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偉
圖/被采訪對象提供
人物名片
倪忠森,恒潤財務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證券業協會獨立董事,曾負責和操作、輔導恒安集團(01044.HK)、安踏體育(02020.HK)、利郎(01234.HK)的成功上市工作。
“無云天自恒,不語山常潤”。中國利郎成功登陸香港聯交所后,品牌代言人陳道明揮墨為上市操盤手、恒潤財務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倪忠森題下了這幅鑲嵌有“恒潤”兩字的對聯。
本刊記者與倪忠森的首次見面是在一個有風更有雨的日子。10月初,剛剛從香港載譽歸來,這位已經成功操盤過恒安、安踏、利郎三家福建標桿性企業上市的操盤手,又開始忙著培育下一個福建上市企業。于是,自稱性子有點風風火火的倪忠森與時間上匆匆忙忙的本刊記者就從一個會計人的創業故事講起,談到了跳槽、練攤、內家拳、上市和普華永道。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倪忠森是個非常熱愛學習的人,為了學習他甚至不惜跳槽。大學剛畢業時,倪忠森便擁有了一份讓人艷羨的公務員工作。但“一杯清茶一堆報紙”的日子卻讓倪忠森感到了極度的失落。害怕學不到東西,會計專業出身的他毛遂自薦申請到了一家國有企業當上了會計。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這家企業竟然還在使用落后的增減記賬法。而當時,中國處于會計轉型變革時期,國內會計已經開始與國際會計標準接軌,開始普遍采用借貨記賬法。于是,倪忠森心一橫,申請了停薪留職。很快,他“游”向了彼時福建一家大型的臺資企業。
皇天不負有心人,在這里他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原三明市會計學會會長陳元真,中國第一部《會計辭海》撰稿人之一。與以往遇到的師傅不同,這位老師傅不僅無私幫助指點他,還循循善誘,經常“無心”地將一些財務分析案例放在倪忠森“夠”得著的地方,讓這位好學的年輕人得以效仿“蔣干盜書”。經過兩年堅持不懈地“偷師”和實務操作,倪忠森打下了前往深海的過硬專業功底。1992年,全國會計師資格首次采用以考代評方式取材,整個三明地區360人最后就7人過關,倪忠森就是其中一員。
1994年,倪忠森換了一所“大學堂”,他成為恒安集團第一個通過全國統考的會計師。一開始,他還只是在叵安集團旗下的一家外地子公司工作,但秉承當年“偷師”得來的真傳和篤實的專業功底,他除了按工作要求遞交財務報表外,還附上當期的財務分析報告。與眾不同的工作方式讓他專業的形象深深扎根在J叵安高層們的心中,也得到了他生命中的第二個貴人一叵安集團財務靈魂人物許大座董事的認可和賞識。于是,在許大座的悉心裁培下,這位愛學習的人開始得到更多的學習機會。先是被調回總部,負責投資項目的清算、評估。1998年,恒安集團啟動上市步伐,沒有上市操作經驗的倪忠森又有幸加入恒安上市工作組,開始邊學邊做。
與國際同行的首次搭檔,讓彼時的倪忠森感到了深深的震撼。國際同行們“專業化的視野、規范化的運作、系統化的流程、結構化的邏輯”成為他此后的學習和追趕目標,上市操作也成為他的新課程。從恒安上市的懵懂起步,倪忠森開始了從財務高管向上市操盤手的蛻變。
米盧式的CFO
與資本市場的親密接觸,讓倪忠森敏銳地意識到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民企借助資本市場壯大成長。不過讓他心痛的是,2000年前后一些地方的企業海外上市造假被查的消息被陸續報道,某些運作不規范的財務公司也在身邊活躍起來。倪忠森對這些暗流的存在十分不滿,他希望在閩企走向資本市場的路上,能與志同道合人士攜手努力,倡導健康上市和靈活操盤的理念,以專業良心和責任良心,通過對企業現狀的診斷,提供一整套有針對性的整體解決方案,讓上市真正成為企業高速發展的戰略助力。
