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廣華 丁國浩
摘要:當前,各大高校都在積極努力的探索高校學生黨建的創新路徑及有效模式。通過對現代管理理論中社會系統學派組織有效性理論的研究發現,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有效開展需要實現高校學生黨組織的“外部有效性”與“內部有效性”的“內外統一”,進而將組織有效性理論運用于高校學生黨建的研究并有利于解決當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組織有效性理論;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內外統一”
中圖分類號:G643.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06-0254-02
近年來,各高校黨委普遍重視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學生黨建工作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同時也出現了不少問題。而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是一項復雜的工程,要求高校學生黨組織不僅要適應外部變化的要求而且要加強內部的有效整合,從而保證黨建工作順利進行。
根據現代管理理論中社會系統學派組織有效性理論的要求:一個組織能否適應外環境的變化并適時作出必要的調整,是該組織得以繼存的充分條件,這是組織有效性的第一個要求:即組織的“外部有效性”。當然,這里會產生不一致現象。另外,該組織能否有效地執行并落實上級組織的要求,發揮各層次各部門的整合作用,是該組織得以有效續存的必要條件,這是組織有效性的第二個要求:即組織的“內部有效性”。當然,這里也會產生不一致現象。最后,該組織能否實現“內外統一”是該組織得以長久續存的充要條件。這是組織有效性的第三個要求:即組織的“內外統一”。這是我們所要追求的理想模式。由此,筆者借鑒了社會系統學派組織有效性“內外統一”的分析視角,產生了這篇文章的理論構思。
一、當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總體上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但也存在著以下不可忽視的五個主要問題:
第一,黨的理論宣傳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到位。調查表明,在高校學生黨員的教育活動中,一些教師在向學生講述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時,連自己都顯得理不直、氣不壯,不敢聯系實際,加之運用理論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不夠,從而導致形而上學色彩濃厚,不能有效地觸動大學生的行為和靈魂。
第二,學生黨組織的凝聚力相對不足。調查表明,在實際工作中,基層學生黨組織卻存在著對黨員管理教育重視不夠,組織生活不健全,號召力、凝聚力、戰斗力不足等問題,與校園中日益活躍的各種群眾性社團活動相比,學生黨組織的聲音很是低沉,甚至吸引力減弱。
第三,部分大學生黨員的模范和表率作用發揮不夠。不可否認,我們發展的大學生黨員基本上都是綜合素質較高,政治立場堅定的。他們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宣傳隊、播種機的作用。但也確有部分學生黨員不履行職責,重名利,輕實干,表現是“入黨之前拼命干,入黨之后松一半”,嚴重損壞了黨員的整體形象。
第四,少數大學生黨員的素質亟待提高。這些年來,高校吸納的絕大部分學生黨員能夠自覺維護黨的形象,主動抵制各種不良現象和信息的影響。但也有一小部分大學生黨員不注意維護黨的形象,甚至忘記自己還是一名共產黨員。他們入黨的積極性曾經是那么高,而現在卻是黨性意識喪失,政治意識淡薄,政治敏銳性退化。
第五,發展黨員分布比例不平衡。目前,全國高校普遍實行的學生黨建新目標是,“一年級班班有黨員,二年級班班有黨小組,三年級班班有黨支部。”這一模式下的發展分布比例是不平衡的。首先,表現在低年級和高年級之間特別是和畢業班之間的比例不平衡;其次,表現在—般學生黨員數量和學生干部黨員數量之間的不平衡。
二、組織有效性理論在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的運用
我們通過對當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存在的五個問題的分析,可以看出:
首先,黨的理論宣傳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到位。說明了高校黨組織和教育機構并沒有有效地自上而下地把高校黨建的外部工作做好,不符合組織有效性的第一個要求:“外部有效性”。其次,學生黨組織的凝聚力相對不足。說明了高校黨組織沒有很好地發揮組織內部的有效整合作用,因而不符合組織有效性的第二個要求:“內部有效性”。再次,部分大學生黨員的模范和表率作用發揮不夠、少數大學生黨員的素質亟待提高、發展黨員分布比例不平衡等。說明了高校學生黨組織并沒有有效地落實上級黨組織的要求,加上內部的教育管理制度不完善,從而也違背了組織有效性的第二個要求:“內部有效性”的要求。我們說,發現問題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因而繼續探索實現高校學生黨組織“內外統一”的路徑選擇將顯得十分重要了。
現代管理理論,社會系統學派的代表人物,美國管理學家巴納德認為,一個組織的有效性取決于該組織的組織者接受命令的程度。他分析了組織者承認指令的權威性并樂于接受指令的四個條件:第一,該組織的組織者能夠并正確理解指令;第二,該組織的組織者相信指令與本組織的宗旨是一致的;第三,該組織認為指令與他本組織及組織者的利益是不矛盾的;第四,該組織的組織者在體力和精神上是勝任的。
基于以上理論的指導,我們得出了實現高校學生黨組織“內外統一”的路徑選擇的三個步驟:
第一,正確理解黨中央關于高校學生黨建政策的要求,這是實現高校學生黨組織“內外統一”的前提和基礎。其實,高校學生基層黨組織扮演著一個上傳下達的橋梁作用。而正確理解政策和指令對高校學生黨組織開展工作意義重大,對高校學生黨建的有效性組織起著前提性和引導性作用。
第二,科學探索實現高校學生黨建的新載體、加強黨建的信仰和凝聚力,這是實現高校學生黨組織“內外統一”的關鍵和核心。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積極有效的探索:首先,加強外在的宣傳和內在的“思想政治灌輸”。只要有政黨存在的國家,意識形態的教育就不可避免。其次,探索當前高校學生黨建的新載體。我們可以把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開展在社區、社團、網絡等新的載體上來。最后,積極探索高校學生黨建的激勵機制。“賞識教育”之所以取得近代教育較好的效果,原因就在于不斷的激勵學生。因而,要想較好地調動高校學生黨建的積極性,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三,基本滿足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在物質和精神上的需求,這是實現高校學生黨組織“內外統一”的保障和條件。要保障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有效性開展,基本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一定要滿足,否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就是“紙上談兵”。
三、組織有效性理論在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運用的意義
將現代管理理論中社會系統學派組織有效性理論運用于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創新意義。
其一,組織有效性理論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提高一個組織的效率,達到該組織建設的預期目的,這與中國目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要求吻合。其二,將組織有效性理論引入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只是邁出了一小步,我們可以將其引入整個國家各行各業的黨建工作中去,發揮更廣泛的作用。其三,現代管理理論中豐富的管理組織理論,值得我們作進一步的研究,例如:組織的合法性理論、組織的權威性理論等。從而運用各種管理理論來更好地審視和指導中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從而迎來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美好明天。
參考文獻:
[1]拓宏偉,劉建德.試析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及其載體創新[J].教育探索,2008,(4).
[2]許志偉.探索大學生黨員教育和管理的新途徑[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7:10.
[3]陳琳.管理原理與實踐[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8.
[4]蔡德章,王要武.基于組織有效性的組織管理分析[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7,(2).
[責任編輯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