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育軍
摘要侗族素有“音樂的民族”之稱。侗族民歌因侗族南、北兩大方言的差異和地理環境的不同而各具特色,表現在風格、伴奏樂器、音域、演唱形式、聲部等方面。南侗琵琶歌有著獨特的琵琶伴奏和演唱風格。由于琵琶型號、定弦的不同,土語的不同、演唱場所和運用嗓音的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風格各異的琵琶歌。本文通過對南侗主要琵琶歌的基本形態、基本特點和內容的論述,為今后的民族音樂研究開拓廣闊的途徑。
關鍵詞侗族民歌;侗族琵琶歌;旋律;特點
侗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主要分布在湘、黔、桂三省毗連交界地區和湖北恩施一帶。據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國現有侗族人口296.07萬人,僅貴州省黔東南州內大約就有140萬。主要居住在黎平、從江、榕江、錦屏、天柱、岑鞏、劍河、鎮遠等縣內,約占全國侗族人口的50%。其中黎平(36.35萬)、榕江(12.91萬)、從江(13.25萬)三縣共有侗族人口62.51萬,約占黔東南州侗族人口的45%。
侗民族有自己的語言,侗族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與壯族語、布依族語、毛南族語、仫佬族語、水族語、傣族語有著密切的親屬關系。侗族按地域、方言和音樂文化等差異可以分為南侗和北侗兩大方言區:北部方言區包括天柱、新晃、靖縣、劍河、三穗及錦屏北部等;南部方言區包括黎平、榕江、從江、通道、龍勝、三江、融水、鎮遠和錦屏南部。
一、南北兩部分的侗歌特點
侗族民歌因侗族南、北部兩大方言的差異和地理環境的不同,兩地民歌也形成了各自的風格特點。南北兩部分的侗歌不同之處,歸納起來有以下特點。
1風格:南部侗歌一般是坐在鼓樓里、月堂中輕輕唱,慢慢和,速度徐緩,旋律優美抒情,含蓄內在,以室內歌唱為主,具有“室內性”特點。而北部侗歌多是在山坡上、森林里、村頭、河邊放聲抒懷,音樂格調悠揚婉轉。旋律性較強,音域較寬,開朗明亮,高亢激越。以室外對歌為主,具有“室外性”特點。
2聲部:南侗“大歌”和大歌型的“聲樂歌”、“踩歌堂”、“攔路歌”等,均系分部合唱歌曲,而北部侗歌一般都是單聲部民歌,沒有多聲部。
3演唱形式:南侗的大歌、踩歌堂等集體演唱的民歌,無論是男聲或是女聲都用自然的嗓音唱,小歌用很輕柔纖細的小嗓或假聲唱,結構短小,即興性強·而北部侗歌在演唱時,自然嗓音和假嗓可以同時并用。
4音域;南部侗歌的音域多在“6”“5”七度之內演唱,音域較窄,北部侗歌的音域較寬,往往在“5-i”“2-6”11度12度之間。
5伴奏樂器:南侗民歌有大中小三種琵琶,有牛腿琴,有侗笛等樂器伴奏-而北部民歌—般都是徒歌,有時僅用木葉伴奏。
侗族民歌種類繁多,內容豐富,在侗族民間音樂中最具代表性的還是“侗族大歌”和“侗族琵琶歌”。侗族大歌以其自然和聲、多聲部、無伴奏特點家喻戶曉,響遍海內外,而侗族琵琶歌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著我們,以琵琶伴奏而聞名于世。
二、侗族琵琶風格
侗族琵琶歌主要流傳在貴州、湖南、廣西三省(區)毗連的榕江、黎平、從江、通道、三江、龍勝、融水等縣侗族南部方言區。琵琶歌(侗語為“嘎貝巴”),即用琵芭伴奏演唱的形式叫琵琶歌。侗族琵琶歌是單聲部、單旋律歌曲。可分為抒情琵琶歌和敘事琵琶歌兩大類。由于各地使用的琵琶型號、定弦的不同,土語的不同、演唱場所和運用嗓音的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風格各異的琵琶歌。現就較有影響的琵琶歌作論述。
