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里幾乎每天都有大學生找工作的消息,以前我們都考慮大企業,現在可以看看中小企業。”來自中國人民大學09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生王蘭告訴記者。
2009年2月7日,北京第三十一屆“共創未來”人才招聘大會人頭攢動。不到早上7點鐘,老國展中心前已有求職者聚集。
受金融危機影響,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北京上海近日都舉行了大型招聘會。據悉,老國展招聘會兩天時間共有6萬求職者涌入,其中很多求職者對中小企業流露出較大興趣。
與此同時,國務院辦公廳專門下發了《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
此間有評論指出,如何做好大學生的創業和就業工作關系到整個就業工作的全局,而中小企業則在承載大學生畢業生中擔當主力。
600萬就業大軍的求職寒冬
嚴峻的就業形勢,一些專業人才和應屆生主動放低要求,這也為民營企業吸納積累人才提供了一個大好時機。
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即便是高校、名校云集的北京,中、小型企業人力資源部門的人才招聘郵箱里,每天也會接到各學歷層次的高校畢業生的求職簡歷。
今年春節剛過,北京職業招聘現場開門首日就引爆兩萬余名求職者前來此“拜訪”,而這些求職者中大部分為在京就讀的大學應屆畢業生。
國家人事部的統計資料顯示,2009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將接近600萬,加上往年畢業而未能就業的高校生,就業大軍高達1000萬人。
學者趙鋼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了,受“2008年”影響,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青睞”中小企業的原因。
以往,一般民營企業由于規模不大,薪酬不高等原因,很難找到高端的專業人才,尤其是很難得到應屆高校畢業生的青睞。今年嚴峻的就業形勢,一些專業人才和應屆生主動放低要求,這也為民營企業吸納積累人才提供了一個大好時機。
北京老國展招聘會主辦方相關人士的分析也印證了趙鋼的說法。
他表示,出現這種新情況,表明北京人才招聘市場已開始逐步升溫。不少企業在春節過后的經營工作已經步入正軌,人才需求不斷增加。更重要的是,在國外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大多數企業還是看好國內經濟的發展前景,因此企業拓展規模和開發新業務的需求還是比較迫切,并不是像人們想象得那么悲觀。
記者近日在北京海淀區人力資源市場也看到,來此求職的高校應屆畢業生人來人往,手中拿著各種學歷和模板不一的簡歷,流水線般向企業投放自己的資料。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招聘現場工作人員表示,“現在的崗位是供不應求的,今年,有可能成為大學畢業生的求職寒冬!”
各地頻出“新政”廣納人才
針對目前大學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實際情況,在鼓勵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同時,國家還通過各種方式鼓勵中小企業吸納和穩定高校畢業生就業,并給予部分招收大學畢業生的中小企業優惠政策。
例如國家減少招收大學畢業生的中小企業部分稅收,要求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招收非本地戶籍的普通高校專科以上畢業生,各地城市應取消落戶限制等。
廣州市勞動力市場服務中心張寶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從我國目前的產業結構來看,第二產業發展迅猛,第三產業則正在升級階段,勞動力市場上企業的需求量最大,而需求中又以中小企業比例最多,2008年我國中小企業所空缺的職位達756萬個。
“可以說,每一個行業都有一些做得好的企業,每一個單位也都有一些很有前途的崗位。只要大學生是真正有才華、有能力,一定可以在中小企業中把握機會,可以脫穎而出。”張寶穎表示。
張寶穎還強調,就大學生本身的情況而言,不同個體的素質、文憑的含金量等也是有分別的,很多普通大學生放棄了眾多中小企業的發展機會,顯然是不明智的。
“第三產業需要面對很多個性化需要,尤其是服務業領域特別需要一些小型管理公司、咨詢服務公司等,很適合大學生創業。”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曾表示,大學生應該轉變觀念,積極到這個領域發揮作用。
人力資源管理專家藍國慶告訴記者:“像電信、電力、通信等國有壟斷企業,雖然人才需求主要是在畢業生中產生,但由于其編制問題,需求量也不大,加上外企一直以來實行的‘一個蘿卜一個坑’的用人策略,其人才需求也趨于平穩,往往是招聘動作大實際需求卻很少,提高空間不大。”
因此他認為,中小企業如果能夠在此基礎上制定并研究適合吸納和穩定大學生的工作政策,本著服務人才,積累人才,務實創新的用人理念,定會為企業創造雙贏的社會效益。
記者在采訪中也了解到,目前我國相當一部分省市,特別是大學生畢業求職集中的省份,均在積極制定促進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具體方案。各中小企業也都在調整用人政策,最大限度地為大學生就業廣開門路,而一些就業壓力相對較少的省市,則制定更為靈活的就業政策。
在山東青島,今年有畢業生74200多人,提供職位民營企業和三資企業占需求總量的58%以上,國有企業占需求總量36%。
在浙江杭州,行政主管部門加大招聘力度,定期發布用人單位高校畢業生需求信息,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招聘活動,吸引高校畢業生來杭創業。
扶持中小企業可解“燃眉之急”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日發布的《社會藍皮書》也顯示,民營企業和個體戶是大學畢業生主要雇主。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陳乃醒認為:“扶持中小企業就是扶持一部分人的就業。”
中國社科院通過對44.5萬名2007屆大學畢業生抽樣調查,36.2%的本科生和57.1%的高職/專科生受雇于民營企業。從規模看,300人以下的中小企業雇用了48%應屆大學畢業生。
為此陳乃醒認為,中小企業是接納大學生就業的主力軍,可以幫助一部分大學生解決就業“燃眉之急”。中小企業興旺則就業渠道開闊,中小企業衰敗則就業之路狹窄。
有經濟專家建議并指出,基于目前的國際金融形勢,很多中小企業正在萎縮或倒閉,僧多粥少的就業困境無疑進一步加劇。正視這種嚴峻現實,就需要從戰略高度做出謀劃,給予中小企業更多更優惠的扶持政策。
據陳乃醒介紹,中小企業因規模小、資金鏈脆弱,受金融風暴的影響更大,更容易深陷危機泥潭。近段時間國家出臺一系列拯救中小企業的扶持政策,效果初步顯現。
“市場營銷、商務策劃、行政管理、財會、廣告策劃、多媒體設計、室內設計等行業都是中小企業可以提供的,也是目前大學畢業生的首選職業。因此保住中小企業,同時也保證了部分大學生的就業機會。”陳乃醒表示。
“大學生就業最終還要通過市場機制和靈活多樣的就業形式來實現。”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就業與勞動力市場研究室主任張麗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指出,為中小企業創造良好的環境,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就是扶持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