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金生
在學校所有的工作中,德育是學校工作的靈魂。因此,德育工作應該而且必須始終置于首位,并且要落到實處。而德育工作的內容與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歌曲就是其中的一種重要形式,尤其是革命歌曲,更是該陣地中不容忽視的一支勁旅。在當今中學的校園里,歌曲是校園文化建設中極有生命力的一項內容。俗語說:言為心聲。對歌曲的選取與喜好在一定程度上能體現一個人的志趣和愛好。中學,按說唱的最多、最流行的歌曲本應該是積極進取的、向上的、富有朝氣的,如關于理想、價值、追求、意志等充滿激情、催人奮斗、進取、煥發青春等感染力極強的歌曲。但現在學校里面唱得最多的、最流行的卻是關于愛恨情仇等方面的歌曲。唱得軟軟綿綿、憂憂怨怨,唱者是含含糊糊,聽者是似懂非懂,給人留下的是一種似是而非、啼笑皆非的感覺,尤其是初中生更是如此。本來唱愛情歌曲也無可厚非,也并無不可。只是相對于中學生來說,唱得太多、太濫,是很不合適的。中學階段,是一個人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樹立遠大而崇高的人生理想和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重要時期,也是人的思想、性格定型的關鍵時期。如果在這個階段對學生加強革命歌曲等高雅音樂的教育,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是非常有意義的。因此,我們很有必要重視和研究革命歌曲在中學德育工作中的價值及其相應的對策問題,這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也是時代發展所必須的,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
一、革命歌曲在德育工作中的價值
革命歌曲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和中國人民軍隊進行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以及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創造出來的精神財富,它具有大眾化、民族化和科學化的特點,激勵人們產生保家衛國的豪情壯志和團結協作、拼搏進取的斗志與毅力,同時亦具有教育人們自覺遵守法紀的作用等,這就正如《革命歌曲大家唱(農村版)》里所說:“好的革命歌曲,都是與現實斗爭生活有密切聯系的,它們之所以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甚至是百唱不厭、百聽不煩,正是因為它們反映出我們新社會人們新的精神面貌,有著強烈的感染力。因此,我們會越唱越有勁,越感到勞動的歡快,越感到人們自己的力量,越感到參加祖國建設的光榮,唱一首革命歌曲好比上一堂生動而有意義的政治課,既能活躍生活,又能鼓舞斗志”。
革命歌曲在中學的德育中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具體表現在:
1.有利于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引導學生樹立遠大而崇高的理想
一個人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將決定一個人的作為和社會價值。中學階段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黃金時期。這個階段的青少年處于思想信念初步形成和趨于成熟時期。如果在這個階段選取科學的內容和采取合適的方式對青少年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其意義非常重大,效果非常好。但是,如果對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僅靠說教、說服效果不會很大,甚至還會相反。而革命歌曲,由于其積極向上的精神內涵所在,正是這方面的極好教材,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學習雷鋒好榜樣》等。再加上革命歌曲是以娛樂、欣賞方式(這正是青少年愛唱愛跳的特點所適應的)對人進行理想、信念、道德、為人等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其方式亦可靈活多樣,且隨時可取、可進行。
2.有利于加強學生的組織紀律性教育
對學生加強組織紀律性和團結協作精神的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所必須的。一個人或集體要使自己的事業取得成功,必須有嚴明的紀律和很強的團結協作精神作保證。這就正如一句話所言:一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大小,不在于他的能力,而主要取決于他的態度。而組織紀律性和團結協作精神則是態度中的一項相當重要的內容。中學階段的青少年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時期,很容易受到不良影響,甚至極易沾染不良行為習慣,從而損害其健康成長。而革命歌曲在給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時,往往給人以紀律觀念和團結協作精神的輸入。如《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團結就是力量》《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等是典型代表,它們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觀念和團結協作精神。雖然現在時代不同了,但其精神則是值得提倡和發揚的,其傳頌也是非常必要的。
