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明 劉遠闖 王超
中圖分類號:G84G8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12-224-02
摘要:現代社會人們需要一種精神支撐自己的信念,進而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既定目標。作為當代大學生,生活在校園里也需要一種精神,這就是體育精神。它存在于高校校園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既影響著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也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積極的影響和作用,本文章就試從體育精神對高校校園文化影響的表現進行闡述,得出現代體育精神已經成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一部分。
關鍵詞:體育精神;高校;校園文化
現代社會人們需要一種精神支撐自己的信念,進而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既定目標。作為當代的大學生,生活在校園里也需要一種精神,諸如愛國主義精神、集體主義精神、團隊合作精神、助人為樂精神、見義勇為精神、勤奮刻苦的學習精神。這些精神都在體育精神的內涵中有所體現,它存在于高校校園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既影響著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也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積極的影響和作用。
一、體育精神的概念
體育精神是指體育運動中所蘊含著的對人的發展具有啟迪和影響作用的、有價值的思想作風和意識。體育講求“健康人生”,體育精神就是“健康向上”的精神,就是追求人的健康發展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人的潛能以爭取精神世界的健康自由的心理狀態,這種執著的追求常表現為勇氣、耐力、意志力等。體育運動往往能反映出一個人不懈奮斗的精神,改變一個人的命運,這些無疑對當代大學生有著積極影響和良好的促進作用。
二、校園文化、校園體育文化和校園體育精神文化的定義
校園文化是學校本身形成和發展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主要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范的行為準則。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校園文化建設的宗旨,就是有助于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即體魄健全,身心健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它具有互動性、滲透性和傳承性的特點。任何一種校園文化一經形成后,必然會傳承下去,不因時代、社會制度不同而消失,其精神實質是永續的。
校園體育文化是在校園環境中以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為目標、以身體練習為手段、各類體育知識為主的物質和精神的總和,是高校師生進行各種體育活動過程中所形成的環境和氛圍,核心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精神和體育意識,也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體育活動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反映。校園體育文化可以分為校園體育物質文化和校園體育精神文化。而易銀強[1]則認為校園體育文化是在校園特定環境下的一種亞文化,是社會文化的一個分支。是體育精神和物質的總和,也就是指以校園為活動空間,學生和教師為主體,運動的各種手段為前提,多樣的體育鍛煉為內容的一種獨特的群體文化。可簡單概括為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隱性的文化。而隱性文化又是校園體育文化的核心內容,旨在培養大學生的體育精神和樹立終身體育體育的意識。
校園體育精神是指在一定歷史階段,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積淀、整合和提煉出來的,具有校園特征反映校園體育文化的行為準則、價值觀念和意識的總和,是校園人的體育精神生活方式和意識形態的反映。是體育教育的重要窗口,在高校文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包括個人精神和集體精神。同時還能夠增進了解和友誼,提高凝聚力和戰斗力,鼓舞士氣,振奮民族精神和團隊精神。
三、體育精神的主要內容
1.培養公平競爭精神
