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國陽
從兒童的心理、生理角度特點上分析,引導小學生學好英語的首要問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會給學生帶來疲倦,沒有了學習興趣的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負擔。”因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學生學習英語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只有創設豐富生動、逼真直觀的情景表象才能喚起師生的情感共鳴,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
一、課前熱身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生好奇心強,注意力不易持久,學習動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周圍事物和環境的顯著變化喚起,無意注意占主要優勢。因此我們在教新知識前一定要調動起學生的情緒,創造良好的交際環境,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課前熱身。只要我們有意識地通過多樣化的活動,課前熱身就能像磁鐵一樣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打開學生的觀察、思維、想象、記憶之門,使課堂氣氛處于高潮,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熱情,從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然后在下面的教學環節中,教師只需提供一個交際的環境,給予學生自主探索新知識的空間就行了。
二、故事創意激發學習興趣
兒童的特點就是好奇、好動、好聽故事、好表現自己。往往一個有趣的故事,孩子們總會想方設法地講給伙伴們聽,讓大家分享快意。牛津英語課本中有許多原汁原味的地道的英語小故事,教師一定要鼓勵學生去講這些故事,去展示自己,讓學生在講故事、聽故事的活動中學習英語。因為學生在展示自己之前,一定會盡心盡力去研究這個故事,模仿這個故事的讀音、語調和情節。有的故事是一個人講述,有的故事是多人合作交流才能很完整地再現其內容,這正適合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情趣,同時可以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因而學生“學”得認真,“聽”得仔細,“記”得牢固,“演”得專注。這是一條促進學生主動發展、挖掘兒童內在潛力的有益之路。
三、游戲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生生性好動,愛游戲,往往一種簡單的游戲都會激起他們很大的興趣。心理學表明: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心理動因,是激勵學生學好英語的內在動力。因此,教師要順應兒童的天性,讓語言在游戲中生存,讓孩子們在盡情表演中去應用、去記憶。通過游戲活動,帶著孩子有目的去玩,讓孩子們都動起來、演起來、樂起來,像這樣將學習的內容通過游戲的形式表現出來的課堂,學生會非常感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水平和教材內容善于運用活動教學法,激發學生的思維。如:
(1)“猜一猜”是學生非常喜歡的活動,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競猜活動中啟發學生思維的成分也逐漸加大,例如,低年級可采用猜物并說明名稱方式;高年級則應加大思維的力度,采用描述猜動物的方式。
(2)“畫一畫”活動,讓學生畫畫涂涂,動手,動腦,邊畫邊說,畫所學的知識,說說畫什么,說說所用的顏色,把學過的多種知識結合起來,內容形式豐富又有趣。其活動的過程就是學生運用內部語言展開思維活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鞏固和深化了語言學習,也切實培養了學生用英語思維的能力。
(3)“休息時間”活動,小學生注意保持時間短,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響。當他們的精神集中到一定的時間后,注意力容易分散, 產生疲勞感,這就需要教師及時的調整。這時可設計一個休息環節,把做動作說是休息,其實是巧妙的將學與休息結合在一起,既調整了學生的情緒,又復習了舊知識。另外還可以采用英語歌曲,邊唱邊做動作的形式來調節學生的注意力。
四、激勵評價激發學習興趣
在課堂上有效的鼓勵評價機制是保持學生學習興趣的強化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失敗、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英語課堂中我們都應圍繞這樣一個目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鞏固和發展英語學習興趣。將學生不穩定的短暫的興趣引導到穩定的、長久的興趣上來。這就離不開評價激勵機制。平時,我們用得最多的是情感激勵,教師用一個眼神,一句贊美的話:A good answer!Good job! Excellent!Well done!Very good!等,就可以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甚至改變一個學生的選擇。當然,還有許多評價激勵方式,如對優秀者可以獎小貼畫、小五角星、小禮物等。當我們的鼓勵評價機制不斷地給學生帶來學習的成功感,而成功又會給學生帶來難以名狀的喜悅和歡樂,評價激勵將會成為學生學習興趣的興奮劑和強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