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用珍
同伴互助,專業切磋是校本教研的根本;教師協作,共同發展是教研活動的靈魂。為了使每個教師在群體的合力中都有較快發展,我們圍繞“三課一循環”開展活動,促使教師人人參與,在互補共生中合作成長。
1集智研討課。
每學期每個教研組不定期地根據學校教研主題進行理論學習,精心選材,進行集體備課。由教研組長帶領教師先寫出個案,再集體討論修正形成共案。最后根據本班學生特點和教師自身風格,完成各具個性風格的個案,在教學實踐中實施。構建起“前瞻性學課一集智式備課一相互間說課一執教人上課一沙龍式議課”的集備教研模式。在集備的基礎上由一名教師實地上課。其他教師參與聽課、評課,共同感受集體備課的效果。這項活動的開展為我們共同成長搭建了一個交流的舞臺。而同步進行的是課前與課后都開展的學科反思研討活動,針對存在的共性問題制定改進措施,最后以改進的課堂教學觀摩為樣板,指導老師們付諸實踐。從而達到“一項活動,受益多人”的目的。
2結對展示課。
我校有5名山東省骨干教師。4名青島市教學能手,多名膠州市學科帶頭人。學校充分挖掘優質教師資源,要求骨干教師與青年教師結成教學“幫扶對子”,在教學中結對幫扶。如青年教師每周至少聽課兩節(一節是師傅的課,另一節是其他老師的課),每學期上匯報課一節,認真閱讀一本教育理論專著,做好讀書筆記,撰寫教育教學論文一篇,作好工作學習的匯報總結:骨干教師每學期審核教案8篇以上,隨堂聽結對教師課10節以上,檢查教學常規3次以上,指導結對教師上匯報課一節,每周為結對教師上一節示范課,指導撰寫一篇論文,寫好一份專題總結。通過名師展示,帶動全體教師追求清新的教學藝術,為各科教學提供觀摩的樣板。
3平行同題課。
我們開展了同年級、同學科教師同備、同上一節同課題的課活動,即由本級部自行確定內容。進行集體研討式備課,擬定切實可行的授課方案,在共案中各位教師再形成具有個人風格的個案,然后每人上課。課后。組內教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一起分析、研討、解剖每個人的教學,在說課、評課與反思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4循環筆記本。
在我們班主任隊伍中,有一本大家最珍愛的筆記本——班主任反思循環筆記。所有班主任依次記錄自己在教育教學實踐、班級管理、學生教育中的經驗、反思、教訓、心得體會等。這種方式,徹底改變了教師對教育工作的認識,它使班主任在觀摩別人中增長智慧,在反思自己中提升經驗,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彼此研討、交流、合作是幫助自己提高的捷徑。
這些活動使我們教師走到了一起,勁往一處使。力朝一點用,團結協作成為我們克難制勝的法寶。一位老師在她的日記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在我的教學工作中,同事的幫助、名師的指點給了我莫大的鼓舞,在一次次的研討中,我也收獲了豐碩的成果。我深切地體驗到:教師不是孤單的一個人,只有融入集體的洪流,傾聽、對話、交流、溝通、共享,才能共同提高,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