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見有人拍照,黃亞不好意思地用雙手緊緊捂住了臉。
這里是湖北宜昌市區(qū)一個生產(chǎn)蜂窩煤的小型場地。一臺蜂窩煤機器正“突突”地運轉(zhuǎn),有人在用鐵鍬往里加煤。
黃亞剛剛從煤場走到門口,鼻子上、眼睛周圍的煤灰讓她變成了一張大花臉。她起身在身后找了一個臉盆,拿毛巾洗了一把臉,毛巾頓時變成了黑的。周圍幾個圍觀的婦女見狀,“哄”地笑開了。
今年38歲的黃亞和丈夫現(xiàn)在接手了這個小煤廠,也算這里的“老板”,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生產(chǎn)蜂窩煤。這些煤球再由專門的人銷售出去。
老家在重慶農(nóng)村的黃亞和丈夫來到這里很多年了,從最初的小保姆到現(xiàn)在的小老板,黃亞覺得自己已經(jīng)離不開這座城市。
小老板的城市心情
黃亞的老家在重慶云陽縣民和大隊,1997年和丈夫一起來宜昌。那時他們都才二十多歲。轉(zhuǎn)眼,兩人來城里已有10余年了。當年的小青年都已人到中年。
“呆在農(nóng)村吃什么,又沒有多少地。”黃亞說家里有幾畝地,種田養(yǎng)不活自己。很早就萌發(fā)了出來打工的想法。剛來宜昌,黃亞專給人家做保姆,比他大4歲的老公當時在賣煤。
2007年的時候,黃亞夫婦自己租了一個做蜂窩煤的場地,專門把煤做好了,再讓人把煤拖出去賣。平時蜂窩煤生產(chǎn)機就是他們的主要生產(chǎn)工具,每天可以生產(chǎn)一萬塊煤。
接下這個煤場子讓黃亞覺得操心多了,平時生意好每天定點6點得起床,最晚也不會晚于7點起來,而一般要忙到晚上10點才能休息。每年的十月到臘月這三個月是做蜂窩煤生意最好的時候。
現(xiàn)在的煤是每噸320元左右,黃亞透露生意好的時候可賣到每噸500多元。煤礦的漲跌價決定了蜂窩煤的價格。而煤價也是黃亞心情的一個晴雨表,賺得多了,供孩子上學的錢也就寬裕一些。
黃亞夫婦有兩個兒子,大兒子18歲了,現(xiàn)跟著姑姑在河南平頂山讀高中。小兒子剛10歲,就帶在自己身邊。
“娃讀書要許多錢。”黃亞說,現(xiàn)在兩個兒子大的每年就要花掉一萬元左右,小的也要花2000元。
除了孩子上學,黃亞覺得現(xiàn)在哪里都有要花錢的地方,在煤廠就近的四樓租了一套三室一廳的房子,每個月房租要花掉450元,還有平時的生活開銷,兩夫婦上面還有四位老人。
盡管現(xiàn)在對這個家庭來說,最主要的開銷就是孩子上學的花費和一家人的生活費用,自己也當小老板了,黃亞卻也得常常算計著過日子。
每天“六張”的壓力
在黃亞的煤場,有專人做銷售。46歲的陳光恒在這里的主要工作就是賣蜂窩煤,今年正月初二,他就開始上班了。和很多到城市打工的想法一樣,陳光恒也認為,守著家里的幾畝地根本養(yǎng)不活一家人。
“以前是重慶人,現(xiàn)在是湖北人。”陳光恒說自己可以說是湖北人,也可以說是重慶人。老家在重慶市云陽縣江口鎮(zhèn)沈家村五組,2006年,他在離湖北省宜昌市不遠的當陽農(nóng)村買了房和田,把戶口遷了過來。
1997年,陳光恒就來宜昌了。這之前他去過上海也到過浙江、珠海,都在建筑工地打工。現(xiàn)在賣蜂窩煤的生活讓他覺得自由一些。
算上老婆孩子,陳光恒現(xiàn)在一家五口人都在宜昌生活。陳光恒有三個孩子,現(xiàn)在都在宜昌上學。
為了賣煤方便,陳光恒把房子租在宜昌鬧市勝利2路。10平方米的房子每個月得付300元的房租。因為這周圍有一些超市和餐館。這些是陳光恒的老主顧,為了方便送煤他住到了宜昌市繁華地帶。
從煤場把煤用板車拖到餐館,陳光恒的老婆就幫忙把煤從車上卸下來。陳光恒說家里并不是靠他一個人在賺錢,他和老婆兩人一個拖煤,一個下煤,共同經(jīng)營這個生意。生意好時,兩個人每個月共可以賺2500元左右。
“現(xiàn)在每天最低開銷是60元左右。”陳光恒說,每天的房租、生活費等加起來不得少于六張大鈔,隨后打個了“六”的手勢。今天老大看電影,后天老二可能也要去,只看生活費和吃穿,陳光恒算了一筆賬,現(xiàn)在一個月下來的家庭開銷大約在1800元左右。
每月的收入除去開銷,陳光恒說還能落上七八百塊錢。這個錢就存著備用。他說如果不算生活費,三個孩子現(xiàn)在讀書一年要花掉約2000元。
遲早回到起飛的地方
“以后兩個孩子還要上大學,沒想過買房。”黃亞說,雖然在宜昌生活10多年了,也沒想過在這邊買房。生意是邊做邊看。而陳光恒花6萬元把家安在了宜昌附近的當陽農(nóng)村,也有自己的考慮。
“現(xiàn)在外面可以下點力做事,以后老了做不動了就回去種莊稼。”陳光恒說,新買的房子帶8畝旱田,4畝水田。現(xiàn)在主要是在宜昌想給三個孩子找個“好位置”,以后自己老了回家還有地可以種。他說自己就像天上的候鳥,無論離家多遠,早晚都要回到起飛的地方。
三個孩子在前幾年上學的借讀費現(xiàn)在取消了,這對陳光恒來說省了一大筆錢。他告訴記者,現(xiàn)在只要帶齊家長身份證、暫住證、務工證、孩子戶口本,就不交借讀費了。
從宜昌到當陽坐車回家約1個半小時左右的車程,在陳光恒看來,交通十分方便,以后孩子在宜昌上學回家也不遠。而在城市里趁能做事的時候賺點錢,把孩子們帶出來,這對一個父親來說是盡自己最大的能力改善了家人的生活。
“今天就考慮今天,明天就考慮明天,老了的事現(xiàn)在就管不了。”對于自己養(yǎng)老生病的錢,陳光恒說現(xiàn)在最重要的就是把當前的生活照顧好,一家人在城市里可以安定下來,正常生活。
“在宜昌生活肯定比農(nóng)村好。”黃亞說,城里生活有些艱難,但還是愿意長期留在城市,盡管這個愿望實現(xiàn)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