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雅楠
摘要: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實際、最有效的內驅力,是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質量的一個關鍵問題。本文通過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導趣、引趣、提趣、生趣、增趣、激趣幾種方式,讓學生輕松、愉快、主動、有效地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學習興趣實踐情感導趣引趣提趣生趣增趣激趣
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實際、最有效的內驅力,是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質量的一個關鍵問題。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也認為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所學知識本身的內在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輕松、愉快、主動、有效地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幾年來,我在教學實踐中,圍繞這一課題做了一些嘗試。
一、巧打“頭板”——導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的開頭雖然是短短的幾分鐘,但它往往是影響一堂課能否成功的重要環節。如果教師總是千篇一律,照本宣科地教導,會使學生厭倦情緒。扼殺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因此,作為教師對教材應有準確把握,設計出能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新穎導語。具體地講,教師可通過講述與本節課有關的故事、名言、俗語等導人新課;可在新課的開頭針對教學重點、難點設置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有目的地聽課;也可用國內外發生的一些重大時事作為講解新課的導語,使它成為引發學生注意的焦點,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總之,教師要根據自己所講的內容,設計各種形式的開頭,打動學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達到“課未始,興已濃”的目的,促使學生迫切學習。
二、巧設疑問——引趣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設置疑問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有疑問才能激發學生認識上的矛盾,使學生處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狀態,從而撥動學生求知的心弦,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引發學生探索問題的熱情。相反,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平鋪直敘,一講到底,不去想法設置一些好的疑問,就不可能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熱情,即使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依然會無動于衷,有的甚至昏昏欲睡。因此,教學過程中適當的、巧妙的設疑對于充分調動學生起著關鍵的作用。教師可以采用幽默故事引趣法、漫畫、圖片、電教直觀引趣法、直接設疑引趣法等。如學習“青少年要敢于和善于同違法犯罪做斗爭”時,我向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無業人員劉某在學校附近攔住一位同學強行所要20元錢,這屬于什么行為?你發現后應該采取那些既靈活機智又符合法律的具體措施同這種行為做斗爭?”這些問題的提出猶如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頓時激起了學生思考、爭辯的興趣。通過引趣法的使用既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和教育性,又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教學和自我教育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理解了知識,提高了認識,又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學效果大大提高。
三、手段直觀——提趣
德國著名的教育家、哲學家赫爾巴特說:“真正感覺的觀察比只單純的描述更為可取。”思想政治課的主要內容是對學生進行良好心理品質、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確思想方法的教育,其中涉及許多深奧抽象的概念、原理以及有關辯證法、方法論等方面的知識,學生學習起來很吃力。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和要求,把書中的一些知識、事例或者故事等繪制成相應的漫畫、圖片、圖表,并在課堂上用投影儀等直觀教具將其展出,而后進行分析。這樣,教師可以利用電教手段把書本理論知識變為動態的、立體的、彩色的、有聲的、形象的知識,給學生以鮮明生動的形象感覺,就可以激起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如學習“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時,讓著名藝術家郭蘭英演唱的歌曲《我的祖國》縈繞在學生的耳畔;學習“兩個文明一起抓”時,播放了《今日華西人》的錄像;學習“培養愛國情操的基礎途徑”時,與學生一起回顧了五十年國慶慶典的盛況;學習“人類面臨嚴重的環境問題”時,出示了漫畫“落淚的地球”,讓學生結合課本內容解說漫畫,并聯系實際談體會。這些手段的直觀性、可識性,使課堂教學妙趣橫生,將課堂氣氛推向新的高潮,從而給學生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四、風趣幽默——生趣
法國著名演講家海茵茲·雷曼麥說過:“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地提出更為人所接受。”蘇聯著名教育家斯維特洛夫認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的助手是幽默。”如果說注意提高對學生的教育藝術水平能讓學生喜歡聽某位老師所上課的話,那么只有不斷提高政治課教學藝術水平才能讓學生真正地喜歡政治課。這是政治課牢牢把學生吸引住的關鍵所在。因為他們在接受過哪怕是最生動的教育之后,面對的依然是煩人的知識。如何把枯燥的政治知識化解成通俗的語言以利于學生輕輕松松掌握呢?我在實踐中也進行過有益的嘗試。比如進行“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運動”的教學時,結合汽車的生產開始組織教學:先讓學生想一想,一輛汽車需要有哪些部件組成,然后假設(在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讓每個學生承擔各個部件的生產,生產資料都是各個學生私人所有(在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每個學生承擔的生產任務能否獲利而進行,于是就出現了一輛汽車不是少了方向盤,就是沒有玻璃,或者缺少了發動機,或者缺少了汽車的外殼……總之,一輛汽車是殘缺不全,弄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哈哈大笑,從而完成了對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與生產社會化這一基本矛盾理解;進行“惟利是圖是資本家的本性”的教學時,引用了日本一家電影公司為一部專門介紹自殺方法的影片所做的廣告:“喂,你失戀了嗎?你破產了嗎?你患艾滋病了嗎?那么,請自殺吧!本片謹向你提供最佳的自殺方法,既簡便易行,又毫無痛苦,是一種美的享受!”這則廣告使學生了解資本家進行生產的直接目的和根本動機。把枯燥的知識講活,讓死的知識說話,無疑是有利于學生接受知識,提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但是,這一切都需要教師不斷提高教學的藝術水平,而采用這樣生動、風趣、幽默的教學手段就是其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五、學有成功——增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有利于成功。在學習上,當學生克服困難、突破難關獲取了某種知識時,心理就有一種成功的喜悅,就會產生極強的求知欲,形成向著目標奮斗的信心和興趣。如提問學生,要因人設計不同知識層次的問題,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答問題,都有成功感;課堂教學中要多表揚,多讓學生有自信心;當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循循善誘,要耐心地幫助學生逢山開道、遇河架橋,使他們從“山重水復”無路之地走向“柳暗花明”的成功境界。一句話,盡最大可能地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六、培養情感——激趣
心理學的常識告訴我們,相融的師生關系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緒。列寧說:“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真理的追求。”教學過程是師生情感雙向交流的過程。政治課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喜歡這位老師,也會喜歡這位老師所授的課,這就是常說的“愛屋及烏”。如果學生不喜歡這位老師,甚至害怕或討厭這位老師,要想他們對這位老師的課感興趣是很難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和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真正關心、愛護學生,利用一切條件、場合與學生打成一片,關心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把握住學生的脈搏,抓住他們的興奮點。當教師摯愛的感情“投射”到學生的心靈上時,就會換起學生的共鳴,從而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抓住“興趣”不放,思想政治課就會越上越“活”,就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其更主動地發展自己、完善自己。這樣,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就能真正落在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