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園林職業技術教育改革是職教工作者面臨的一個新的問題。從園林職業技術教育的現狀出發,對當今園林職業技術教育的改革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和建議措施。
[關鍵詞]園林職業技術教育 現狀 改革 建議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320135-01
近幾年來,我國職業教育形勢普遍好轉,曾經影響了我國大部分地區職教發展的“冷空氣”已經減弱[1]。如何走出困境,探索出一條適應職教層面學生的改革方向,以培養出新時期、新形勢下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是擺在每個職教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園林職業技術教育的現狀
(一)可喜的職教形式。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培養的人才日益符合崗位能力的要求。畢業生就業率的穩定提高,使人們學習、發展的觀念發生變化。學校瞄準崗位實際需要開展教育和培訓,企業在資金、設備、師資方面支持學校的雙贏局面正在逐步擴大[2]。
(二)園林職教制度和教學體系不完善。在現行的招生制度指導下,篩選出一批文化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進入職業技術學院學習。學生往往在此之前并不知道園林是什么,也不了解自己有無這方面的特長,發現自己不適合之后為時已晚。其次,學生們長期接受應試教育,在其影響下,人文素質較差,知識面較窄,對事物的理解也較狹隘,缺乏創造性。
(三)園林職教教學內容欠佳。當前,園林職業技術教育中教學內容欠佳是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某些課程沒有直接面對職教層面學生的教材,我們只能采用本科院校具有較高理論難度的教材代替,這顯然不能適應基本的教學需求。
(四)園林職教組織結構存在缺陷。我國現有的職教結構普遍是一個“金字塔”式的結構,一些教師忙于校外工程,沒有時間看書、研究和自我提高。園林職教結構當然也不例外。這樣一種組織結構是很多問題的關鍵。
(五)園林職教學生觀念落后。很多人認為,園林專業學生的出路只有從事園林設計的造型和圖樣表現工作。學生也深受其影響,普遍認為專業學習偏重于園林設計構思、景觀造型和園林空間,而忽視園林工程與技術,以及相關的園林設計標準及規范、園林經濟知識和現行法規等多項內容。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當今國際國內園林市場不僅需要一流的設計人員,更離不開懂技術、會工程的園林專業技能人才。因此,為適應市場需求,迫切要求園林職教學生觀念的轉變,引發教育各個層面的改革。
(六)園林職教學生競爭意識不強。隨著近幾年職業技術教育辦學規模的擴大,“進門難”將成為“進門”相對容易,這便要求更加重視培養園林職教學生競爭意識,重視教學質量。
二、對當今園林職業技術教育改革的建議
在職業教育目前面臨好轉的形勢下,要把握園林職業技術教育的方向,對發展思路、培養目標、教學體系和課程計劃等進行全方位的改革,注重專業教育的整體結構和學生綜合素質、創新能力與職業技能的培養,注重多學科的滲透以及園林理論的發展前沿,強化 “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教育[4]。
(一)改變現有發展思路和辦學思想。要改變現有的發展思路和辦學思想,樹立固本清源、瞄準前沿的辦學思想。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獨立思考、懷疑精神、批判意識以及綜合分析能力,綜合素質高、有思想的高級園林實用性人才。
(二)完善現有教學體系。將應試教育變為素質教育,強調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用自己的感覺去思考,充分尊重學生的主動性和個性。我個人認為應該抓好引導發展、獨立發展;關注過程、強調快樂創造;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全新的模式代替舊的、單一封閉模式等環節。
(三)改革教學內容、加強課程計劃和課時安排。要出臺一系列能適應社會發展并與市場聯系緊密的新教材。針對園林專業實踐性強的特點,應結合實際加強課程計劃和課時安排。同時,我們應針對學生基礎和社會需求,努力培養更多的施工與管理一線的技能人才。這就更加要求合理地安排課程計劃,調整設計類課程和施工管理類課程的課時安排。
(四)拓寬專業口徑,培養多層次的人才。隨著園林業發展,其相關產業也隨之發展。它們每年也需要大量的園林專業畢業生,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綜合能力的要求也有所提高,除了施工管理能力、設計能力外,計算機應用能力、外語、公關能力等也成為用人的重要標準。因此,要改變以傳授傳統技能為目的的職業技術教育方式,除應滿足基本的職業需求條件外,應盡量拓展教學體系上所能覆蓋的知識范圍。在教學中,要因材施教,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促進人才培養的多樣化,滿足素質型教育的要求。
(五)重視快速設計的職業訓練。近幾年,社會上的業主對設計時間往往限制很緊,方案變更頻繁,設計周期大都短到幾天,這是市場激烈競爭、追求經濟效率的必然結果。在課程設計中加強快速設計訓練對適應社會需要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學中,我們應該進行CAD、PHOTOSHOP、3DMAX教學,為教學注入新的活力。但是,不能讓學生過于沉溺于學習計算機之中,荒廢了手頭基本功訓練,徹底變成了眼高手低之人。
(六)重視生產實踐。園林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學科,以往培養的學生在實踐能力方面往往較差,學生畢業到單位后需要被培訓一至兩年才能勝任工作,這正反映了教育與社會實踐相脫離的問題。為了彌補這種缺陷,在教學中要重視生產實踐實習,加強管理與指導,注重檢查與質量驗收工作。
(七)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在教學中,應該實行“嚴出”制度和“競爭”機制,嚴格考試,實行淘汰,對考試不及格者實行重修、降級、退學等管理,體現市場經濟的優勝劣汰。
參考文獻:
[1]鄭一軍,開創建筑教育的新局面,建筑,2002(12):45-50.
[2]潘光,中國建筑教育的失敗與彷徨,中國教育報,2004.3.
[3]劉俊,重大建筑學教育,重慶大學學報,2003(6):56-58.
[4]董杰,教學計劃沿革,南方建筑,2003(2):399-407.
[5]姜涌,建筑教育的新領域,建筑學報,2002.5.
[6]李冰,教育中的生產實踐,中國教育報,2002.5.
作者簡介:
段曉鵑,女,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建筑與藝術系助講,園林實訓室主任,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