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玲
[摘要]如何實現外語課的有效教學,一直是廣大外語教師在實踐中努力探索的課題。黛安?蒙哥馬利在詳盡分析了學生、教師與教學任務之間的關系后認為,課堂上發生的教學低效問題,大多不是學生引起的,而恰恰是教師的低效組織方式和不明智干涉引起的。為此,他提出了三個原則,這三個原則對我們從事外語教學工作的人來說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關鍵詞]CBG PCI 3MS
一、CBG(Catch Them Being Good)原則
即“保持學生良好狀態原則”。在課堂外語教學過程中,每一個學生與特定的外語教學環境都存在著一種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動態關系,人的各種心理活動(包括認知、動機、態度、情感等)與人的外部行為是在特定的學習空間產生的。因而,促使學生良好反應和保持學習動機的最好策略,就是采取積極的態度肯定學生,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課堂上被提問的學生回答不出時,應該想到這是學生對外語中某一部分知識點沒有內化為內在知識結構的組成部分,需要教師重新解釋一下,決不應露出不滿,甚至連一聲無可奈何的嘆息都不應發出。越是對理解力差、成績不好的學生,越要考慮令其回答那些力所能及的問題,以此不斷增強其成就感和自信心,尊重、維護其在外語學習中應享有的平等地位。
上課期間,教師應與每一位學生進行個人的、積極的交流,針對其作業內容、完成質量等說一些鼓勵的話。布置練習后,教師應在教室內來回走動,察看學生的作業情況,一個點頭或微笑,一句贊賞的話,一聲親切、熱情的指導,都會引起學生的興趣。遇有學生“搗亂”時,不要大發雷霆,問一些諸如“為什么就你這樣?”之類的問題,更不要如臨大致,撇開教學內容,滔滔不絕地訓斥一番。一個手勢,一個眼神,或靜默幾秒鐘,往往就可抑制頑皮學生的干擾行為。一次上課時,幾個學生閑聊,先是低語,后來聲音變大,課堂秩序有些亂,微笑著提議:Lets select aloud talker will give us a speech next time.學生理解了此句的含義后很快安靜下來;另有一次也是有幾名學生無心聽課,相互閑聊。我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帶有缺口的圓,學生感到疑惑,紛紛猜測其用意。我解釋道:很簡單,我累了,意志力又不強,所以沒有留下圓滿的結局。外語學習不同樣是這個道理嗎?此后的二十分鐘里,教學秩序一直很好。
二、PCI(Post Cognitive Intervention)原則
“積極認知干預”原則。這一原則的要求是,教師應理解和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即理解和觀注學生如何學習和學到了什么。具體運用這一原則的做法是:本文來自墨者資訊
1.當學生完成某一任務時,教師不能對它草率地瞧一眼,打個鉤就算了事。外語課上,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或交際能力的訓練完成后,教師應從質量角度予以評價,對完成的方法或技巧加以指點。
2.教師應鼓勵和培養學生的自覺學習意識。外在語言知識的內化是一個心理調節過程。皮亞杰認為,應該鼓勵這種調節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用一種有意義的方式,將內在的知識圖式適應新的信息。比如,語法是一項重要而又難掌握的學習內容,教師在進行語法教學時,要設法訓練學生獨自理解概念和運用語法于交際語境的習慣。一組精心選擇的例句展示給學生,由其獨立分析和概括某一語法的特征,用有意義的方式來思考和運用這類句子,學生的學習動機就會得到強化,就會更自覺地投入學習。
3.在外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方面,教師要合理運用操練組織方式,使學生的能力訓練具有性、實效性。在單詞記憶上,筆者采用“滾動”式操練法:一篇課文的十個生詞劃分為若干組,先是要求學生在限定時間內完成第一組的記憶,包括發音、拼寫、詞義,時間一到馬上檢測該組生詞的記憶情況。之后再進行第二組的記憶訓練,限定時間一到,除第二組單詞外再抽查第一組單詞。以此類推,一課時完成五十個單詞的初次記憶。口頭交際訓練,有時練習句型時,以兩人為一組進行看誰組成的語句多的對練;有時練習詞語用法時,以投影片、錄音帶提供的某一情景,由學生充當解說員進行自練,海闊天空任他談;有時練習即興語言運用時,設置程序,使某一情節的對白,一方聲情關茂,一方張口無聲,讓學生進行補練,由于眼、口、腦、耳并用,與生動的情景相聯系,學生感到興趣盎然。
三、3MS(Management、Monitoringand、Maitenance)原則
即“管理、監控和維持”原則。在上課時,教師總會采用一些基本策略,達到吸引和保持學生注意力的目的。具體操作如下。
管理采取什么手段,以什么思想為指導來管理外語教學課堂,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一般而言,按階段劃分,一堂課有三段:導課、正課和結課。以教學的魅力在導課階段就激起全體學生的興趣,為下一步教學的順利展開奠定好的基矗無論是詞匯教學,語音教學、語法教學還是篇章分析教學,都應力求象一部完美的交響曲的序曲那樣,第一個音符就能拔動聽者的心弦,在學生內心產生共鳴。具有“新、奇、巧、疑、情、趣”等特點的各種導課方法,都能達到這種“萬事貴乎始”的效果。正課是一堂課的關鍵內容,而中學生又往往在保持注意二十分鐘左右開始出現“神不守舍”現象。我們常發現,課上一半,老師單獨提問學生時,課堂上喧嘩聲由小變大,最后蓋過師生間的問答聲。雖然老師不斷大聲重復“Listen to me”“Bequiet, Please”等要求,可仍然無濟于事。此時,如果教師大發雷霆,可能又會對其他學生的學習激情產生抑制作用。有一位教師是這樣處理的:她突然緘默不語,目光掃視幾位嚷聲較高的學生,當大家安靜下來,分別對剛才發出吵嚷聲的學生輕輕一笑:Thank you for your stopping talking.學生們會意地笑了起來,此后課堂秩序一直以良好狀態保持到下課鈴響。一堂課如果是一支動聽樂曲,導課是“序曲”,結課便是終曲,完美的教學必須做到善始善終,故結課也是衡量教師教學是否有效的重要標志。結課藝術千姿百態。有歸納式結束、式結束、回應式結束、遷移式結束、擴展式結束、回味式結束、高潮式結束等等。恰到好處的結課,不僅使整堂課結構完整,而且含有不盡之意、韻外之致,促進學生對下一次課的熱情和積極性。