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燕霞 胡丹婷
服務貿易已經成為當代國際競爭中的重要內容,根據“國際競爭力只有在比較的基礎上進行研究才有意義”的論斷,本文特選擇地域相毗鄰、人文制度環境相近、正倡導構建自由貿易區而在經濟發展階段上具有繼起性的中國(發展中國家)、韓國(新興工業化國家)、日本(發達國家)的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加以比較,主要采用RCA和TC指數進行定量分析,以分析中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現狀及結構。
一、中日韓服務貿易發展的現狀
中國:近年來,中國服務貿易高速增長,服務貿易出口額占世界比重不斷擴大,由表1可知,2003年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達到1012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九大服務貿易國,首次進入世界前10位。其中,服務貿易出口467.35億美元,同比增長18%。服務貿易進口553.1億美元,同比增長19%,到2007年,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雙雙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服務貿易總額為2560億美元,增速超過20%。其中服務貿易進口額為1293億美元,占世界服務貿易份額4.2%,居世界第5位;服務貿易出口額為1216億美元,占世界服務貿易份額3.7%,居世界第7位。
在服務貿易結構方面,旅游和運輸仍占主導地位,但新興服務貿易比重有所上升。近年來,中國運輸服務出口比重呈逐步上升趨勢,旅游服務出口比重則略有下降。2006年,運輸和旅游服務出口額分別為210億美元和339.5億美元,占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的比重分別23%和37.1%,合計占服務貿易出口額的約60%。同時,計算機信息服務、咨詢以及廣告和宣傳等三個新興服務貿易出口部門占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合計較上年同期上升了4%和9%。
日本:從服務貿易發展總體趨勢來看,服務貿易的出口額近20年的增長很穩定。日本服務貿易出口額從1985年的205.2億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1173億美元,出口業績提高了將近4倍。作為服務貿易比較發達的國家,日本服務貿易出口額在世界上的排名基本維持在十強的水平,而其進口額更是維持在前5位。但是與其貨物貿易大量順差的狀況剛好相反,日本服務貿易始終處于大幅逆差狀態。服務貿易逆差大,說明日本服務貿易整體競爭力在國際上處于比較劣勢,在服務貿易結構方面,運輸,旅游和其他商業服務占主導地位。
韓國:韓國雖然服務貿易發展起步較晚、貿易數量基數較低,但其發展勢頭良好。服務貿易總額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服務貿易出口額從1985年不足60億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400億美元,出口業績提高了將近7倍,貿易總額2004年918.1億美元,增長25.2%,2005年1038.4億美元,增長13.1%,2006年1187.4億美元,增長14.3%,2007年1466.3億美元,增長23.5%,年均增速(2004年-2007年)達19%。出口額、進口額分別占世界第15位和11位。在韓國,目前處于第一位的是金融保險、不動產和工商服務業。列居第二的是社會團體和個人服務業,批發、零售業、旅館和飯店業以及運輸、倉儲和郵電業分別處于第三位和第四位。韓國的服務貿易出口結構的變化是:運輸業比重逐步下降,通信、計算機、信息等社會團體和個人服務業比重上升。
二、中日韓服務貿易競爭力分析
目前國際上比較通用的對貿易競爭力的分析,主要是采用了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貿易競爭優勢指數、和優勢變差指數等指標體系來加以分析的,因此,本文也主要以這三個指標為主要分析方法,對中日韓三國服務貿易的競爭力進行分析和比較。
1.貿易競爭優勢指數分析(TC)
貿易競爭優勢指數也叫出口競爭力指數或貿易專業化指數。是指一國進出口貿易差額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可對中國的服務貿易總體及行業的國際競爭力進行分析。TC指數=(出口一進口)/(出口+進口),取值范圍為(-1,1)。TC取值接近于0時,說明競爭優勢接近平均水平,當TC指數的取值大于0時,說明競爭優勢大,而且越接近1越大,行業競爭力越強,越接近-1,行業競爭力越小。
根據TC指數,1998-2006年,三國指數均為負數,說明三國均為服務貿易逆差國;小于均值水平,說明均處于競爭劣勢。但相對而言,中國該指數略高于韓國和日本,且自1998年以來,基本處于穩定狀態,表明中國服務貿易競爭力較為穩定。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雖然它的服務貿易總額在世界前五位,但它的進出口逆差很大,均值達到-0.190,大于我國和韓國,日本服務貿易逆差的擴大導致了其競爭競爭劣勢,但可以看到其競爭劣勢有逐年縮小的趨勢。
我國服務貿易TC指數在9年來都為負數,說明我國目前服務貿易競爭力較弱,服務貿易仍然處于競爭劣勢的狀態。雖然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額在增長,但是逆差現象也一直出現,使得服務貿易TC指數基本上比較穩定,并沒有出現大起大落的現象。同時也可以看出,自2003年服務貿易TC指數達到-0.086以后,2004、2005和2006年,我國的服務貿易TC指數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尤其是2006年,我國服務貿易TC指數為-0.046,為近8年來的最高點,這也說明了我國服務貿易的競爭劣勢在逐年改善,貿易逆差也呈逐年縮小的趨勢。
2.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分析(RCA)
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CA),用來衡量一國某類產品出口量占世界該類產品出口量的比重,將其用于服務貿易,可以對我國的服務貿易總體及行業的國際競爭力進行分析。
