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珍 龍春柳
【摘要】以教師為中心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模式嚴重抑制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主動性,必須向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性學習教學模式轉變,讓學生在課堂內外都成為學習的主人,大幅提高其閱讀能力的同時也提高其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本文從課堂教學模式和課外閱讀實踐兩方面對閱讀的自主性學習教學模式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自主性學習教學模式英語課堂閱讀課外閱讀實踐
高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應根據高中學生認知特點和學習發展需要,在進一步發展學生基本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句話,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創造必要條件。高中英語教師應了解閱讀的本質,改變閱讀教學中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教學模式,向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教學模式轉變,即把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課堂上和課堂外都成為學習的主體。下面,筆者將從自主性學習課堂教學模式和自主性學習課外閱讀實踐兩方面對此問題進行闡述。
一、自主性學習課堂教學模式
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模式可概括為:巧設教案、引導自學→師生交流、啟迪釋疑→即時練習、精講點撥→檢測反饋、內化拓展。即分為以下步驟進行:
1.引導學生進行課文背景探究
此環節目的旨在激活學生的相關知識網絡,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因而教師可以以各種形式向學生提供與課文主題相關的背景知識進行討論,從而水到渠成地由學生自己引出課文主題。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該環節作為閱讀課的引入部分,雖占時不多但意義重大,值得教師們重視。
2.師生互動解決難點
閱讀最重要的一點即把握文章主旨。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各種閱讀技巧由易而難由簡入繁由基本了解文章內容到深入觸及文章內涵。對于難點的解決可采用各種方式如Question&Answer師生一對一學生一對一或者自由討論等。
3.即時練習進行鞏固
此環節意在讓學生化所學知識為自己的能力。復述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環,通過復述不僅可以進一步熟悉課文,還可以鍛煉口語,同時強化概括能力。此外,教師可設計不同難度的交際性任務,引導學生學會在實際中分析信息解決問題。
4.拓展性練習
好文章講究“鳳頭豬肚豹尾”,一堂好課也一樣,拓展性練習是閱讀課有力的收尾。討論是拓展性練習的一個重要手段,教師可給出一個與課文主題相關但又具引申意義的topic,最好選取學生身邊的題材,讓他們不至于無話可說。從討論中可以檢測到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消化程度以及學習能力的提升情況。
下面談談筆者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是如何具體操作的。
Lead-in講授Students Book 6 Unit 5 The power of nature時筆者向學生展示最新發生的汶川大地震的一些圖片和視頻,并鏈接本周剛發生的海地大地震。之后安排一個free talk讓學生描述回憶2008年雪災的情形,談談其對自己生活的影響,從而讓學生了解自然災害的危害。
Reading在講授Students Book 5 Uni4 Getting The“Scoop”時筆者先提出兩個簡單的問題
1. What was Zhou Yangs first task?
A. He wrote his story.
B. He got the scoop
2. How many people read his article(文章) before it is
printed(印刷) and who are they?
an editor from his department,copy-editor,native speaker
chief editor,news desk editor
仔細閱讀文章之后讓學生做選擇題,對新聞的制作流程有一個基本的了解,然后自由朗讀,完成這一步驟后摳掉流程字體,請學生復述制作流程。
Difficult points同樣是講授上一篇課文,因為其中涉及相當多的專業用語,光靠老師在課堂上講授是不足以掌握的。因此,筆者先列出重點短語的中文,學生在文章中自己去找到相應的英語短語。再出現英文短語翻譯成中文,如此兩三遍之后,學生基本掌握重點詞匯。
Retelling這一環節能夠讓學生鞏固所了解的內容,筆者在講授新課時經常使用Fill in the blanks的形式,既降低了難度,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Speaking學生對新聞制作流程和新聞專業詞匯有一個大概了解之后讓學生模仿一個類似場景(如在校刊上制作文章的流程),自由組合做一個dialouge。這樣學生對新聞的制作就有一個深刻具體的理解,就不僅僅停留在課堂上,由此體現自主學習的特點。
Discussion在講授Students Book 6 Unit 4 Global Warming中的Pollution一課時筆者讓學生們談論家鄉錦江河的治理情況以及對自己的生活有何影響,對治理河流有何看法。并推薦學生們登陸本地網站進一步了解錦江河的治理情況以及“創三城”取得的成果,存在的問題,并對此發表自己的看法。因而激發學生對身邊污染情況的重視,拓展了課堂的內容,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二、自主性學習課外閱讀實踐
課外閱讀實踐是自主性學習教學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英語大綱明確指出:“要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單純通過教科書中的課文教學是不夠的,還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有計劃地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一定數量的讀物。”這是因為:第一,現行的課文教學篇目少,篇幅短,不能保證充分的閱讀活動;第二,精讀教學擔負著語言知識教學的任務,故課文生詞和新結構的密度大,不適用于流暢閱讀的訓練;第三,精讀實質上是綜合訓練,大量時間用于為語言點的復用掌握而安排的聽、說、寫操練上,讀的專門訓練不夠。因此,大綱的提出,實際上對我們外語教師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這里所指的課外閱讀即泛讀。首先是讓學生自主獨立閱讀,但又不是“放羊式”的閱讀,而是要在教師有計劃的指導下進行的課外閱讀。所以,泛讀既是閱讀材料的問題,又是閱讀方法的問題。
首先,筆者在給學生選擇材料時掌握的原則是:(1)思想性強,內容健康;(2)材料難易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3)題材涉及面廣,趣味性強;(4)文章體裁多樣化;(5)語言地道、規范。
其次,告訴學生泛讀的閱讀方法不同于精讀。泛讀廣泛、大量、快速,故重點放在針對問題快速地捕捉信息上。主要方法和技巧如下:(1)快速閱讀,知其大意;(2)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3)根據構詞法猜測詞義;(4)注意深層意思的理解;(5)把理解題目作為提綱來讀。
課堂內外兼顧的英語閱讀自主性學習教學模式在應用于實踐的過程中,仍然應當與實際情況相結合,根據不同條件、不同教師及學生的特點而進行創造性的運用,以期教學特色多樣化和教學效果最優化。
只有當“教學”成為真正的“教(傳道授業)”與“學(獨立自主)”,教師成為引路人,學生成為教學主體之后,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更加自覺、主動地學習,從而使“可持續發展”成為可能。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2008.
[2]教學設計原理.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9,11(1).
[3]新概念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