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碧
摘要: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改變以往那種陳舊的教育觀念,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改變以往依賴心強。跟隨老師慣性運轉的被動學習方式,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關鍵在于如何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本文對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興趣的方法作了一些探索和嘗試。
關鍵詞:主動學習學習情境探究情景
心理學研究表明,青少年兒童是有個性的,他們的活動受需要和興趣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動須以某種興趣作為先決條件。由此可見“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興趣是開發智力、啟蒙智慧的鑰匙。是使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勇于探索的基礎和內在動力。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改變以往那種陳舊的教育觀念,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改變以往依賴心強,跟隨老師慣性運轉的被動學習方式,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關鍵在于如何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現就我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與同行進行交流和探討。
一、尊重學生,架起師生之間親密的橋梁
情感培養既是教學目標之一,又是完成教學目標的動力和手段。教師創設和諧的教學氣氛和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顯得尤為重要。實踐證明:學生對學科的感情很多來源于他們對教師的感情,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親其師,信其道”。我們要熱愛學生,了解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在學生學習困難時給予幫助,在成功時給予贊揚,正確對待學生間的個體差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評價時做到不褒此貶彼。對學生要多鼓勵,少埋怨、多指導,少責備。
大家一直以為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不僅要能說,而且要說清楚。但是我覺得教師還要能聽,聽明白。不要因為學生的問題簡單幼稚而嘲笑;不要因為學生的突發奇想而嗤之以鼻。總是居高臨下,咄咄逼人會嚴重影響師生之間的交流,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尊重與信任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
二、合理創設探究情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思考、研究問題的內在動力,它能促進學生積極探索,大膽猜想,并能更好地推動學生獨立、積極地深入探索問題。
如:講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時,教師設計情境問題:“下面我們做一個游戲,請同學們寫出一道一元二次方程并解出兩個根,把根告訴老師,讓老師猜出你們的方程。老師根據根與系數的關系能很快說出原方程,同學們信不信?”學生們都感到驚訝。就想弄清楚老師的秘密在哪里。學生就根據游戲中透出的信息:已知兩個根就能確定原方程?就會對兩根作加、減、乘、除等運算,把運算結果與系數對照,發現出一些規律,再根據這些規律猜想一個結論。即根與系數的理論,再運用公式進行驗證,從而得到根與系數的關系的定理。
學生的自主性在于對問題的興趣,因此教師每一堂課都應精心營造課堂氣氛,合理創設探究情景。
三、給學生留有足夠的空間,提供學生參與數學探究活動的機會
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運用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某單位謀劃春節期間組織員工到某地旅游,參加旅游的人數估計為10-25人,甲、乙兩家旅行社的服務質量相同,且報價都是每人200元。經過協商,甲旅行社表示可給予每位游客七五折優惠;乙旅行社可先免去一位游客的費用,其余游客八折優惠,該單位選擇哪一家旅行社支付的費用較少?
請同學們試解決這個問題(不限定方法),你是用什么方法解決的?有沒有其他方法?與你的同伴討論和交流一下。如果你是利用不等式的知識解決的,在得到不等式的解集后,如何給出原問題的答案?應該如何表述?
通過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來解決問題,對多數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教師在教學時,應循序漸進,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同時,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解答,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不斷探索,積累經驗,逐步提高自己。
在教學過程中要確保學生有自主探究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充分地看書,充分地思考,充分地討論交流,讓學生有充分自由寬松的學習時間,允許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鍛煉思維、活躍思維,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活化課堂教學,就是要使學生達到課堂上“思維活躍流暢,創造性精神涌動”的最佳意境。現代信息社會需要有探索能力、有創新精神的人,因而數學課要有探索活動,教師要提出探究性問題,搭起討論的舞臺,以便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解決問題有四個步驟:“弄清問題一擬訂計劃——實現問題一回顧”。教師應啟發學生對一個問題從多方位、多角度去聯想、思考、探索,這樣既加強了知識間的聯系,又提高了學生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興趣。
雖然學生獲得上述結果要花許多時間,這樣可使學生活動自由了,參與意識爭強了,思維更活躍了,學習興趣提高了。
綜上所述,老師現在的教是為了以后不教,學生的學是為了在生活中自主地攝取知識。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結合以上四個方面,把思維的權利還給學生,把問的權利交給學生,把做的過程讓給學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工作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