其計算公式為:RCA=(Xij/Yij)/(Xij/Yij),其中,蜀表示Yij)種產品出口額,yi表示i國全部產品出口額,即包括商品出口額與服務貿易出口額;Xwj表示世界j種產品出口額,Yw表示全世界產品出口額。
如果RCA指數大于2.5,則表明該國家和地區的服務貿易具有極強的國際競爭力;如果RCA介于2.5-1.25之間,則表明該國家和地區的服務貿易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如果RCA介于1.25-0.8之間,則認為該國家和地區的服務貿易具有中度的國際競爭力;倘若RCA<0,8則表明該國家和地區的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弱。
中日韓三國服務貿易RCA指數1998-2006年均值分別為0.53、0.75、0.75,這說明,在整體上,三
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弱,指數偏低,服務貿易無競爭優勢。與日本,韓國、相比,中國RCA指數在1998年-2006年平均值比同樣是競爭力弱的兩國平均低出0.22,由此可見,我國的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更弱,低于亞洲周邊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
縱向來看,三國發展趨勢平穩。我國1998年服務貿易的RCA指數為0.460,1998年服務貿易的RCA指數比1990年上漲23.91%,達到0.58,1998年——2001年,我國服務貿易RCA指數的平均值維持在0.57左右,但從2002年開始我國RCA指數有所下降,到2005年到最低點,到了0.47,2006-年依然在最低點。因此不難看出我國服務貿易的競爭力并沒有因為經濟的發展而得到明顯改善。
3.出口優勢變差指數分析
出口優勢變差指數,其表達式為:一種產品的出口優勢變差指數p=(Gi-Go)*100,式中:G為某國J種產品出口增長率:G0為某國出口總額增長率。主要是反映一國在一年內服務貿易出口增長率與全部商品出口增長率之間的關系,從而可以看出一國服務貿易的發展情況。
根據p的數值,可以區分為4類:第1類,p大于10,為強競爭優勢;第2類,p介于10到0之間,為弱競爭優勢:第3類,p介于-10到0之間,為弱競爭劣勢;第4類,p小于-10,為強競爭劣勢。
三國相比,日本務貿易出口優勢變差指數為0.3處于弱競爭優勢,超出世界平均水平。我國和韓國均為弱競爭劣勢,尤其我國滯后于日韓兩國,說明我國服務貿易遠滯后于貨物貿易發展,對服務業和服務貿易我國的重視程度應有所提高。
縱向看,1998-2006年,我國服務貿易出口額年均增長15.3%,同期全部商品出口額年均增長達到19.7%,因此,服務貿易出口的增長低于貨物貿易。出口優勢變差指數只有1999年和2001年大于0,其余年份都小于0,尤其在2000年和2003年,P<-10,表現出強競爭劣勢。從1998-2006年我國出口優勢變差指數年均水平來看,-10
4.分行業比較
以上的分析得出的關于中日韓三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分析比較只適用于總體狀況,并不能反映三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全面結構特征,具體到各行業,三國競爭力強弱不盡相同。對于分行業的比較,我們采用貿易競爭優勢指數分析,由于三國服務貿
易主要以三大行業為主,我們主要進行運輸,旅游,其他商業服務三方面的比較。
根據TC指數,三國各具特色,我國在旅游服務中競爭優勢最強,運輸服務最弱,日本在運輸服務中占據優勢,其它商業服務服務在三國中最弱,而韓國則在其他商業服務中占據優勢。三國服務貿易支柱產業為勞動集型運輸,旅游,說明其服務貿易在勞動密集型部門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而資本技術密集型服務部門的出口競爭力極弱。所以其總體服務貿易TC指數皆為負值,出口競爭力很弱。
各具體行業來看,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結構不平衡。從8年來中國服務貿易TC來看,只有旅游業、通訊業、其他商業服務正值。建筑業的指數逐年大,說明隨著中國建筑工程承包、勞務輸出,開始走向海外市場,建筑業的國際競爭力在逐年提高。而運輸保險、專業技術使用、特許費、電影音像均為負值,且數值較小,說明這些行業競爭力相當弱,同時,運輸、旅游、咨詢、廣告宣傳、電影音像的TC指數總的來說是不斷上升的,說明這些服務部門的出口競爭力正逐漸地增強。其中一向被認為是勞動密集型的運輸業與貨物貿易的關系較為緊密,中國的運輸服務在貨物貿易連年順差的情況下,TC指數卻為負值,說明中國的運輸業務大部分還是依賴于進口,國際競爭力正受到嚴峻壓力。
三、小結
從上面的四個技術指標中,得到的結論是基本一致的。中日韓三國服務貿易競爭力均處于弱勢地位,日本服務貿易國際市場占有率遠高于中國和韓國,是三者中競爭力應該最強,日本的服務貿易競爭力指數相對較低,是由服務貿易的進出口結構所致。我國服務貿易雖然近幾年發展速度較快,但是總體發展水平落后,服務貿易逆差形式嚴重,并有逐年增長趨勢,面臨著國際競爭的強大壓力。我們可以借鑒韓國,日本的在某些方面的長處,優化我國服務貿易的結構。首先,立足傳統比較優勢,繼續鞏固發展以勞動和自然資源密集型為主的傳統服務貿易領域,如運輸服務、旅游服務,培育競爭優勢并形成長期動態比較優勢;其次,積極開展生產者服務業,優化服務貿易結構。一方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加快改造傳統生產者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如整合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服務業等;另一方面,重點發展知識密集型的生產者服務業,包括金融、電信以及科技服務、廣告設計、管理咨詢等各類專業和商務服務業,提高這些產業在整個服務業的比重,從而為我國調整和優化服務貿易結構提供強有力的產業基礎。在總量保持穩定增長的基礎上提高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和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并把擴大服務業領域的對外開放成為我們面臨的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