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我見到的最牛的會客廳”南湖汽車站旁做生意的蒲先生用一個當下流行的詞來形容對面的市政工程,他說綿陽會客廳的“牛氣”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
這個橫跨兩個區,面積達21平方公里,總計劃投資上千億的市政工程,被地方政府稱為“最具活力、最具開發潛力、最能充分展示綿陽山水城市景觀特色的城市會客廳”。
然而,地震過后,曾旌旗招展、熱火朝天的會客廳建設場面冷清了許多。地方經濟遭受地震重創之下,承載著綿陽經濟復興夢想的“城市會客廳”前途如何?成了當地百姓關心的話題。
“城中湖”震后低調復工
地震三個多月后,在南河體育中心外的閱報欄旁,一位正在閱讀2008年9月2日報紙的老先生,面對記者關于“綿陽會客廳”的咨詢顯得有些迷茫,“我已經有兩個多月沒有從報紙上看到會客廳的報道了,不曉得還修不修”。
綿陽城市會客廳位于城南三江口區域,北至涪江三橋,南至三江大壩,東至筆架山、富樂山,西至一環路東段和綿三公路,橫跨涪城、游仙兩區,區域面積21平方公里,其中陸地15.96平方公里、水面5.05平方公里。
政府打算在此建成一個比杭州西湖面積還要大的“城中湖”,以此啟動湖周圍21平方公里區域的規劃建設,將綿陽打造成“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山水環繞,碧水藍天”的西部城市。
“5·12”地震之前,當地媒體關于“會客廳”的報道鋪天蓋地。就在地震當天,當地政府機關報的頭版頭條還是市委召開“整治綿陽會客廳亂搭亂建專題剖析會”,報道了市委書記譚力的講話。
查閱當地政府機關報后,記者發現,從2008年6月17日該報刊發了一條關于會客廳工程建設復工以外,截至9月5日,報紙上竟沒一條關于會客廳建設的報道?!半m然現在一切以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為重點,無論會客廳該不該建,但好歹已經做到這個程度了,如果中途停止,那損失也不小”,一位市民說。
9月4日中午,記者來到會客廳建設工地,一名工人正在綿陽市水利局大樓前的樹下乘涼。在他身后,水利局大樓正廳入口處“建設會客廳指揮部”招牌,已被前面一條“大力弘揚抗震救災精神,共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橫幅遮擋。不遠處,兩臺挖掘機??吭诼愤叀T摴と烁嬖V記者,他們在地震后一個月就復工了,現在正建設會客廳基礎設施。
據當地媒體報道,2008年6月12日,綿陽會客廳區域已停止一個月的機械轟鳴聲再度響起,“5·12”地震后重新啟動的會客廳建設加快了步伐。
這條消息受到了不少網民批評。
網民認為,抗震救災、災民安置任務如此艱巨的情況下,大搞會客廳建設不合適。此后,綿陽會客廳似乎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相關信息很少見諸報端。與地震前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相比,現在已經沒有了旌旗招展,橫幅飛揚。該工人說,現在不像以前那樣“天天有領導到工地上來視察”。
工程在規劃之初,當地政府請來了不少中外知名城市規劃專家進行精心設計。會客廳建成以后,整個城南將會成為集會展、旅游、商貿、居住于一體的景觀新城,而整個工程也將投入上千億元資金。
“全面開花”到謹慎拆遷
從聯星化工一直向下到三江大壩施工段,共有3個施工點在繼續施工,相比于地震前會客廳建設“全面開花”的壯觀場面,如今整個工地顯得冷清?!?·12”地震的發生,分散了當地政府建設會客廳的精力。
在紅星村“社會客廳”建設工地,一名王姓民工說,地震后工段只停了半個月,5月27日就復工了。當地媒體報道說,會客廳工程在6月12日全面復工。根據計劃,前期兩年時間將投入30億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這些工人目前主要負責道路和地下網管的鋪設。
地震對綿陽打擊很大,目前初步統計經濟損失超過2000億元。

據綿陽市委書記譚力介紹,2007年綿陽的GDP才800多億,地震不僅把去年的老本毀掉了,甚至綿陽建國以來的積累也搭進去不少。重創之下,投資需要上千億的會客廳能否順利進行成了備受綿陽人關心的問題。
會客廳的基礎設施建設、居民拆遷和安置是兩筆龐大的支出,資金保證是工程能否順利建設的關鍵。
