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華
說到臺灣的“藍綠大對抗”,似乎永遠是解不開的結。選舉時情緒激化到極點,藍綠就像打一場殊死戰,“愛臺、賣臺”滿天飛;但非選舉時刻,藍綠民眾私底下又像朋友,不談政治就天下太平,筆者身邊就有不少這樣的人。看待極端“統獨”不必太認真。
在臺灣,要成立政黨很容易,只要召集一幫子志同道合朋友,召開個“成立大會”,按“人民團體法”規定,月內帶著章程、負責人名冊到“內政部”備案,政黨就成立了。之后,能不能找到黨員,拓展組織,參與選舉,就都是政黨內部的事了。繼去年下半年,臺南縣新化鎮的王老養成立“臺灣共產黨”后,今年3月底,一個名叫“中華民國共黨產”的政黨又成立了。令人詫異的是,成立者正是陳水扁的堂弟陳天福。陳水扁宣稱貪污是為“獨立建國”籌措資金,堂弟卻又籌組“共產黨”,這一家子可真是走極端。
其實在臺灣,這樣的事見怪不怪。“藍綠大對抗”就像著名綜藝節目“超級星光大道”,就是場綜藝秀。重點是,有沒有人觀賞,收視率如何。如果沒人看,不叫好不叫座,泡沫化是遲早的事。2300萬人口的彈丸之地,147個政黨,試想,如果所有政黨都叫好叫座,又何來主流民意。舉例來說,1996年臺灣成立了“建國黨”。這之前,臺灣已有“臺獨建國聯盟”。“臺獨建國聯盟”在“獨派”中歷史最久、勢力最大,但在“建國黨”眼中,還是“不夠獨”、“不夠批判”,于是后者左批民進黨腐化、放棄“獨立建國”目標,右批李登輝是統派,放棄臺灣“主權”,最終自己跳上舞臺當主角。“左批獨,右批統”,雖然玩得不亦樂乎,但兩年后奉李登輝為精神領袖的“臺聯黨”成立后,“建國黨”就泡沫化了。即使“臺聯黨”有老李支持,但仍因“極獨”形象不獲民眾支持而泡沬化,特別是去年臺灣“立委”選舉實施“單一選區兩票制”后,極端政黨基本上沒機會了。
其實,王老養或陳天福現象,反映的只是特定人物對現實的不滿。“臺灣共產黨”去年7月成立后,王老養受訪時曾說,他不講啥主義、信仰,就是討厭當局。用“共產黨”名義,只因當年國民黨害怕共產黨。至于在上海住了8年多的陳天福,顯然也是對紛繁嘈雜的臺灣政治現狀表達不滿。
臺灣一個小島近150個政黨只說明一件事,即你要成立什么政黨,沒人會阻止你,重要的是能否成為主流民意與趨勢。如果只是個人理念,突顯極端,在臺灣這個政治七彩盤上是激不起任何漣漪的。▲
(作者為臺灣資深媒體人)
環球時報2009-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