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乃迪
[摘要]電影海報是電影的一張名片,其中凝結了設計師的智慧與創意,自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誕生以來,電影海報就一直隨著中國電影的發展而進步。在國內各個時期電影海報的設計理念、制作手段、表現技法多種多樣,各具特色,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在設計中加入木刻版畫、民間剪紙、中國畫及中國傳統服飾等民族傳統元素,使中國電影海報設計在新時代中呈現出豐富的民族性特色,為推動中國電影逐步走向國際舞臺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關鍵詞]招貼;電影海報;傳統元素;藝術設計
電影海報是一門視覺藝術,也是一種視覺媒介,可稱之為電影宣傳畫,同月份牌、年畫、宣傳畫一樣統稱為招貼畫,一般張貼于影劇院、廣告欄或是張貼在大街馬路等公共場所,屬于招貼設計的范疇,與諸如戲劇海報、音樂劇海報、美術展覽海報相比,其發展的歷史并不長,它是隨著世界電影的誕生而逐步發展起來的,僅有百余年歷史。電影海報采用平面設計的手法將電影轉換為一種視覺圖像,通過形象及文字等信息的展現,向人們提供影片的主要內容和主題、劇情等資訊,滿足大眾了解影片基本信息的要求和審美需求。它是電影的高度概括和濃縮的產物,其作用在于推銷及宣傳電影,同時兼有廣告和藝術的雙重功能和魅力,協助電影完成大眾傳播的任務,其快速性、滲透性和時效性是傳達電影信息暢通無阻的有力保證。
人類何時開始使用海報,頗難考證。國內中文詞典也沒有對“海報”一詞作過專門解釋,在我國古代,人們就將信息寫在紙上張貼于戶外,傳播給大眾,我們一般把這種海報稱之為告示。清政府時期洋人的海船載洋貨在我國沿海碼頭停泊,將“poster”張貼于碼頭沿街各醒目處。以促銷其船貨,沿海市民稱這種“poster”為“海報”。依此而發展,以后凡是類似海報目的及其他有傳遞消息作用的張貼物都稱之為“海報”。那么,從“海報”的表現性和目的性來看,海報應該屬于“招貼”的一種,因為“招”指注意,“貼”指張貼,意即為招引注意而進行張貼。牛津詞典里對“招貼”的解釋也意指展示于公共場所的告示,或以其他方式展示的印刷廣告,它是戶外廣告的主要形式,也是最古老的形式之一。電影海報屬于招貼設計的一種,對于一些經典的電影,打動我們的已經不僅僅是電影本身,其富于創意的海報形象如同電影凝固的瞬間,會長久地留在人們的記憶當中。
近百年來,經過中國幾代電影人的不懈努力,設計出了許多令人難以忘懷的電影海報。在設計時借鑒多種藝術表現手法,在手繪海報時期,有著名畫家的手繪海報作品,如黃胄的《阿娜爾罕》,程十發的《枯木逢春》《林則徐》《玉色蝴蝶》,顏地的《南征北戰》《翠崗紅旗》,張仃的《祝福》,石天的《趙一曼》,海雄的《雞毛信》《董存瑞》等,都已成為百看不厭的藝術品。這一時期多采用水粉、油畫、素描、國畫、版畫、連環畫等,還采用攝影、雕塑以及剪紙等藝術形式,在現代電影海報設計中,設計師們同樣在傳統文化中找到了豐富的文化補給,在中國電影的海報設計中充分運用了很多中國傳統元素。一、中國木刻版畫和傳統民間剪紙在海報設計中的應用
木刻版畫和剪紙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電影海報設計運用較多的一種形式,木刻版畫是一種古老的、獨特的印刷藝術,具有自己特殊的藝術語言和表達方式。在中國民間流傳較為廣泛,它是利用不同類型的刀具,根據創作好的畫稿在平面木板上鑿刻成凹版或凸版,并通過油性或水性等顏料拓印于紙面上而成,中國木刻版畫可算得上是中國古代的裝飾藝術海報。20世紀二三十年代,魯迅先生大力倡導“為大眾而藝術”的新木刻運動,對中國早期的電影海報產生了深刻的影響,1926年北京光華影片公司發行的對開《燕山俠隱》木刻印制的電影海報,海報上面四分之一畫了一騎馬男子,下面四分之三寫的影片名稱、編劇、導演、主演、發行公司及簡單劇情介紹,完全符合電影海報的基本要素,雖構圖簡單,視覺沖擊力較弱,但作為早期的電影海報有如此構圖也已極其不易。