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普
在《藝術人生》節目中朱軍講了一段他父親的往事,臺下很多觀眾是流著淚看完的。
十年前朱軍的父親還在,那時候是《藝術人生》策劃最緊張的時候,朱軍難得有機會回去看他,所以父親晚年朱軍基本沒在身邊。想讓父母進京小住,他們不肯。朱軍打電話,他們總說:放心吧,一切都好,好好工作,我們看著你呢。朱軍每次回去也就那短短的幾天時間陪伴他們。
朱軍的父母是簡樸了一輩子的人,朱軍給他們買任何東西,父親都覺得是浪費錢。家鄉天冷,還沒供暖,朱軍買了一個電暖氣送給父母。父親很生氣,責備說:怎么又亂花錢?朱軍撒謊說是單位發的,放他那里沒用實在是可惜了,父親才收下。雖然這件事朱軍做了,但很多事沒有做,由于父母的反對,就放下了。
一次看似平淡的探家,成了朱軍和父親的訣別。朱軍回京十天后,老父親突發腦溢血,一直重度昏迷,沒來得及看朱軍最后一眼。這對朱軍打擊非常大,一輩子刻骨銘心。他想到由于父親的反對,由于自己的懶惰,有時候想到為父親做一些事情,但沒有去做,而現在再也沒有機會。
朱軍含著淚對觀眾說:想為父母做些什么,今天卻沒有去做,說明天再做吧。說不定到明天就成了終生遺憾。今天想到一定要去做,無論有多么大的困難,一定克服了去做,因為今天不做,也許到明天就會成為終生的遺憾。
今天想到一定要去做,無論有多么大的困難,一定克服了去做,因為今天不做,也許到明天就會成為終生的遺憾。就是這句話,觸動了人們心底最脆弱的那根神經,朱軍的眼淚,滴到了人們心里,泛起一朵朵浪花,形成共鳴,讓很多人的眼淚不可控制。
有多少人沒有這種遺憾的感覺呢?父母健在,這種感覺可能很淡。很多時候想為父母做些什么,可能由于這樣、那樣的原因沒有行動,慢慢地就習以為常。我們究竟欠下了多少沒有兌現的想法呢?心底那些美好的愿望,起初鮮艷,逐漸褪色,直到有一天親人逝去,成了永遠的遺憾。
這讓我想起朋友的一段經歷:朋友大學畢業后分配到城市工作,開始每月回家一次,后來結婚、生子兩月回家一次,后來擔任領導職務半年回家一次,再后來每年回家一次。突然有一天,老家打來電話,母親心臟病突發,生命垂危,他趕到時母親已經去世。這時他才想起,母親一直未到他的四室兩廳住過一夜。面對著母親的遺像,朋友心如刀絞,酸楚難過,他深深感到愧對一生飽受艱難困苦的老母親。每每談及,朋友總是熱淚縱橫,哽咽地說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孝的兒子。
是啊,今天想到一定要去做。忙,從來都不是理由。心在,愛在,并付諸實施,才能減少遺憾。如果想為親人做些什么,立即去做,才是最佳選擇。今天想到一定要去做,這是我聽到過的最感恩的—句話。
(選自《金田·大眾生活》200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