姓與汽車有關的城市帶來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我每次到底特律都要去的當地一家有名的購物中心,人氣明顯不如從前。就連我們入住的離福特汽車公司不遠的君悅酒店,服務員也說客人少了許多。
但是,這里的人們并沒有那么沮喪、悲觀。底特律中華商會的副會長徐京笑著說:“我們不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中,沒那么恐怖。”徐京在美國是做禮品生意的,他的許多買賣是為通用、福特、克萊斯勒提供用于促銷的禮品。他說,三大企業車不好賣,更重視促銷了。聽得出來,他的生意影響并不大。
我與商會的5位正副會長的見面交流選在當地一家中餐館內。他們平時的工作多多少少與汽車有關,譚明安說,他們公司現在與“三大”合作比過去要謹慎許多。他們都對美國經濟和汽車的未來抱有信心,譚明安稱自己是個“樂觀派”。他認為,當前“三大”的關鍵在于“活下來”,要能扛過眼前這一關,必有重振往日輝煌的希望。

他的信心除了來自“美國人離不開汽車”之外,還在于美國經濟的自我修復能力強。首先,美國經濟是成熟經濟,是建立在信心上的經濟,只要信心不滅就有希望。奧巴馬上臺很有利于恢復信心;其次,美國經濟自我調節的“杠桿能力”很強。如果將中國的杠桿力比喻為10,美國則是50甚至還要多,這是應對危機的能力。特別是美國的國力,使得它在制訂全球經濟游戲規則的時候處于主導、主動地位。
車展媒體日當晚,我與福特(中國)前副總裁許國禎交流。許國禎也認為,從車展現場看,雖然展出面積與以往相差不多,但各企業在展會上的活動明顯減少了。許國禎是08年末剛調到福特總部負責全球傳播工作的,他自稱也是個樂觀派。
他說,09年美國市場汽車銷量應該在1250萬輛,比08年要好一些。政府刺激經濟和市場的方案陸續出臺,將會使美國車市呈現前低后高的態勢,消費者的信心也將逐步得到恢復。為此,福特已做了全方位的準備。
的確,比較當前美國三大汽車企業,福特的信心和日子顯然要比通用、克萊斯勒好許多。車展媒體日,福特的新聞發布會重視程度一點不減當年,不僅場面隆重熱鬧,而且包括比爾·福特、穆拉利等在內的高層紛紛亮相,個個精神抖擻,信心滿滿。我注意到CEO穆拉利從新車上下來,攥緊了拳頭,雙臂高舉,現場給予熱烈掌聲。一點也感覺不到當前美國汽車業的沉重壓力。
這里,我特別要提的一件事是,車展上碰到一位國內同行,他對我說起了北美車展的不景氣,其中說到了福特。他說福特比通用還慘,“新聞發布會取消了,只在展臺播放錄像。”其實不然。相反,福特是這次展覽會上最活躍的企業。他們的新聞發布會是在展館一側的新聞發布大廳舉行,展臺上只是同步播出。
過去每次車展,幾乎所有企業都會到這個大廳去搞儀式,一家接著一家。那里像個體育館,舞臺、聲、光、電俱全。而本次車展只有福特、豐田兩家在此搞活動。由此,我聯想到在北美車展前,國內某電臺邀請幾位剛到過底特律的人做嘉賓,談美國汽車。幾位嘉賓大談底特律市區如何如何破敗,以此證明美國汽車的困境。

多次去過底特律的人都知道,這個城市幾十年來都這樣,許許多多高樓大廈都廢棄不用,許多大樓上連窗框都沒有了。底特律市容的破敗是有歷史故事的,并不是今天的汽車困境帶來的。
客觀地說,美國金融風暴已經深度影響了美國經濟和美國汽車,并且這種影響還在逐漸加大。走進底特律,走進這場風暴的汽車中心,近距離觀察、感受美國汽車,我覺得談論當前的形勢,真的有必要還原一下真實。我還是本文開始那句話,那里確實下了一場大雪,但不是大得不行了。
離開底特律的那天,雪停了,天放晴了。遠處的朝霞很美。但是天還是很冷,小風吹過,有點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