3.革命歌曲有利于糾正青少年不健康的心理,形成科學的心理和文化觀
青少年由于人生經驗、文化知識水平等方面的欠缺,導致是非曲直觀念模糊不清,極易產生不良的心理意識,如自卑、憂郁、悲觀、易沖動、盲目追求等。而革命歌曲則是以正直、正義、正氣、拼搏、奮斗為主旋律的。因此,對革命歌曲的大規模宣傳和演唱,能在無形中糾正學生關于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為人處世等方面的非正確認識,從而為逐步樹立遠大而崇高的理想、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添磚加瓦。
4.有利于全面占據文化教育的陣營,防止非科學的腐朽的文化內容充斥其間,從而有利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包括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兩個方面。革命歌曲是音樂領域的瑰寶,也是科學文化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如果我們不使那些健康科學的文化內容占據整個德育的陣地,并讓其發揮最大的價值和功能,則會給那些腐朽的、落后的甚至反動的內容以可乘之機。正是由于革命歌曲本身的價值性,決定了它有利于清除文化陣營中的不良因素,引導健康向上、科學的觀念成為社會主流,抵制腐朽的、封建的、落后的和不適合的因素,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健康發展,從而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創造優良的環境。
5.有利于推動校園文化建設活動的開展,為培育“四有新人”提供新的空間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在于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教育科學文化素質,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陣地,擔負著培育人才的艱巨任務。因此,學校必須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不斷創造有利于培養人的優良的校園文化環境。歌曲是校園文化生活中的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讓革命歌曲充實其中并成為其主流的話,則會更有利于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向健康科學的方向發展,從而有力于“四有”人才的培育和健康成長。
二、發揮革命歌曲在德育工作中巨大價值的對策
由于革命歌曲在德育工作中的特殊價值,決定了我們必須重視和推進革命歌曲在校園的發展。但由于時代的變化和青少年思想的不成熟,再加之我們黨和政府在革命歌曲方面政策的缺失,目前革命歌曲在中學并不太受歡迎。因此,必須采取妥善的科學有效的對策來開展這項活動。其基本對策為“發動、鼓勵、引導、推進和獎勵“。
首先,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德育工作中的指導地位。這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決定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性質和方向,決定著德育工作的性質及方向。
其次,大張旗鼓地開展革命歌曲演唱的宣傳發動工作。由宣傳、教育、文化、共青團、出版社等部門聯合組織革命歌曲的搜集、整理、編輯、出版發行工作,甚至可以由財政出資把革命歌曲教材發行到學校。同時,責令有關部門開展對革命歌曲價值的研究和宣傳工作。
第三,努力培訓一支演唱革命歌曲的專業教師隊伍。革命歌曲在校園流行不起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現在鄉村中學一般都沒有專業的音樂教師,二是青年教師大多數不熟悉革命歌曲以及不會演唱革命歌曲。因此,現在的高校(主要指師范)要加強對學生這方面的教育引導和專修訓練。同時有關文化、宣傳、教育等部門應有計劃地對已進入教育戰線工作的年輕教師(35周歲以下)進行革命歌曲的培訓教育。要讓這批教師懂得革命歌曲產生的背景、價值和演唱的基本技能等。這項工作很重要,也很有必要。
第四,對革命歌曲的演唱應采取引導為主、適當激勵的方式。這方面的工作主要由教育機構進行,其主要任務在于讓學生認識到唱革命歌曲的必要性,從而引發其學習的內在需求。其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如開專題研討會、主題班會、文藝匯演等。對于在這方面工作做得突出的學校和其它單位和個人,可以由有關部門給予適當的獎勵。
第五,由共青團、宣傳、教育等部門共同采取措施,把演唱革命歌曲的活動在社會上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特別要使其在校園內“燎原”起來,使其成為學生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其主要措施有二:其一、每年舉行依次由中央到地方(到鄉、鎮級)的革命歌曲演唱會,其參加者不限身份、性別、年齡等;其二,鼓勵學校和班級開展形式多樣的革命歌曲演唱活動,如主題晚會。
(責任編輯:李之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