木刻類元素的電影海報發展到20世紀八十年代,無論從構圖設計還是色彩的表達上,都已漸趨成熟。例如,《紅色娘子軍》的電影海報,以木刻版畫的形式表現,以紅色黨旗為背景,著力刻畫了娘子軍的颯爽英姿;電影《聶耳》的電影海報,以木刻的形式表現中國萬里長城和大面積黃色調背景,凸顯面色悲壯奮力指揮的聶耳,使我們仿佛聽到了《義勇軍進行曲》雄壯的歌聲;《早春八月》等電影海報,都是利用木刻的藝術效果來表現五四以來的時代精神。在現在的海報設計中,更多是通過電腦合成處理成木刻效果,來表達設計者的設計思維,如《李小龍傳》(香港版海報)及周星馳主演的喜劇電影《凌凌發》的電影海報,也都是使用了木刻版畫的藝術效果,令人印象深刻。
剪紙更是中國古老的傳統民間裝飾藝術之一,其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紀,剪紙常用于喪葬以及祭祀儀式、裝飾等方面。用紙剪成各種造型隨死者下葬或葬禮上祭奠燃燒,此外剪紙還在祭祀活動中用于裝飾供品;在漢唐時期,民間婦女用金箔或彩帛剪成各種造型貼在髻角作為時尚的頭飾。發展至今,剪紙成為一種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民俗藝術。剪紙藝術講究圖案式構圖,虛實相間以及明暗的強烈對比,其線條規整流暢,色彩對比明快、強烈。這一藝術形式用于電影海報設計中,能強烈地表現中國的民族性特點,基于民間故事拍攝而成的電影《白蛇傳》《北斗》及動畫片《猴子撈月》等,它們的電影海報均采用民間剪紙設計元素,取得了良好的視覺效果。一方面,剪紙藝術為群眾喜聞樂見,易于為受眾接受;另一方面,剪紙與民間故事在審美上具有相通性,民俗藝術賦予民間故事以更多傳奇性因素,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也與影片故事內容能很好地契合。
二、中國傳統繪畫在海報設計中的應用
在中國傳統繪畫中,工筆的工整、嚴謹,富于裝飾藝術效果,寫意筆墨簡練且形神兼備,寥寥數筆便表現出物象特點以及現場氛圍狀況,能達到一種酣暢淋漓的意境。把傳統繪畫的筆墨意趣和內涵應用于電影海報設計中,易于拉近與中國觀眾的距離,因為受眾在迅速接受電影內容的宣傳中,容易產生審美性共鳴。1959年出品的電影《林則徐》,邀請國畫大師程十發進行海報創作,他用中國水墨的表現手法塑造了林則徐的英雄氣勢,成為手繪海報中難得的精品。《小街》的電影海報,采用簡單、醒目的筆墨語言,黑白相間的虛實對比,形成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力。還有例如電影《青蛇》《十面埋伏》等;動畫電影《哪吒鬧海》《山水情》等片的電影海報。其中《青蛇》的海報設計,兩位女主角橫仰躺于畫面左下角,背景中國古典小鎮的處理為紅色淋漓的水墨朦朧而富于詩意,透露出濃烈的欲望和淡淡的哀怨,畫面構圖簡潔、相互襯托、相互疊加,營造出宏大的氛圍且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也充分體現了電影海報貼于街道、懸掛于櫥窗時要求有遠距離醒目的效果。
三、中國紅色調及紅燈籠等元素在海報設計中的應用
電影海報的設計和其他種類的設計一樣,最重要的
是依靠豐富的聯想與想象來完成一個好的創意,在創意的過程中,要能打破時空找到各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系,這種聯系是在形式上有某種相似性,也可能是在含義上有某種相近性,這種超現實語言的應用會使海報獨具特色。電影海報的色彩設計應從整體出發,注重色彩的情感性與象征性,注重各構成要素之間色彩關系的整體統一,以形成能充分體現影片主題的色調。