在南湖車站對面的紅星村三隊,幾輛挖掘機正在拆遷民房。坐在旁邊瓦礫上的一位村民告訴記者,他家的三層小樓已經拆了,按照每平方470元的賠償標準,他家可以獲得20余萬元的賠償金,家庭成員每人每月也能領到200左右的生活費。到年底政府規劃的安置房建好后,就可以把家搬進去了。
據說,每戶可以得到總面積不超過160平方米的安置房,安置房費用將在賠償金里扣除,多退少補。
三隊旁邊緊鄰的紅星村四隊,卻沒有一家房屋有拆遷的跡象,部分房屋甚至還貼出了出租的牌子。一位村民說,凡是這一片的都要拆。先拆紅星三隊是因為他們那邊的房子建得不高,面積不大。而四隊的房子家家都修到了5層以上,拆遷成本是三隊的好幾倍,所以暫時還沒動,但遲早是要拆的。不遠處正在施工的板橋小區,是拆遷居民的其中一個安置點,計劃在年底完工,安置1000余家拆遷戶。
綿陽市委書記譚力2008年6月11日主持召開綿陽會客廳建設工作會議。他強調,從即日起,迅速展開會客廳建設恢復重建的各項工作,有關方面必須把會客廳建設的恢復重建工作當作政治任務,迅速掀起會客廳建設的新高潮。
2008年9月8日,記者來到南山公園下的“建設綿陽會客廳指揮部”,綜合辦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5·12”地震影響到的兩條道路,目前施工已經進入收尾階段,整個會客廳工程建設繼續按計劃展開。
“機場”后遺癥的綿陽憂慮
綿陽是四川第二大城市,一直以來綿陽人以四川的副中心自居。但綿陽距離正在打造國際化大都市的成都僅90公里,綿陽要建一個如此浩大的城市會客廳,緊鄰西南大都會成都的綿陽究竟會有多少“客”,成了許多人的疑問。這讓很多人聯想到綿陽的機場。當年綿陽機場在建設中擅自擴大規模,投資大幅攀升,使得機場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
綿陽緊鄰成都,成都雙流機場航線多、航班密,旅客多從綿陽去成都乘坐班機。加上寶成鐵路貫穿全境,便利的交通影響到綿陽機場客、貨流量,所以機場的存在就顯得多余。最后淪落為當地農民的曬谷場,靠政府財政補貼度日。
有人質疑,綿陽機場的投資才8.9億就已經負債累累,一個投資千億的城市會客廳是否會步其后塵?會客廳的建設在當地爭論不一。
“我認為很好,有利于綿陽發展,綿陽獨特的生態環境就該得到充分利用,它會使綿陽更加美麗?!比f博建材市場的私營業主黃銀告訴記者。和他一樣,許多年輕人支持綿陽會客廳的建設。而反對的聲音多來自中、老年市民,在他們眼中,這些工程周期長、投入高,但未必會有高收益。
有人在網上撰文稱,在綿陽這樣一個農村人口占60%,經濟欠發達的西部二線城市建這樣一個“城市會客廳”沒有必要。該作者認為,吸納企業和人才應該在軟環境上多下功夫。還有人說,在目前生態良好的三江兩岸大搞工程建設,本身就是對環境的嚴重破壞。
2008年3月11日,會客廳工程拆遷過程中發生民工被埋事件。一周后,南方都市報以《綿陽“會客廳”夢想和拆遷中的不明死難》為題報道了這起事故,綿陽城市會客廳首次被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更多人透過這起事故第一次知道了綿陽的城市會客廳工程,激烈的爭論由此在網絡上展開。
但所有來自民間的不同意見,并沒有對工程產生任何影響,在地方政府的強勢推動下,綿陽會客廳建設全面鋪開。

窘迫財力難撐城市愿景
“5·12”地震以后,譚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地震災害中綿陽損失達到2000億以上,將綿陽的老本都賠進去了不少。然而,綿陽所面臨的經濟困擾并非地震后才顯現出來。
上世紀60年代大批“三線”建設大軍開進西部山區,一批國防科研院所和軍工企業落戶綿陽。1985年綿陽建市后,當地政府確立了以軍轉民為先導的科技興市發展戰略,科技名城的潛力得到釋放,綿陽經濟上升到四川第二。但2000年以后,綿陽經濟開始一路滑坡并被省內的德陽趕上。1999-2004年,綿陽經濟增長一直低于四川省平均水平,其中有兩年甚至是四川省各市州的倒數第一。工業經濟效益一路下滑,利潤總額只有德陽、攀枝花的“零頭”。
2007年,綿陽的兩個納稅大縣(市)——江油市和三臺縣,被確定為在擴權縣試點,財政歸四川省直管。這兩個縣市工業基礎比較好,2006年江油市的工業產值占綿陽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4。兩縣市的財政剝離,對于經濟迷茫期的綿陽無異于雪上加霜。
剩下的涪城區、游仙區、安縣、平武縣、北川縣、梓潼縣、鹽亭縣情況又如何呢?
