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劍
千百年來人們不僅創造和發展了聲樂藝術同時也為聲樂藝術的審美開辟了廣闊的天地,使其成為人類精神生活生活不可缺少的內容。
一、聲樂藝術與審美
審美價值是聲樂藝術最根本的價值。聲樂藝術的根源在于審美,藝術是通過審美的多樣性來反映生活的,只有聲樂藝術的審美價值存在時,它的其它社會價值才存在。
審美是藝術產生的前提,反過來,在藝術中審美才能得到充分、完整的表現。
二、聲樂藝術的審美思維
聲樂藝術的審美從本質上講是音樂審美的一部分,也是音樂審美實踐活動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聲樂作品從創作到表演,是一個綜合意義上的實踐過程,當然,它又是一個以體現人聲表現為主導的實踐活動,因為人聲的其它因素(器樂、歌詞)早已和人聲的表現融合為一個有機整體。隨著社會、文化、藝術的發展,人們的審美意識變得更加強烈,更加富有理性和創造性。
1、聲音審美
所謂聲音的美感,主要表現為聲音的情感內涵,演唱者把歌曲思想、情緒和情感注入到歌聲中去,歌聲就具備了美感。
對聲音的音色審美是聲樂審美的重要因素,聲音的音色是歌唱者審美思維的反映,沒有豐富多彩的音色就不能生動地表現歌曲的情感內涵。歌者只有在心理上建立音樂的審美觀念,潛心研究聲音音色的美感,才能恰如其分地表現歌曲情感的變化,聲音才有藝術感染力。
2、情感審美
聲樂藝術的核心是情感,藝術的魅力就在于表現情感,情感審美是一種心理反映,聲音的美感與情感的審美是相輔相成的,只有聲情并茂才是聲樂藝術的最高造詣。
由于人的思想感情受社會環境與歷史條件的規范和約束,因此,感情的發展與表達肯定要受理智的支配,歌唱者的情感表達要力求真實,即要具有真情實感。真情實感主要指作品中人物的信念,以及人物內在的真實感情,它必須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情感審美是心靈的直接語言。歌唱所以能廣為流傳,就在于它富有感人的力量,即情感的力量。
3、音樂感覺審美
音樂感覺就是對音樂審美的感覺。聲樂藝術的審美情感是靠歌唱者的心理感覺來傳達的。一個對音樂毫無心理感受的人是不能感受到演出內容及演唱音樂的特殊美感,音樂感覺的美感只能意會,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心理感覺。音樂感覺的美感是聲樂審美的重要方面。
4、形象審美
聲樂藝術主要表現的中心是人——以人為主體的藝術形象。人不僅具有理智,而且富于感情。只有情與理密切結合的藝術形象,才稱得上是美的藝術形象。演唱在表現以人為中心的藝術形象時,應注意情與理始終密切結合在一起。即使某些描述以自然景物為內容的聲樂作品,看似無人,實則也是表現人的思想感情的。歌唱家在表演過程中把自己的感情傾注到藝術形象中去,使藝術形象有血有肉、生動感人,更加具有美感。
三、聲樂藝術的審美心理結構
關于聲樂藝術的審美心理問題,在歐洲國家早已有專家論述。19世紀,意大利聲樂學派最杰出的聲樂教授蘭培爾蒂將聯想與想象、感受能力及審美能力較廣泛地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他指出,教師必須激發起學生對美的向往,使學生對技能技巧及聲音的音響、音色情感等,才能達到美的境界。因為歌唱最終是使聽眾得到美的享受。
1、聲樂藝術的審美感知
審美感知是指審美感知力和審美感知活動。從審美心理學角度來分析,審美感知是審美感覺和知覺的統稱。在實際的聲樂審美活動中,感覺和知覺是密不可分的,是以音樂感覺為基礎,以音樂知覺為反映形式。
2、聲樂藝術的審美想象
聲樂審美想象作為高級的音樂審美能力,是聲樂審美心理結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它最本質的特性,就是創造性。由創造性而產生的審美的自由想象,可以對審美感知提供的表象進行改造。
3、聲樂藝術的審美理解
審美理解是構成審美心理結構的一項不可缺少的內容,是個體能否真正獲得音樂美感的重要心理條件。聲樂審美理解直接影響著個體音樂審美能力的水平。聲樂審美理解的功能主要表現為一種自覺秩序、規律,在與其它審美心理機能關聯、滲透、組合之中起著統一、規范、限定的作用。同時,聲樂審美理解還具有升華感知、規范想象、調節情感的功能。
4、聲樂藝術的審美情感
情感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的心理反映,審美情感是審美主體對審美對象的肯定或否定的態度及體驗,它反映的是審美對象與審美主體之間的關系。審美情感是審美心理結構中的核心因素,審美感知,審美想象以及審美理解,都是因為審美情感的介入程度和支配力度,而形成具有高低不同的審美能力水平。
聲樂藝術的發展表明,隨著人類社會的變化與發展,聲樂藝術實踐也在不斷衍變,如何使日新月異的聲樂藝術得到科學理論的概括和總結,使它更有力地指導或推動聲樂藝術實踐,這同樣與人們的審美有著緊密的關系。
(作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責任編輯:李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