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愛麗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在新世紀、新階段的重大理論創新,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認識的深化和拓展,是我們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的科學把握,是我們黨抓住重要戰略機遇,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實現黨的執政使命,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做出了《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道出了全國人民的共同心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已成為時代的主旋律。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概念,首次完整提出是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將其正式列為中國共產黨全面提高執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胡錦濤總書記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必須在經濟發展的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完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公正,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這些重要論述為我們描述了和諧社會的美好前景,同時也給我們國有企業提出了新的課題。構建和諧社會,離不開企業的積極參與,構建和諧企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應著力抓好幾個關健問題。
一、謀發展,為構建和諧企業奠定堅實基礎
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問題,這是國有企業發展的一條重要經驗,也是構建和諧企業的必然要求。構建和諧企業的關健在發展。筆者認為,發展就是將企業做強、做大、做久,使企業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使之成為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這是國企發展的目的,也是實踐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只有發展,創造更豐富的社會物質財富,使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生活才能更加和諧。只有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才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才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方面的需求,這是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也是構建和諧企業的基礎。
二、促穩定,為構建和諧企業營造良好環境
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社會穩定是人民群眾的共同心聲,是改革發展的重要前提。要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穩定是和諧的前提,同時也是發展的基礎。構建和諧企業,必須保持企業的平穩、安定、有序。沒有穩定,構建和諧企業就無從談起。在構建和諧企業的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企業重大事項必須集體討論決策的原則,制定了廠領導班子議事規則,充分發揚民主,不搞“一言堂”,定期召開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及時剖析民主管理的薄弱環節,不斷提高企業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切實增強班子整體的工作合力。我們積極支持企業工會組織依法開展工作,充分發揮工會組織在實現民主管理,促進和諧共建上,全面履行維護、參與、建設、教育四項職能,充分發揮紐帶和推進作用、倡導和組織作用以及溝通和協商作用。企業工會也堅持以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和廠務公開制度為實現民主管理的有效形式,不斷充實和豐富內容,逐步建立形成企業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基本制度,充分代表和體現廣大職工主人翁的地位。
三、繁榮企業文化,為構建和諧企業推波助瀾
關于文化問題,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說得很明確,宗旨就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企業文化作為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法碼,是推進企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恒久動力。各級黨組織要加強對企業文化建設的領導,把企業文化建設納入企業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
首先,用先進理論指導企業文化建設。在新的歷史時期,企業文化建設也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等十六大以來的一系列大理論為指導,確保企業文化不偏離正確的前進方向。同時,堅持傳統與現代相統一,繼承與創新相結合,不斷授予其新的時代內涵,進一步激發廣大職工的工作干勁,讓企業文化成為企業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的強大助推器。
其次,要加強精神文化建設。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懈動力。要全面認識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取其精華,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
再次,要堅持以人為本,努力建設和諧文化。要突出體現職工的社會價值,尊重職工的獨立人格,為職工的成長成才和生活娛樂提供寬廣的舞臺和適宜的活動場所。
四、完善領導班子建設,為構建和諧企業提供堅強領導
構建和諧企業,關鍵在班子。建設一個懂經營、會管理、善團結、作風硬的領導班子,打造企業堅強領導核心,是構建和諧企業的內在要求。
一是要強化理論學習,不斷提高領導干部素質。領導干部素質的高低與企業和諧息息相關,領導干部的素質提高了,在構建和諧上才能有思路,才能制定出有利于和諧的決策,而學習是提高領導干部綜合素質的根本途徑。為此,要注重學以致用,努力做到“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使學習成為一種需要,學有所為,學有所用。從適應當前形勢需要出發,按照政治素質好、團結協作好、經營業績好、作風形象好的標準,抓好“四好領導班子建設。通過增強學習能力,努力構建學習型企業,打造學習型團隊。
二是要增強班子團結,不斷形成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是發揮好班子戰斗力的基礎。班子成員應自覺堅持民主集中制,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完善并嚴格執行黨委內部的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這樣能夠有效增強班子的整體合力。
三是要加強作風建設,增強干部創業的韌性。班子成員應努力發揚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團結奉獻的優良作風,牢記“兩個務必”,堅持勤儉辦企業,堅決抵制弄虛作假、急功近利、鋪張浪費的不良風氣,不斷增強廉潔自律意識和拒腐防變能力,為職工做出表率。同時每名班子成員要密切聯系群眾,樹立執政為民的理念,要求別
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發揮好示范表率作用。
五、國有企業構建和諧企業應正確處理好的主要關系
和諧企業中的“和諧”涉及到企業系統中的方方面
面,它包括企業的“內部和諧”和“外部和諧”。所謂“內部和諧”主要是企業內上下級單位及各職能部門之間的和諧;企業與職工的和諧,職工與職工的和諧等;所謂“外部和諧”主要是有經營業務的企業與客戶的和諧,企業與地方政府、企業與企業和諧,企業與環境、社會的和諧,等等。因此,國有企業要構建和諧企業,就是要理順各種利益關系,化解各種利益矛盾,不斷促進企業系統中各部分和要素的和諧發展。
正確處理好企業內上下級單位及職能部門之間的關系。實現企業系統中各部分與要素和諧,首先是要促進企業內上下級單位及各職能部門之間和諧。近年來,許多國有企業都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一些企業中仍然還存在著結構不完善、各利益主體責權利關系不明確等問題。由此,促進企業內上下級單位之間和諧,就是要提高認識,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不斷健全和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處理好企業內上下級單位之間的責、權、利關系。其次是企業內各職能部門之間也要協調合作,和睦相處。不同部門之間只是職責分工不同,但其目標都是促進企業發展。因此,應積極促進企業內各職能部門的互相協調、相互配合,實現各職能部門整體功能的最大發揮。
正確處理好企業與職工、職工與職工的關系。“企”字無人則止。國有企業構建和諧企業,促進企業與職工和諧是根本。職工既是和諧企業的主體,又是“和諧”的創造者,只有企業與職工和諧了,企業構建其他方面的和諧才有了根基和依托。而要處理好企業與職工的關系,首先是要堅持以人為本,把維護職工的根本利益作為企業開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注意傾聽職工的心聲,尊重職工的意見和建議,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其次是要關愛職工,不斷改善職工的工作條件、優化生活環境,深入開展“送溫暖”活動、扶貧幫困活動,積極為職工排憂解難。第三是要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以創建學習型組織和爭做知識型員工等活動為載體,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積極營造職工各盡所能、各得其所的工作環境。同時,要積極為職工之間的交流搭建平臺,促進職工之間互相尊重、相互理解與相互支持,和睦相處,在企業中營造融洽的人際氛圍,形成推動企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總之,構建和諧企業不僅是一種愿望,更是一種責任,必須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抓住重點,全面加強,將促進企業和諧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調動一切有利于和諧的因素,凝聚所有推動和諧的力量,進而實現企業持續永久的和諧。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軍川農場社保局
(責任編輯/石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