《大紅燈籠高高掛》的電影海報是這種特色的經典之作,畫面呈現中國紅調子,穿著紅色旗袍的四姨太頌蓮坐在紅色的新婚炕上,綠衣二姨太為其按摩拿肩,后面呈放著紅色的被子,后面炕上和屋頂有著中國傳統的紅色燈籠,背景墻上鏡框中懸掛著穿旗袍的古典女人像,海報中將各種不同傳統元素進行移花接木、改頭換面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幅獨特的審美圖像。色彩雖是紅色基調,但彌漫于影片中那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的懷舊意蘊,卻較好地表達那種封建深宅大院、泯滅人性的殘酷,使影片的主題與血色般的紅色基調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四、中國傳統服飾在海報設計中的應用
在中國傳統元素及傳統服飾應用的海報設計中,《滿城盡帶黃金甲》《赤壁》《夜宴》的海報盡顯中國傳統服飾之美。其中以張藝謀導演的《滿城盡帶黃金甲》最為經典,在充滿著濃郁中國古典色彩宮廷中,劇中所有人物都穿戴著中國傳統皇家服飾,特別是皇帝皇后華貴的服飾和皇后繁復的頭飾,更是傳達出雍榮富貴之氣。從《阮玲玉》《花樣年華》到《色·戒》的電影海報也讓中國傳統旗袍充分展示了東方女人獨具韻味的極致美,襯托和體現了中國傳統服飾的生活積淀和內在厚度,給觀眾以無限遐想。在表達我國少數民族的影片中,少數民族裝飾形式在海報設計中更易被觀眾接受,如《冰山上的來客》《相約在鳳尾竹下》《一葉小舟》的電影海報設計中,采用中國少數民族特色的服裝和色彩,采用民族裝飾圖案的設計傳達出一種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不僅適合少數民族影片的內容宣傳,在藝術審美上更是獲得了相當成功。在《冰山上的來客》的電影海報中,維吾爾族服飾和解放軍形象形成鮮明的對比,并采用木刻形式來表現,給觀眾形成一種強烈的好奇感。《金銀灘》的電影海報,設計師手繪了少數民族典型服飾,不但符合劇情需要,也起到了吸引眼球的作用。
五、結語
中國電影海報在其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兼容并蓄,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設計規律,已漸漸成為一種獨特的視覺藝術,極具觀賞性和裝飾性。它在傳遞電影信息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美好的視覺享受和審美愉悅,并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平面設計的發展狀況。中國電影海報設計仍在不斷進步和發展,逐漸形成自己新的風格。但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各種傳媒的產生,海報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電影海報的發布場所也發生了轉變。當今宣傳媒介已被電視獨占,覆蓋范圍廣、圖像生動逼真的電視一問世,廣播、報紙等這些傳統媒介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張貼墻頭的宣傳海報更是受到毀滅性的沖擊。如今的電影海報更多地出現在報紙、雜志上,介紹某個影片的拍攝、放映或者獲獎情況,也出現在相關網站上,預告節目、推薦影片、提示觀眾收看,電影海報的設計和制作,也告別了傳統手繪的設計方法,多采用電腦三維技術與攝影圖片結合的方式。
縱觀電影海報的發展歷程,從手繪階段到電腦設計時代,這一藝術形式越來越需要設計師具備專業性知識。同以前相比較,現代電影海報的傳播形式更多、途徑更廣、傳遞信息的功能更強。隨著中國電影走向國際化步伐加快,就需要設計師在國際性圖像語匯中找到自身鮮明的民族性內涵,在中西文化的差異性和激烈碰撞中找到獨顯本民族優秀的文化特征,并充分應用在設計中,使其宣傳性在新時代中以民族性姿態走向世界影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