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燕 崔 瀾 宿曉寧 呂 超
摘要:公允價值在中國的運用一波三折,目前也是處于嘗試階段,考慮到中國的現實會計環境,在具體運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時增設了一些限定條件,保持了應有的謹慎。針對公允價值計量在應用中面臨的問題展開討論,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公允價值;計量;應用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9)33-0079-02
知識經濟的形成,使社會賴以生存的經濟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對傳統會計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和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尤其是以歷史成本計量為主體的單一會計計量模式已無法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需要,以各種計量屬性并用的計量模式將是今后會計計量的發展趨勢。公允價值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一、公允價值的概念及特征
公允價值(fairvalue)亦稱公允市價、公允價格。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對公允價值的定義是:“熟悉任何情況和自愿的各方在一項公平交易中,能夠將一項資產進行交換或將一項負債進行結算的金額。”中國在2006年新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中,對公允價值的定義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從公允價值的定義及內涵看,有以下特征:
1動態性。同一交易在不同的時間發生,其價格的公允性可能不同;同一交易雖然在同一時間,但由于交易地點不同,其價格的公允性也會不同,這就是公允的動態性。公允價值計量是對會計信息的動態計量,它使得會計信息能更及時、全面地反映真實的經濟環境及其變化。因此,動態性是公允價值計量最根本的特征。
2相關性。公允價值是面向現在和未來的,它能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其對預測和決策的相關性毋庸置疑。
3決策有用性。從決策的角度看,由于公允價值是以市場定價為基礎的,所以其決策價值要明顯優于歷史成本。通過公允價值的動態計量,既為會計信息的外部使用者提供相關可靠的決策信息,又可以全面反映管理層的決策水平。
二、公允價值計量在實踐中面臨的問題
1公允價值的計量存在認識誤區。公允價值在中國運用的最大阻力來自于人們思想認識上存在的誤區。首先,錯誤的認為公允價值等同于現行市價或現值。但從交易費用角度來講,公允價值不包含交易費用,而現行市價則包含交易費用,所以不能將現行市價等同于公允價值,只有符合一定條件的現行市價才是公允價值;其次,錯誤地認為采用公允價值就意味著必須放棄歷史成本,實際上兩種計量屬性并不相互排斥,甚至在很多情況下,如在物價相對穩定條件下,或在初始計量中的后續計量中,可以直接以歷史成本代替公允價值;最后,錯誤地認為公允價值相關性較強而可靠性較差,而歷史成本則可靠性較高而相關性較差,因而在進行選擇時,不能把握“既相關又可靠的信息才是真正有用的信息”這一辯證統一關系。
2公允價值的取得存在滯后性。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商品都能夠在開放的市場中找到其相應的價格,活躍市場中的公允價值具有可靠性和相關性,但是這種相關性存在一個潛在的前提條件,即公允價值的及時性。目前,企業主要是通過經紀商、行業協會、定價服務機構等獲得活躍市場中非貨幣性資產的公允價值,但是由于各種原因,使得這些部門所發布的公允價值信息嚴重滯后于市場信息。一個不具有及時性的公允價值,很難具有相關性,這為公允價值的計量帶來一定障礙。
3公允價值的計量具有不確定性。由于資產的公允價值不容易確定,目前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實際操作時能做到的只能是選擇最接近公允價值的計量,尤其是在資產或負債不存在公平市價的情況下,需要通過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來探求公允價值的情況。大多數時候公允價值的確認只能來源于雙方協商,公允的程度就有待提高;同樣現值利率的取得也存在困難。這些都給計量公允價值留下可選擇的空間,而且要審核公允價值計量是否準確也比較困難。雖然在新準則中也針對這些情況做了一些規定,盡管新企業會計準則中初步規定了公允價值的確認方法,但是就目前而言,公允價值尤其是不存在活躍市場的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的計量仍然面臨一定的困難,仍然存在進行人為操作的空間。