在當今市場經濟的體制下,“競爭”是不可避免的,處處都存在競爭,只有競爭才能夠提高戰斗力,將最優秀的遴選出來。校園體育精神是給體育競賽加上一個特定的校園環境,因而他的公平競爭精神性質沒有改變。無論勝敗與否,贏贏得風光,輸也輸得體面,在這種公平競爭之下,沒有絕對的勝者也沒有絕對的失敗者,這就是學校體育精神的魅力所在,從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為:重在參與,參與競爭。
2.培養頑強拼搏精神
在激烈的競爭中,想要取得成功就得付出一定的努力,就要執著追求,堅定自己的奮斗目標,培養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同時還有助于喚醒人們的主體意識,追求上進,積極進取。
3.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一直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主旋律,作為祖國建設中堅力量的在校大學生,弘揚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更是義不容辭的責任。體育精神倡導個性的張揚與集體配合相結合,我們不壓制個性的發展,也沒有忽視集體的發展,體育精神很好的處理了個性與集體的關系。在體育精神的指導之下,既弘揚了個性又培養了集體主義精神,可謂是一舉兩得。
自從王治郅、巴特爾、姚明、易建聯和孫悅先后加入美國籃球職業聯賽NBA以來,國人開始把越來越多的目光聚集到了美國職業籃球場上,關注他們所在的那支球隊,關注他們所在球隊每一個賽季的成績、每場比賽的過程和結果、關注他們球隊的每一名隊員并熟知,進而為他們加油,為他們高興或難過。這也是愛國主義的具體體現,我們都明白大家關注的其實并不僅僅是外國的職業聯賽,最主要是因為我們中國小伙子們在里面曾經或是正在奮斗、拼搏,正是因為他們的奮斗和拼搏也使得中國國際影響力和籃球水平不斷的得到提升,大家的關注在無形中也強化了自己的愛國主義精神。青年學生思想激進,更容易為這種精神所感染。還有剛在我國成功舉辦不久的第29屆北京奧運會上,許多高校的場館設施也作為比賽場地使用,許多學生競相觀看,為我們的體育健兒加油助威,無形之中既加強了愛國主義教育又培養了民族自豪感,因而可以說體育精神的作用是巨大的,是一種無形的、強大的力量。
4.開放創新精神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動力和靈魂,同時也是一所學校能夠長久立足關鍵。校園體育活動在開展的過程中,使得學生有足夠的空間去創新,在公平競爭的前提下,可以靈活多變的組織一些體育比賽。而為了取勝他們會想盡辦法、不斷對原有方案提出創新以豐富比賽內容并獲取比賽的勝利,也就逐漸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
5.體育道德精神
通過參與體育活動,大家學會了如何通過體育進行人際溝通和交流,也懂得了尊重對手,也理解了“友誼第一 ,比賽第二”的體育道德精神。可以說學校是培養體育道德精神的發源地。
四、體育精神的作用
1.提升學生群體的凝聚力
學生通過一起參加體育運動項目,不斷培養自己的團隊合作精神和頑強拼搏、吃苦耐勞的精神。尤其是一些集體項目,只有大家團結一致,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長,才能夠取得較好的成績,通過這種體育精神,促成了他們團結協作的意識。
2.激勵作用
付出就有回報,回報會讓人有一種成就感,沒有回報就不會有讓人產生做一件事的想法或是叫做行為動機,無論回報的結果好與壞,只要是有就會讓大家去嘗試。
人們通過平時的刻苦訓練、賽場上的拼搏最后取得成績,成績作為回報使他們成為一種強大的動力,使他們在今后的訓練中更加刻苦努力。正是這種體育精神成為一種巨大的激勵因素,讓大家更加積極主動進取,奪取勝利,給大家提供一種強大的信念支撐,也為擺脫困難、實現理想提供了力量源泉和動力。
3.社會輻射作用
當校園體育精神通過某種渠道延伸到社會的時候,它便有了社會輻射的功能。如學校向社會宣傳體育精神,為社區提供體育場所,學生走出校園為社會體育服務等都是校園體育精神外延的表現。它為社會提供了服務,也使得校園體育精神不再限于學校特定環境下生長和繁衍,開始向社會外延。同時,因為校園體育精神的這種外延輻射功能才使得學校與社會相融合,達到共同發展、共同進步的目的[2]。
五、結束語
體育精神作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重要的一部分,對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起著巨大的作用,因而不能夠忽視體育精神的重要作用。作為高校應該充分利用好、發揮好體育精神的作用,培養大學生的團隊精神和意識,把大學生培養成為全面的發展的優秀人才,為祖國建設貢獻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易銀強.淺談籃球運動與高校校園體育文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11(30),404;
[2]章羅庚.校園體育文化導論[M].湖南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