1三寶琵琶歌:又稱車江琵琶歌,屬抒情琵琶歌種類,用中型四弦琵琶伴奏,定弦:“5 6 6 3”,外加果吉(牛腿琴)協奏,節奏明快,流暢、悠揚。這種琵琶歌由男子操琴,男奏男唱或男奏女唱形式。男聲用本嗓一邊彈琴一邊演唱,女聲用假嗓演唱,在行歌坐夜的場合演唱,運用頭腔、鼻腔等共鳴腔體,這種唱法本身有他自己特有的“味道”,特有的音響特色,賦于表演。這種琵琶歌單獨用琵琶伴奏可以演唱,單獨用牛腿琴伴奏的情況幾乎沒有。三寶琵琶歌主要流行在榕江三寶侗族地區。三寶琵琶歌的曲調清雅、歡快,旋律屬五聲羽調式,其中宮、商兩音有時偏高,表現出一定的游移性,整首歌調是由基本段發展而成,并有嚴謹的整體曲式結構。
單獨用琵琶伴奏可以演唱,單獨用牛腿琴伴奏的情況幾乎沒有。主要流傳在榕江三寶侗族地區,用琵琶和牛腿琴伴奏。牛腿琴拉奏主旋律,琵琶伴奏配和弦。
2晚寨琵琶歌:又稱四十八寨琵琶歌,既是抒情琵琶歌的一種,又是琵琶彈唱的一種,主要流行在榕江、黎平兩縣毗連的四十八寨地區和榕江縣西北的七十二寨地區。男聲用三弦或五弦的大-中型琵琶伴奏,女聲用三弦或五弦的中小琵琶伴奏,均為自彈自唱,在整個侗族地區只有四十八寨地區才有女聲彈琵琶唱歌(自彈自唱)。平常多為單個藝人或歌手在家中的堂屋或長廊坐著自彈自唱,主要以敘事、說理歌為主,男、女均用真嗓(本嗓)演唱。晚寨琵琶歌旋律柔美、婉轉、含蓄、溫和,風情濃郁,韻味獨特。基本曲調為:“起、承、轉、合”四句組成的樂段,并具有較強的說唱性。主要由中老年男性藝人用三弦或五弦大型琵琶伴奏。
3洪州琵琶歌:洪州琵琶歌以其獨特的韻味別具一格。洪州琵琶歌流行于黎平洪州鎮平架村和仰沖村,故洪州琵琶歌分為平架琵琶歌、仰沖琵琶歌。平架是黎平縣洪州鎮的一個村,平架琵琶歌離不開樂器琵琶,唱琵琶歌必須有琵琶伴奏,這種琵琶是三根弦的木制小琵琶,一般用杉木制成,音域寬,音色明亮,留傳下來較為突出的作品有古歌、敘事歌、忌寨歌、情歌等。洪州琵琶歌的獨特之處在于男聲、女聲都用假嗓音演唱。曲調悠揚悅耳,熱情開朗,節奏跳躍別具特色,它在侗族音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侗族琵琶歌中的珍品,聽過洪州琵琶歌的無不為它的美贊嘆,國內音樂專家還把它稱之為侗族音樂中的“美聲唱法”。平架琵琶歌屬抒情琵琶歌類,由男子用三弦小琵琶伴奏(形似牛腿琴)定弦“566”。男彈男唱或男彈女唱。
仰沖村在洪州鎮西南方向,座落在地羅山村北麓的青山懷抱中。仰沖琵琶歌的音域雄渾、粗獷、深沉而激越,優雅而不失清亮、悅耳、雄渾,時如叮咚山泉,時如激越的溪流,純樸粗獷,仰沖琵琶歌有著奇特韻味,任何村寨似曾相識的琵琶歌是難以同她媲美的,是侗民族的又一瑰寶。
4六洞琵琶歌:六洞琵琶歌是抒情琵琶的一種,用四弦小琵琵伴奏,小型琵琶音質清脆明亮,常與牛腿琴合作為情歌小調伴奏。男彈男唱或男彈女唱,在行歌坐夜的場合演唱,原先男女聲均用假嗓且多有裝飾音,現在也有改用本嗓的,主要流行在黎平、從江兩縣泛稱為“六洞”、“千里”和“十洞”的地區。六洞琵琶的旋律風格雖與三寶琵琶歌相異。但亦屬五聲羽調式,其中官、商兩音的偏高比三寶琵琶歌更明顯、突出,曲調更加委婉,柔美,比喻形象生動。好的歌手會將歌曲處理得細膩而完美,達到聲情并茂的效果。
另外,還有榕江琵琶歌和尋江琵琶歌,這兩種琵琶歌的演唱形式、演唱場所和內容與六洞彈唱相同。榕江琵琶歌,主要流行于廣西三江、融水縣與榕江、黎平交界處,尋江琵琶歌主要流行在廣西三江、龍勝兩縣和湖南通道縣一帶。
侗族民歌有如絢麗百花遍野盛開,美不勝收,這四種琵琶歌不過是侗族民歌中的滄海一粟,同時也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乃至世界藝術文庫中不可缺少也不可替代的藝術珍品。為我們今后的民族音樂研究,音樂學的研究,開拓一個前景廣闊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