4公允價值的計量成本相對較高。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是動態計量屬性,對全部資產和負債運用公允價值計量就意味著每一個會計期間都要對全部資產和負債進行重新計量,除了需要專門的計量人員準確地確定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外,還需會計人員對資產和負債進行全面調整的賬務處理,這就要增加資產負債計量成本和賬務管理成本。同時,對于那些本身沒有公開的活躍市場、甚至同類項目的市場交易價格也不易取得的項目。只能用未來現金流或其他技術方法進行估計,公允價值的計量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相關人員的專業判斷,必須通過估值技術實現,建立估值模型。估值模型本身的復雜性,需要持續投人較高的成本和人力才能完成,有時還需要聘請專業的評估師或精算師,這些都可能產生較高的準則實施成本。
三、公允價值計量在中國的應用建議
1建立公開、競爭的交易市場和市場信息數據庫。就中國目前的市場環境而言,急需完善資本市場,擴大債券市場、票據市場、外匯市場、黃金等貴金屬市場,建立充分競爭的生產資料市場和二手交易市場,使公允價值的取得更客觀、更及時、更經濟,最大程度地保證公允價值可靠性。為促進生產資料市場持續、穩定地發展,要加強生產資料市場監測與調控工作,適時發布市場監測信息,保證公允價值獲取途徑的通暢;積極培育農村生產資料市場,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創新流通企業。推動生產資料市場增長方式的轉變;加快批發市場的改造和提升。與此同時,在二手交易市場引導品牌企業進入,建立適當的市場準入制度,嚴把資質審查關,不斷完善中國二手市場的發展,同時政府還應當建立全國市場價格信息數據網絡,推進價格信息的公開化、實時化,從而使交易雙方能夠獲得相對公允的市價信息,方便會計人員在采用公允價值定價時選取適當的數據。
2建立公允價值計量操作體系。當無法獲取市價時,由于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最能反映形成市場價格的各種因素,就需要應用現值技術來計量其公允價值。提高公允價值計量的可操作性,是要使其在具體實務運用上既便于操作,同時又能很好地解決具體問題。因此,建議有關部門制定一套如何采用現值技術估計公允價值的操作指南,在指南中盡可能詳盡地規定有關現值的確認、計量和報告問題。例如,在估計某一資產或負債的公允價值時,指南應明確在什么情況下使用現值,對未來現金流量的估計、折現率的選擇以及折現方法的選擇應該有明確的規定。操作指南制定得越詳細,越能在市場信息不夠充分的情況下,為應用公允價值提供必要的理論依據和指導方法,從而使現值技術由復雜變為簡單。
3加強資產評估隊伍建設。公允價值的完善離不開資產評估的發展,強化資產評估體系,應當提高檢查監管部門的
監管水平,提高監管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從技術上防范資產評估機構違規操作,并提高對資產評估機構違規操作的識別能力,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積極提倡、鼓勵社會公眾參與監督。另外要加強繼續教育,不斷提高注冊資產評估師的素質。加快建立資產評估繼續教育相關規范,在法規方面保證資產評估師的繼續教育質量;加強資產評估師的職業道德教育,從思想上保證資產評估的公允性。要減少守信成本,增大失信損失,改善評估執業環境。充分發揮資產評估協會的作用,促使政府完善立法,改革評估執業環境,使得失信者遭受的損失大于守信的成本,將誠信建設在評估行業持續地開展下去。
4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公允價值的計量主要依靠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沒有高素質的會計人員,公允價值不可能得到合理的估計和運用。公允價值應用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職業判斷,故轉變會計人員的傳統計量觀念,加大教育投入,培養懂得理論與實務的會計人員,是公允價值得以全面使用的必備條件,也是降低公允價值計量成本。應用公允價值的需要。另外,公允價值應用中大量不確定因素的使用,為企業利潤操縱提供了方便,這就要加強會計人員的守法意識和道德教育。從主觀上消除利潤操縱的動機,從而杜絕利用公允價值操縱利潤的行為發生。
5強化審計的監控作用。會計與審計密不可分,會計執行好壞與否,還有賴于審計的完善與發展。在公允價值會計下,會計信息具有很大主觀性,因而為了防范會計人員隨意操縱會計數據提供虛假會計信息,加強審計工作必不可少。2006年2月15日,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發布《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322號—公允價值計量和披露的審計》,初步規范了中國公允價值的審計方法和過程,這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會計報告的真實性。但是由于中國公允價值確認、計量的相關理論并不完善,給公允價值審計準則的執行帶來一定難度,中國相關會計審計準則的完善之路任重而道遠,應該加強對審計師的職業道德要求與執業能力培養,使其對公允價值的運用起到監督控制的作用。
總之,公允價值在中國的推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發展的大趨勢。不僅需要完善各種相關的法規監督,同時也需要客觀的外部評估機構的支持,以及相關會計人員與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的不斷提高,從而進一步提高和改善中國財務會計信息系統的質量,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的發展。
[責任編輯吳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