鹽亭縣原為國家級貧困縣,目前財政年收入剛過億,但支出已經達4.3億,嚴重赤字。梓潼縣與鹽亭縣一樣,也是一個經濟欠發達的農業縣。2006年地方財政收入3498萬元,支出2.42億元。安縣、北川、平武三縣,經濟稍好于梓潼縣和鹽亭縣,由于礦業和旅游資源豐富,曾一度被視為綿陽經濟的希望。然而“5·12”地震中,三個縣的礦業和旅游業幾乎全部被毀。
游仙區經濟近年逐漸好轉,但財政也是入不敷出,2006年地方財政總收入1.43億元,支出卻達2.16億元。作為綿陽主城區的涪城區,2006年實現財政收入6.01億元,支出5.45億元。當年綿陽全市僅涪城區和江油市兩地的收支略有結余。涪城區也是綿陽城市會客廳的主要區域,被認為是綿陽未來經濟的希望。
然而地震后,綿陽如此糟糕的財力能否支撐會客廳建設?許多人表示擔憂。
“成也長虹,敗也長虹”
2007年7月,《人民日報》以“我國唯一國字號科技城四川綿陽面臨7年之癢”為題,指出了綿陽發展面臨的諸多癥疾。綿陽聚集了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等18家國防科研院所以及西南科技大學等11所大專院校,有博士后流動工作站5個、國家技術中心4個,云集了包括26名兩院院士在內的17萬余名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從數字上看綿陽似乎不缺人才。但是創新人才存在結構性失衡,幾乎所有的院士和絕大多數優秀科研人才,都從屬于幾家大型企業和國防軍工科研院所及其相關單位,與綿陽的經濟社會發展幾乎沒有太大關聯。雖然政府和國防軍工科研單位采取了不少措施進行磨合,但一直不甚理想。
綿陽科技創業園區,硬件條件良好,但真正落戶并最終留在園區內的企業和人才卻寥寥無幾。面積龐大的園區中,企業的數量并不多。開發商在此興建了數十棟別墅和居民樓,科創園現在成了住宅區。有關負責人表示,“這里信息不通,難以形成創新環境。”綿陽中小企業局負責人說,經過認定的高科技企業,在綿陽總共不到200家。一年下來,這些企業幾乎沒有太大發展,如同一潭死水沒有任何活力。
在科技部公布的2005年統計數據中,綿陽高新區每一公頃的產出值只有4000多萬元,而其他國家級高新區的產出多在7700萬元以上,綿陽高新區產業基礎過于薄弱。整個高新區經濟幾乎是“成也長虹,敗也長虹”。長虹一直是綿陽經濟的支柱,上繳的稅收占市財政收入的70%。
這篇報道在當地引起了強烈反響,綿陽市政府經過反思,專門召開了中國科技產業推廣會,一年多來也常有知名企業落戶綿陽的消息傳出。然而,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這個功夫不是一時的,綿陽時常都可以聽到這類消息,關鍵是這些企業來了后經營得怎樣,是否最終留下并且很好的發展了?!?/p>
綿陽建設會客廳的目的,是為了以一流的環境吸引八方來客,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然而,吸引來客的不僅僅是一個城市的硬環境。綿陽城市建設和人居環境都比德陽好,但經濟卻被德陽步步趕超。
綿陽經濟現狀要想改觀,恐怕不僅僅是建好會客廳。更應該考慮如何改革創新機制,如何營造一個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適合企業正常發展的軟環境,而這些問題不是一個城市會客廳所能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