2006年1月份,倪忠森離開了老東家,踏上了自己的神奇之旅。他的下一站是安踏。其實早在2004年,倪忠森就開始“鼓動”安踏上市了。不過—開始安踏當家人丁志忠并不動心,畢竟上市等于融資是當時國內大部分人的看法,而那時安踏并不缺錢。不過到了第二年,丁志忠參考了各方意見,認識到上市給企業帶來的綜合效益,他主動找到倪忠森。2006年3月份,倪忠森正式接過安踏當家人丁志忠遞來的橄欖枝。
經過一年多的緊張籌備,2007年安踏上市一路凱歌。在招股,階段就獲得了183倍的超額認購,融資額達31.68億港元,加上超額配送部分,總融資額達到35億港元,不僅創下泉州企業在境外募集資金最多的紀錄,也創下中國本土運動品牌在海外資本市場的最大招股規模。
安踏的成功上市掀起了閩企的新一輪上市高潮,但圓滿完成任務的倪忠森卻選擇了功成身退。他在安踏上市前幾個月便著手籌建恒潤公司,當年8月6日恒潤開始運營,倪忠森也開始了從職業經理人到老板的轉變。出于對倪忠森專業和為人的信任。丁志忠除了欣然為其題詞“一切在于專業”,“心態決定一切,行動創造奇跡”,還鄭重將他介紹給了自己的好友——利郎總裁王良星。
此時,利郎正受困于上市前期的改制規范工作。由于之前合作的上市輔導團隊不甚理想。早在2006年便被列為晉江上市重點后備企業的利郎卻遲遲未能登陸資本市場。接過自己公司成立以來的第—大單,倪忠森和團隊成員爭分奪秒搶回之前耽誤的時間。8個月的時間不到,2008年6月,利郎便通過香港聯交所的聆訊(后由于全球金融危機,延宕至今年才上市)。先后輔導了恒安、安踏、利郎三家企業上市,完成帽子戲法后的倪忠森獲得了米盧式的CFO(首席財務官)的稱譽。
會計也可以做老板
面對贊譽,倪忠森坦言自己的愿望更在于能夠擁有—個平臺,做一番事業。
在人們印象中,財務人員一般比較拘謹枯燥,勤勤懇懇與數字打交道,找家好單位混個財務總監的位置似乎就算努力到位了。一般老板要么出身銷售,要么出身技術,很少有財務人員的份。但倪忠森不這樣想。
早在1992年,倪忠森就開始“不務正業”,為日后的創業做起了準備。為了改變職業帶給自己的內向傾向,他選擇了業余練攤來鍛煉自己。從—開始看見熟人就躲,到熟悉掌握討價還價技巧,經過有意識地錘煉,倪忠森的膽量、口才和心理素質都躍上了新的臺階。
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喜歡李小龍,能打一手形意拳和八卦掌的倪忠森在磨練自己外交能力的同時,始終堅持不懈地加強自己的財務和上市輔導技能。在倪忠森看來,上市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財務、法律、稅收、企業管理等方方面面。于是,他主動向書本學、向工作學、向外部環境學,為了得到更好的學習機會,他舍棄了公務員、上市公司財務總監等別人看來值得穩定下來的職位,從公務員到會計到職業經理人到老板,變換了四次職業身份。
一路走來,倪忠森不僅學到了技能,更學到了一種創業的精神和氣質。作為一個輔導了恒安、安踏、利郎上市的操盤手,他近距離接觸了許連捷、丁志忠、王良星等一批福建優秀的民營企業家。在這些企業家和一路伴隨而來的朋友們的無私幫助和愛護下,他才得以順利邁出事業的步伐。倪忠森尤其是對恒安的許連捷主席、安踏的丁志忠主席感滋念滋,正是這兩位泉州商界教父級的人物,給予他的教誨最多,幫助最大,受益良多,他們是永遠值得學習的楷模和榜樣。在這些教父級商界人物身上,他看到了堅韌和智慧,也堅定了自己創業的夢想。
國際同行的交流合作,則讓倪忠森產生了打造資本市場品牌性平臺的夢想。從早年的震撼,到后來的追趕學習,他希望能夠團結一群有志之士,在資本市場這條道路上走下去,將“恒潤”打造成像“摩根士丹利”、“普華永道”一樣的事業型團隊,將這塊招牌一直延續傳承下去。
眼下,對于倪忠森而言,他正在認真尋找下一個教席。歷經多年資本市場的洗禮,盲目跟風上市的企業已經變少,可持續發展和健康上市的理念逐步深入企業的內心,企業上市正在回歸理性。與資本市場相伴而行,這位從會計行里走出的老板在演繹自己創業故事的同時,也完成著自己的布道理想,默默地為海西民企打通走向金融資本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